北国雄狮之辽朝拾遗_第三十三章 观戏文 教公子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三章 观戏文 教公子 (第3/3页)

有些模糊。他只记起了从远方隐隐传来的怒吼声,然后是从地面感知到的微微的震动,最后是不同的颜色大块大块地混合在一起,就像是府里的画师在作画前所做的那样。

    为了掩饰自己并没有多少波动的情绪,石重睿开始主动发问:“那老师,既然契丹军是来帮我们的,那刚刚父亲为什么不率军前去助战呢?”

    刘昫满意于少年正紧跟着他的思路,语气也变得有些温和:“七公子还记得几个月前买玉坠子的事么?”

    “当然记得了。”

    “嗯。那个玉坠子的标价是一百两银子,老臣记得不错的话当时七公子自己手头尚有三十两的余银。”见石重睿点点头,刘昫继续道,“那为何七公子要向主上讨要一百两纹银而非七十两呢?”

    “这样的话那剩下的三十两银子我还可以拿来买其他东西呀。”石重睿脱口而出,见老师不再言语,便知是要他自己醒悟,就又低头沉思起来。

    “我知道了,我知道了,老师的意思是父亲的军队还要派去干其他事情,所以不能在这里损耗掉。”找到了答案的少年显得极为兴奋。

    刘昫刚又要教训,但转念一想,这毕竟还是个孩子,少年心性犹存,现在就让他做到岳峙渊渟、喜怒不形于色实在是有些强人所难了,于是改口鼓励道:“圣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七公子眼波灵动、天资聪慧,名字中的一个‘睿’字可谓名副其实,如再磨砺心性,他日必成大器。”

    历史:

    天已经黑透了。

    松枝“吱咯咯”一阵低响,忽地一震,大片的积雪在空中散成飞沫。

    “这曲《残骨》用笛子来吹实在是很困难啊,像只是为了一个人才那么伤心的,失掉了其中悲悯世人的精髓呢。听说以前有人可以做到,但我练习了那么多遍都还是不行啊。”

    文弱的公子停下了手中的短笛,靠窗凝望起外面的绵绵雪幕。

    寒风吹进他的衣襟里,他浑然不觉,仍旧看着满天的雪花几乎垂直地下落。

    笛声余音未绝,传到外面便悲伤地化作冰冷的结晶,像雪花一样纷纷坠地,残留在殿内,停留在空中,又是孤独又是萧索,又是无数哀怨,一如这座被冰雪掩埋在世界角落里的死城,而殿内那若有若无的、低低的呼吸声就像是封印在墙壁中的孤魂。

    昏暗中的、空荡荡的宫殿里只燃起了一根红烛,投下两个人影。

    “殿下,请保重身体,把窗户关上吧。”犹豫良久,颧骨高耸、灰眉低垂的老人终于还是躬身在一旁规劝道。

    “两年前的这个日子也在下雪吧,很像很像呢。”

    “老师,这几天我经常在想人皇王的事呢。”公子轻笑着终于转过了头,他的眼睛很大,装着只有在很深很深的山里才能找到的溪流一样纯澈的水,一如孩童,“你第一次给我讲他的故事的时候,我觉得我和他是一样的人呢。”

    “我一直都是这么认为的。”他开始慢慢变得认真起来,“但现在我不这么想了,为国南下,为了很多和自己一辈子都不会见面的人舍弃自己,真的是需要很大的勇气呀。我没这种勇气,我只是一个软弱的人呐。”

    “但我现在会跟自己说,我是为了她才去北边的。所以老师,你不必来宽慰我了,”公子的声音里带出了欢乐,“我记得第一次见到她的时候,我只看了她一眼,可其实心里忍不住地想要看第二眼。那种感觉就像是心里面有只快孵化的雏鸟在敲击蛋壳,一动一动的。”

    “可我不敢呢。”他竟笑出了声,可在这一瞬,眼里的水也流了下来。

    “殿下请不要这么说。”老人一直没有抬头,他的声音含糊不清。

    “她应该不会再去北边了吧?”少年很执拗地问道。

    老人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老师就不要和我一起去了,您老了。北边的冬天很冷啊,比这里要冷得多呢。”

    “殿…下,是…是老臣无用……老臣太迂腐了啊,是…老臣害了你啊…”老人终于哽咽,脸上老泪纵横,他的身体剧烈地抖动着,几乎站立不稳。

    少年挣扎了两下,想站起来去扶老人,可最终还是失败了,于是他放弃了努力。

    “老师,这不怪你的,其实是我没用,我始终只是个软弱的人呐,像我这样的人真的不应该生在皇室的。”

    他又看起窗外的雪来:“老师,我很想回到以前的,但是很多事已经回不去了。就像现在我即便走到外面,和以前一样地奔跑、撒雪,可是就算骗过了别人,也骗不过自己呢。”

    《辽史》:“会同四年,帝挥大军南下征晋,欲斩敌国质子石氏重睿祭旗。重睿从容赴死,临刑前唯请吹笛一曲,曲为《残骨》。

    笛声先怨后怆、后又悯,凝结不散,俄而雷云密布,天降大雪,后又转雪为雨。

    众人先悲后惊,以为人皇王附体石重睿之上,帝于是不杀,下令贬为庶人,放逐民间,但永生不得南归。

    之后重睿便以琴笛谋生,遂常有人于茶馆酒肆、歌楼舞院觅得其身影。

    大同二年后,再无人知其所踪。”

    这是史书上关于晋国皇七子、检校太保石重睿最后的记载。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