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四章 温古卷 行封印 (第1/2页)
二月二十九日未时,侍月神殿藏书室。 这是一个巨大的房间,高大坚实的圆形石制书架将石案与石椅包裹其中。书架上堆满了还是以竹简作为文字承载工具的书籍,光从这一点来看,这些古卷的“年龄”就已经令人望而生畏了。但是竹简上并没有积灰,这是源于每隔一段时间,便会有负责清洁的教徒来此进行打扫与养护的工作。 侍月祭司坐在石案前已经很久了,他长长地舒出一口气,将案上那卷摊开的、带些残缺的暗黄竹简合上,然后拿起了石盆里一颗鲜红的果实。 他静静地将果实攥在手心,然后闭上了眼睛。 原本极饱满的果实渐渐萎缩起来,果皮如同老人的皮肤那样出现了褶皱,然后无力地耷拉下去,而那颜色也转为了暗红,最后变成了枯黄。 与此同时可以看到祭司苍白的右手皮肤下,一股红色的液体正在朝上流向他的小臂。 这是侍月教的“药术”之一——吸食之术。根据古卷所载,采用这种进食方法可以最大限度地吸收食物中的营养,因为食物在消化过程中避免了在经过肠胃时发生的损耗,而是通过直接进入血液来供养全身器官。 黑袍祭司将手中的残渣放回石盆,然后站起身,再次在石制的书架上寻觅起来。 自祭司回到神殿,之后每日的大部分时光他都会独自一人在这个藏书室里度过。 他之所以总是一个孤身一人,除了本身的性格使然外,侍月教的教义中亦对此有明确的限定,毕竟“神”与人之间应该要保持应有的距离。 祭司的手指在石架上敲击着,这个动作暴露出他此刻的心情有些焦躁。他忽然cao纵起体内的灵力,让自己如同一片黑天鹅的羽毛般在半空漂浮,检视着上层的书卷。 已经过去了不短的时间,他终于放弃了这种有些可笑的执着:“《灵魄古卷》放在什么地方了?” “回禀祭司大人,在石架东边的第四层上。”藏书室外传来极为恭敬的回答。 “今晚的仪式准备得怎么样了?” “回禀祭司大人,正在准备之中,申时便可完成。” 藏书室里恢复了安静,安静得仿佛刚刚的一切都根本没有发生过。 黑袍祭司顺利地找到了古卷,他是如此迫切地想要重读当中的“定身”、“追魂”、“召魂”、“聚魂”几章的内容,以至于都没有返回地面便在空中翻阅了起来。 其实他对于这些知识并不陌生,甚至可以说是烂熟于胸。因为在他居室石床后的那面石墙上隐藏着一扇石门,而那扇石门的后面也是一处藏书室,那里面的纸质书籍皆是誊抄了这里的藏书,他在少年时便被要求日夜诵读。如果他无法掌握那些知识的话,那么迎接他的就会是死亡。 事实上这是他第一次走进这个藏书室,而他会如此谨慎的原因只在于他接下来所要做的事情实在是过于重大,于是他决定还是来此处查看原本。 寅时初刻,侍月神殿上方的星辰光华璀璨,但是现在那里没有月亮。 今日是二月的倒数第二天,依据《星辰书》上的说法,这个晚上的月相被称为“残月”。它只会在寅末卯初的时刻,也就是第一缕曙光即将出现之前,以一种弓背朝向旭日的娥眉形状短暂地出现在天际。 这是侍月祭司精心挑选的举行封印仪式的日子。在侍月教的教义中,月相的变化对应着生灵的生命周期。每月的初一,月相为“朔”,那是生命的起点;之后的每个夜晚,夜空中会出现弓背朝向夕阳的娥眉状弯月,那被认为是生物的少年与青年;到了每月的十五、十六,月相就变成了“望”,即是满月,那预示着生灵进入了全盛的壮年;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每月的最后一天,月相就成为了“晦”,那晚月亮如同“朔”一样,不会出现在天空,这意味着生灵彻底死去,连魂魄都消散了。因而在“晦”前的月相“残月”被认作是魂魄将要离开生灵身体的时候,于是那个时间便被认为是封印的最佳时刻。 封印仪式的地点被选择在神殿的中央,那是一个半月形的露天广场。此时“半月”的拱形处以纯黑色的玄武岩垒起的高台像是一个巨大的尖锥突起,让人怀疑它是否已经与触手可及的苍穹连接在了一起。 高台的四周遍布着无数沉默侍立的教众,长长的衣袖掩盖了他们的双手,及地的下摆遮蔽了他们的双脚,他们带着兜帽,低垂着自己的头颅,仿佛那里面根本没有人,只是一袭黑衣挺立在这里。 他们的排布站位极有规律,这一点必须要身处高台顶端的人才能发现。从那里向下望去,可以看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