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八章 秘辛 (第1/3页)
祭典远没有完,但和刘邦已经没多大关系了。 按照礼制,皇帝只需焚香,颂祭词,献玉,这四步做完之后就算祭典完成,简单省事。 大渝高祖皇帝刘显就是这样干的。 他本为武将,戎马一生,最讨厌这些繁文缛节的东西,后来做了皇帝,礼仪不可或缺,尤其是像祭典这样的仪式不举行都不行。 无奈之下,他便将这些事情全部简化了,一来可以节省时间,多处理一些政务,二来,省的劳民伤财,爱惜一下百姓。 这本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可谁知道,他死后,他的儿子觉得这样简单的仪式不足以表现皇室的威严。 那些憋屈了大半辈子的文人书生,哪里会放过这个扬眉吐气的机会?于是在故纸堆里找了厚厚一摞典籍,作为依据,硬生生地加上了游行这个环节。 他儿子死后,他孙子继位觉得自己老爹加了一项,自己也不能甘于人后,于是不仅加长了游行的距离,还添加了许多新的环节。 就这样,皇帝更迭,祭典越来越多,规矩越来越多,仪式呢,也越来越繁琐,传到刘跃,就成了现在这副模样。 百官会。 刘邦不知道这个环节是哪个混蛋想出来的,不过他推测,应该是仁宗皇帝刘新德,也就是他的爷爷给加上去的。 因为据他了解,这位生性仁厚,不喜杀戮的皇帝最喜欢游山玩水,而且是带着群臣一起玩耍。 再看这所谓的百官会,分明就是一群出来踏青旅游的老家伙,连官服都不穿了,一个个只穿着内衣在河边戏水,平均年龄都在四十岁的家伙,像稚子一样泼来泼去实在是有伤风化。 如果放在前世,这些人估计都会被人当做从精神病院里逃出来的病人。 百官戏水完了就拿出美酒,坐在河边对酒当歌,有放口大饮的,也有优雅品酌的,武将粗矿豪迈,文官优雅风趣。 赵王刘安身边围绕着许多人,听声音似乎是在喝酒作诗,远远能够听到众人的喝彩声。 “我这位皇帝爷爷,估计是见这些家伙走的路太长,所以才搞出这么一个环节,让人放松吧”。 太后也有自己的营帐,自从下了祭坛就没见到,估计是忙着召见群臣,商量今天晚上的酒宴。 看了一会儿,刘邦耷拉着脑袋走进帐篷,正胡思乱想着,营帐外突然传来一个轻柔的声音,王忠走进来道:“陛下,赵王求见。” 赵王? 他不去作诗喝酒,跑到这里来干嘛?刘邦心生疑惑,对王忠点点头,示意让他进来。 “今日春意盎然,淮水清澈,两岸生机勃勃,正是散心游玩的好时候,陛下为何待在营房里闷闷不乐呢?” 刘邦叹息一声,不胜耐烦道:“不瞒九哥,弟这几日睡得晚,今天又起得早,一路走来,非常困倦。无奈马车里又闷又热,营帐内的床又硬又潮,所以很是苦恼。” 刘安微微一笑道:“这有何难,陛下回宫去睡就是了。” “那这里...”刘邦不好意思地问道。 “无妨,只是待会要念一道致辞而已,为兄与母后就可代劳,陛下年幼,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不可大意。” 刘邦大喜,有些不太确定地问他“母后会不会不喜?”赵王摇摇头“陛下龙体才是最重要的,母后怎会怪罪于你呢?” “多谢九哥指点。”刘邦拱拱手,他转身又对王忠说道:“去,准备车马,咱们回宫。” 刘安笑道:“为兄派人送陛下回去吧。” “嗯。”刘邦点头走出帐外,他看了看河边,当目光转向武官群体的时候,眼睛忽然一亮。 他指了指那些嬉戏玩耍的人对刘安说道:“那些人仪容不整,连衣服都没穿好。”说罢,他又指着河边一位抱着酒坛子痛饮的武将道:“让他护送我回去吧,朕实在是困得不行了。” 姜义? 刘安瞳孔一缩,看着刘邦哈欠连天的样子不由叹了口气“陛下,那人最好不用。” “为什么?朕只是让他护送朕回宫罢了,王忠,你去传话,叫他快点。”刘邦无所谓地说道。 还没等赵王说话,王忠就已经小跑过去宣旨了,刘邦正等待王忠过来,打算走人的时候,一人快步迎过来,扑通一声跪倒在地上。 看到那一把仿佛刷子一样的美髯,刘邦哪能不知道他是谁呢,林清徐跪拜道:“臣参见陛下。” 刘邦嗯了一声,也没让他平身淡然问道:“林卿,你有何事啊?” 林清徐抬起头看了一眼刘安道:“臣有重要事情需要向陛下陈明。”刘邦点点头道:“何事?” “这...”林清徐看着他身边的刘安吞吞吐吐道,无视了他使得眼色,刘邦打了个哈欠,不满地说道:“赵王乃朕之兄,亲如一人,有什么事就快点说吧。” 林清徐还是沉默。 刘邦怒道:“既然这样,那就今晚宴会上再说,朕乏了,你也赶紧回去打发你女儿吧。” 说完就掀开帐帘走了进去,林清徐面如土色,赵王微微一笑,戏谑地看着他“林大人忧心国事,陛下有你这等忠臣,实在是大渝之幸,百姓之福啊。” 林清徐拱拱手,长叹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