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是皇帝_第十八章 秘辛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十八章 秘辛 (第3/3页)

看向刘邦,目光炯炯有神,漆黑的瞳孔中仿佛有一道闪电划过。

    刘邦拔出配在腰间的天子剑,又看了看姜义的剑,左右手挥动,只听得一声兵器碰撞的声音,随即,一把断剑掉在地上,发出清脆的声音。

    反观天子剑,剑刃如初,没有丝毫损坏的痕迹,刘邦满意地点点头,将天子剑插入剑鞘。

    他对姜义说:“将军之剑虽利,但用的时间太久,剑上蒙尘,剑魂已亡,卿可愿换一柄?一柄真正的杀人剑。”

    剑上蒙尘?

    姜义很清楚,自己每天擦拭,从不假手于人,又怎会让它沾上尘埃呢,不过...它已经很久没有饮过人血了,心软了,尘埃可不就落下了。

    他单膝跪倒在刘邦面前,重重地磕了一下头,在地板上发出‘砰’的一声“臣,愿为陛下效死。”

    刘邦点点头,转向卫青“卫卿如何?”

    卫青抬头,惨白的脸上全是汗水,他和姜义一样重重地磕了头,随后抽出剑在自己的胳膊上划了一道,鲜血流出,他将血抹在自己的脸上“臣,愿为陛下效死。”

    以血为誓,这是大渝最隆重,也是最神圣的誓言。

    刘邦将手里的断剑放在书桌上,拍拍手,王忠走进来,刘邦道:“去把朕的御剑拿来。”

    王忠跺着碎步,低头进了内堂,不一会儿就捧着两把剑走出来,刘邦拿起其中一把,长剑出鞘,寒光立起。

    这两把剑的来历很大。

    《大渝纪略-高祖本纪》有记载:高祖平生痴于良兵,尤好剑,元德五年,有山人于铜首原下掘出千年陨铁万余斤,献于高祖,帝悦,遂召天下名匠,以地火融之,以幽泉淬之,以猛士之血祭之,三年,成五剑。

    开锋时,有金鸣玉崩之声,天生异象,帝甚爱,收于寝宫,不曾与外人赏之,曾言,此五剑乃朕之御剑,为尚方宝剑,得之者,可行先斩后奏之权。

    刘邦几天前在搜寻字帖的时候,在一个密格里发现了这传说中的‘高祖五御剑’,不能不说,实在是侥幸至极,唯一可惜的是,五把御剑,如今却只剩下了两把。

    其余三把,不知道赐给了谁,没有任何记载。

    与剑放在一起的,还有一封信,上面只写着‘非有才之人不得赐,非死忠于皇室者不可赐,非生死之地不可赐。’

    能看得出来,这是重宝亦是重恩!

    这是高祖皇帝为了后代巩固皇权,所留下的最后一道保障,得到这把剑的人,不管是谁,都会死死地和皇帝站在一起,永不背叛。

    如此重宝,真是笼络人心最好的东西。

    刘邦叹了口气,将剑入鞘,一把递给姜义,一把递给卫青。

    “此两柄剑,一曰随候,一曰棠溪,是高祖皇帝定鼎天下时,以天外陨铁铸造的五御剑中的两把,也是仅剩下的两把了,卿可知其中蕴含的分量?”

    姜义卫青二人没有推辞,双手接剑,然后又是重重地磕头行礼“愿为陛下效死。”

    没有过多的话,亦没有感天动地的誓言,他们脸上的血已经说明了一切,刘邦抽出天子剑,卷起袖管,剑锋在自己的左臂上划过,白嫩的手臂上顿时流出鲜血。

    刘邦蘸着血在姜义,卫青二人的额头上各抹了一下。

    “从今日起,朕与二卿生死一体。”

    两人浑身颤抖,眼圈发红,刘邦挥了挥手“两位回去吧,此事决不能向外人透露半点,保持常态,等待朕的召唤。”

    诺!

    两人抱拳行礼,然后接过王忠手里的毛巾,擦干了脸上的血渍,转身走出大殿。

    看着他们离去的背影,刘邦长舒了口气,一瞬间,仿佛抽干了全部的力气,他软软地瘫坐在御榻上。

    恩威并施,这是上位者常用的手段,但他用的实在是不算高明,但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今天春祭太后出行,是最好的时机。

    “能做的都做了,成不成...只能看老天了啊。”

    简单处理了一下伤口,他朝着王忠摆摆手,示意让他出去,自己一个人躺在床上,昏睡了过去。

    ...

    姜义,卫青二人走出养心殿。

    轻风飒飒,春日高悬,照在人身上暖暖的,但两人都不由自主地打了个寒颤,内衣已经被汗水浸透了。

    卫青闭上眼睛,贪婪地呼吸着空气,一脸的庆幸,好像刚从地狱中走出一样,姜义虽然没有他这般姿态,但也好不了多少。

    刚才那一幕实在是太吓人了。

    没有人怀疑,卫青只要不说出那句话,下一刻就是首级分离,鲜血四溅。

    姜义压低了声音问卫青“你刚才想没想过...”还没等他说完,卫青就点点头,他声音有些嘶哑“的确想过...”

    “我明白,那是人在遭遇生死时,本能的反应,不过...好在你的手没有动半分,否则...我会立刻杀了你。”

    卫青苦笑一声“我也知道,所有人都错看了陛下啊...”他感慨了一下,又转头看着姜义“姜兄...”

    姜义拱了拱手“卫兄...”

    两人相视一笑,各自出了皇宫。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