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大明永历_第一百六十七章 扫荡湖南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六十七章 扫荡湖南 (第1/2页)

    盘龙山一战,吴三桂只带着不足千人逃跑,逃到贵州后,仍然不敢停留,因为这里也不安全,此时西南境内四处烽火,就是贵州地界也有了五六股“叛匪”。所以吴三桂在贵州府停留一天后,立即马不停蹄地奔向昆明。同时还派人以八百里加急向北京报信,请求清廷出兵围剿“湘西叛匪”。

    得到这些消息后,李定国和姚大榜相视一笑,一起嘲笑吴三桂竟然还有今天这般落魄,尤其是李定国开心的哼起了小调,乐的像一个孩子似的。

    湘西大捷后,李定国决定并不能局限于湘西,是时候向外扩展地盘了,这个提议马上得到了姚大榜、龙跃海、谭远山的赞同。众人商议后,一致决定先攻克辰州,然后再下衡阳,最后向湖南腹地发展,以此支援永历皇帝的“东征”大业。

    辰州还有两万清军,不过此时已成惊弓之鸟,尤其是得知吴三桂都兵败逃亡后,更是军心大乱。

    姚大榜并没有杀掉胡柱国,留着他还有大用,所以在他昏厥后,立即找人对他进行医治,等他醒了以后,又派人好生伺候他,严防他寻了短见。

    胡柱国这几日心灰意冷,仿佛被抽了魂魄一样,只有见到姚大榜的时候,会突然暴跳起来,咬牙切齿地扑过去,仿佛要吃掉姚大榜。几次以后,姚大榜才绝了说服之心,不再去见他。

    不过李定国知道胡柱国是个人才,不然也不会成为吴三桂的“乘龙快婿”,而且早就传闻胡柱国是吴三桂军中一个比较另类的人。

    胡柱国的祖上是大明的宁远军户,他的爷爷和父亲都是死在建奴的手里,所以他从小就恨建奴,长大后加入了吴三桂统领的“关宁军”,因为作战勇敢,又善于谋略,屡次受到吴三桂的重用,直到吴三桂将自己的大女儿许配给他,以此来笼络他。

    后来胡柱国随着吴三桂投降满清,做了满清的平西王额驸,官爵直至“征远大将军”、三等伯爵,可谓是功成名就。可是胡柱国心中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祖父和父亲是怎么死的,屡次劝说吴三桂“反正”,可是都遭到了严厉的呵斥,最后虽然不再提起,却暗中联络了一些有“复明”志愿的人,时常在一起密谋如何“反清复明”。

    当“咒水之变”发生后,吴三桂将永历皇帝从缅甸劫回昆明,胡柱国曾经向吴三桂建议,奉永历皇帝为君,举起“反清复明”大旗,反击满清。

    胡柱国到那时还没有看清楚岳父的真实面目,吴三桂想在西南封地为王,而永历皇帝是他献给满清最好的“礼物”,怎么会答应他这么“幼稚”的请求。于是吴三桂非但没有答应他,还重责他四十大板,将他关进地牢“闭门思过”三个月。

    等胡柱国出来后,得知永历皇帝已被勒死,不哭反笑,召集自己的亲密部下庆贺了三天,吴三桂以为是胡柱国想通了,遂赏赐了一座大宅子给他,并官升一级。

    从此以后胡柱国对“前明”闭口不提,暗中却常与几个亲信表露心迹,对“大明”始终念念不忘。

    姚大榜屠杀三万清军,胡柱国恨透了他,当然不会给他好脸色看。最后还是李定国亲自劝说,才将胡柱国说通,答应真心归附大明。

    李定国怎么就能说通胡柱国归顺呢?其实原因很简单,就是李定国直截了当地告诉了胡柱国,大明永历皇帝还活着,又将永历皇帝是如何逃脱的,如今正在江西“兴师东征”,从头到尾讲了一遍。

    胡柱国早就听闻江西一带有叛乱发生,但听到李定国所说,立刻明白了怎么回事,原来是明军早就神不知鬼不觉地潜入了满清腹地,如今竟然已经开始东征江南。

    “没想到,真的没想到!”胡柱国一副不可思议的模样,但转念一想,大名鼎鼎的晋王李定国能将这些告诉自己,是相信自己和笼络自己的意思,难道自己不要“投桃报李”吗?

    胡柱国是吴三桂的大女婿,却对吴三桂的大女儿没有什么感情,不然也不会在府外养了几个小妾,当然这都是瞒着大夫人做下的,不然被大夫人知道,这几个小妾的性命堪忧。

    另外胡柱国已经没有退路,三万清军被“活埋”,如果自己回到昆明,就算是吴三桂不处置自己,那些军属也得将自己活剐了。

    “我还年轻,我不想死!”想来想去,胡柱国终于下了决心,真心归顺大明,既然做过“贰臣”,就不妨再做一次,起码复兴大明之后,人们不会再骂他为“汉jianian”。

    李定国说服了胡柱国,让姚大榜等人有些意外,不过他能加入“湘西联军”,足以抵得上千军万马。

    辰州还有两万清军,多是湖南和贵州征募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