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江南楚氏 第一百七十八章 长剑 (第2/4页)
是旗鼓相当。任何一方都有获胜的希望。同时也都有败亡的可能。如此一来。杨慎名倒也真不知道该如何抉择。 京城那位大人始终不曾来信指示他该如何去应对眼下之事。杨慎名倒也不敢轻率决定。所以离开楚园之后。杨慎走在这繁华无比的苏州城内。一时间他这位苏州城地刺史大人竟然不知该去往何处。这是何等的荒唐! 徘徊在这苏州城。向着刺史府而一路走去时。杨慎名忽然想起了一人。或许这个时候他得去问问那个人的意思。可也是这个念头才出现在杨慎名脑中。便随即让他心生退意。 那个人便是江南道总管。是原总管李朝隐。杭州地那件事闹地太大。李朝隐不得不被迫接受京城的意愿卸任江南道总管一职。而本来应是上京请罪地他。却被楚南轩留了下来。 这又是一个疑问。就杨慎名对李朝隐这位原大人的了解来看。即便李朝隐不是楚四爷那边地人。但也绝对不可能是楚南轩的人。可既然如此那楚南轩为何要保这李朝隐?仅仅是因为李朝隐这么些年里在江南道官场的影响吗? 不太可能。楚南轩是何等的自负。他怎么会因为一个江南道总管而放低姿态刻意拉拢。那楚南轩究竟为何要留下李朝隐呢?杨慎名沉思着。太多太多的疑问压力叫他几乎快要喘不过气来。 堂堂一个苏州刺史。从三品大唐官员。绝对的封疆大吏。居然被逼到这等地步。可见江南楚氏这一个大唐百年望族究竟有着怎样骇人的能量。 最终。杨慎名还是去往了李朝隐的府上。他没的选。他只有先试探试探这位老大人的意思。然后试图谋条出路。尽管他对这位总管大人也没有太多把握。 赋闲在家的李朝隐看起来倒是过的甚为清闲。杨慎名在府中下人的引领下一路而步入书房后。却正好看到李朝隐李总管正在挥毫弄墨。舞文耍字。 卸任了几个月的总管大人现如今看起来更显老态。原本泛黑的发丝这时已经花白。而与以往最大的区别便是李朝隐这会儿看起来倒是精神烁烁。看来。局外之人始终是最为安全的。 得失得失。有失才有得。 “拜见总管大人。”杨慎名恭身站在书房门前。先是行礼。随后便步入这书房之中。他与李朝隐以往所交匪浅。因此倒也不会拘礼太多。 李朝隐抬头。看了杨慎名一眼。尔后放下手中挥毫。微微笑着:“慎名啊。今日怎得空来我府上?”边捋着颔下冉冉白须。李朝隐也是指着他方才即兴之作:“来看看。老夫多年不曾如此尽兴。且看看是否有所长进。” “字若风骨。”言着。杨慎名也轻笑走上前去。看着李朝隐那一手好字。由衷叹道:“总管大人倒果真是笔力越发精湛。这一手颜体几乎以假乱真。端的是风骨嶙峋。” 李朝隐也是顺着杨慎名的眼光看着他那杰作。笑着。却不曾开口。 “其实杨某今日前来乃是向总管大人求命而来。”今日乃是最后一日。杨慎名想起楚南轩这一句话后再也没有心思与李朝隐客套。径自言起这么一句。尔后异常谨慎站在那处。 “刺史大人此话怎讲?”李朝隐故作惊讶。明明是一双昏聩的老眼却在杨慎名眼中显得异常有神:“老夫已然卸任。去留两手空空也。又怎敢担当刺史大人这一言。” “总管大人且勿折煞杨某了。”苦笑着。杨慎名只得再道:“往日杨某与总管大人倒也称得上是相处融洽。今日这事总管大人您总不能撒手不管。” 李朝隐微笑着。根本不以杨慎名这近乎无赖地一言而有任何不快。他却杨慎名确实所交匪浅。况且这些时日所发生的这些事他也始终是在密切关注着。所以杨慎名这一句话罢。李朝隐却是轻笑道:“究竟乃是何事?居然让刺史大人如此难堪?” 杨慎名摇头叹息。不言语却分明是在说您肯定知道。 “且让老夫来猜猜。”苍老的笑颜之上含着许多深意:“可是那少年在官场之上又有些作为了?”杨慎名摇头。李朝隐想了想。又道:“那便是楚家那几位?” 不奇怪李朝隐为何能够瞬间把握到这事。但杨慎名却很奇怪李朝隐为何如此轻易便会显得要为他出谋划策?要知道。这楚家的事儿是任何人都避都避不得地。可李朝隐为何会主动牵涉进来? 因此思虑着这些地一瞬间。杨慎名认真看着李朝隐。似乎是要看透李朝隐到底是什么意思。 “这事儿倒也确实为难。”道了这么一句。李朝隐却忽然又问:“最近观察使大人有何举动?” 江南道观察使马周。自李朝隐卸任之后乃是朝廷所指派的掌握江南道的大人。而杨慎名也当然知道在京城地旨意到达江南之后马周便开始竭力经营江南道。大有真正接任李朝隐手中权势之意。 李朝隐这一问杨慎名不曾回答。这会儿他已经隐约明白了李朝隐这一问其中所含有的意思。在他看来李朝隐这随意一问。是要他看清形势。是要他知道朝廷这次对于江南道似乎是决心要收拢江南道权势。打破以往江南道地方官员根深蒂固的局面了。那如此一来李朝隐的态度应该是遵从京城皇帝陛下地意思。而他这一问。似乎也是在告诉杨慎名。他始终是朝廷官员。并不是楚家的官员。因此一切事情都得秉承朝廷的意愿。 可这可能么?若真是杨慎名听从了朝廷地意思。放弃了楚家。那他第二日便得回京述职了。等待他地也根本不用多想。所以这时看着面前那高深莫测的老总管之时。杨慎名显得狐疑不已。 但也是片刻之间杨慎名便想清了许多。他终于隐约想起李朝隐似乎乃是出身相王府。也便是这时地皇帝陛下身边之人。那他当然会顺从皇帝陛下的意愿。 看来。这一趟又是白跑了。杨慎名微微无奈地想着。却也只能随意应付着李朝隐的这一问。 见杨慎名敷衍。李朝隐也不着急。这会儿该急的应该是杨慎名。因此李朝隐悠悠又道:“老夫不知杨刺史究竟面临着何等困境。但总归来看这世间也是存在着我大唐律法的。杨刺史若是秉公而行。那又何惧他人?” 还是劝他听从京城的意愿。杨慎名暗自叹息。但也正是他心灰意冷之际却随即念起李朝隐口中的那律法二字。律法。他忽然觉得他有许多年都不曾再仔细深记着这大唐律法了。而这时看来。他眼下之事似乎有些了眉目。 李挽良乃是杀害柳宗和的凶手。按律也须得拿起来关押候审。如此一来是不是可以理解为李朝隐又忽然在暗示他杨慎名投向楚南轩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