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江南楚氏 第一百九十三章 纷争 (第3/4页)
然也不敢在这位前总管面前表现出任何一分的官威。李朝隐淡然这一句话,扫了台下这些人几眼,再道:“那少年在京时尚无这金牌便敢悍然而击杀李家大少爷,那现如今在这江南道上他握着这样一个可先斩后奏的金牌,老夫实在不会怀疑他究竟敢不敢来动你们这些人。” 楚南轩早有断言,他当初保下这么一个前总管留在江南道,而不是送往京城治罪,仅仅是为了要李朝隐这个绝对属于那老狗手下嫡系之人来见证他们的失败。这一点当然可以确认李朝隐绝对是王公公手下之人。并且在那些人中身份也是尊贵的,因此,范慎得到了那一个消息确实是准确的。 江南道上那些各州的官员在这几日内赶来苏州府,便正是依王公公几日前针对江南道的旨意而作出的反映。只不过。他们来这苏州府却并非是因为楚南仁这个人。楚南轩是武将,他们都是文人,虽说江南道上属于王公公手下之人中要属楚南仁最为势大。可这些文人官员们更愿意来问问总管大人的意思。 当然,这并不是说这些官员可以轻易无视楚南仁这么一号人物,不能否认这其中肯定有些人是愿意听从楚南仁差遣的;但相对来说肯定也有人更注重王公公的意思,而这些人中便是以李朝隐为首。李朝隐在王公公手下身份不低,他当然不可能成为楚南仁的一个卒。 今日这个局面便正是那些愿意顺从楚南仁的官员一力促成的,这些官员们在得到楚南仁决然而发出动手的意思后。便赶来了此处。目的当然是要总管大人李朝隐倾力从旁相助楚南仁。 可很显然,李朝隐这个老狐狸是不会站在一旁为楚南仁摇旗呐喊的。他面对着这些前来挑唆他的官员,很淡定很平静的继续言着:“王公公早前传下话来。说是要我等听从公子的意思行事,那公子到现在不曾有意思传来,我等当然是要静侯。” “可在下以为,事当权轻重而为,若是那位公子一日不见行踪,那我等难道便一日不能行事?如此一来,无疑更会让楚南轩那些人得益,若是因此最终导致了我等最不想看到的那种局面,那将来该如何向王公公交代?”开口说话之人乃是一中年人,这人眼睛生的极小,透露着许多jianian诈之意,他能做到处州刺史这一个官职,当然是因为他jianian诈的为人处事风格。 处州刺史,赵成。这么多年来楚南仁当然是将他喂饱了,他要为楚南仁摇旗呐喊也绝对是理所应当,当然,赵成的这点心思是不会说出来的。这会儿的李朝隐目光瞥向赵成时,却是稍带了一些鄙夷,他一向最瞧不起的便是用溜须拍马这等上不得台面的手段来谋之人,而这个处州刺史恰恰便是这其中的一个典范,他哪儿有什么读书人应该有的风范? 至于赵成那最后一句该如何向王公公交代,李朝隐更是直接无视,在场的这十几人都是侵yin官场数十年之人,其实虽然不曾明言直说,但李朝隐也很清楚他们担心的并非是楚南仁的失败,而是楚南仁失败后他们的下场,或者是他们家人的下场,至于向王公公交代那更是不靠谱,这其中又有谁会真的在意王公公的布置?他们选择依附王公公,也仅仅是因为王公公的权势而让他们心动,继而试图抱上王公公这么一条粗到不能再粗的大腿来谋求一片的前程锦绣罢了。 “收场如何不是我等应该考虑之事,而至于最终若是落败该如何向王公公交代,那更不是我等应该考虑之事,这其中还有那位公子,有他在前,确实不必我等费心。”李朝隐再道了这么一句之后却径自闭目养神了起来,显得自在无比。 “在下对李翁此言,深以为是。”开口之人乃是苏州刺史杨慎名,他当然不想参合到这一事中,因此与让他亲身历入这件事,与置身观望相比起来,杨慎名肯定是毫不犹豫而选择后者。 王公公手下江南道的这些官员,显然是太过良莠不齐,在那位神秘公子不曾现身不曾不能够团结一起来面对这件事,这便正是王公公绝对强大优势下的一个缺陷。而这个缺陷能为日后带来怎样的变数,却不是他们这些人所能看到的。 江南道前总管李朝隐,这时他似乎是自在闭目养神了起来,可其实他心中快要压抑不住的惶恐焦虑也只有他一个人清楚。 若是他们这些官员不插手那楚南仁会面临怎样的困境,这一点李朝隐当然能够清晰看得出来,可他为何依旧如此固执而反对处州刺史等人提议即刻插手此事?原因只有他一人知晓。 出身相王,也便是当今皇帝陛下府上的李朝隐为何投效王公公。这一点是因为相王府当时的门人太多,李朝隐当时想要上位想要出人头的便必须换个选择,因为他在那时并无太大才名,而相王也根本不会注意到他。所以他后来选择了王公公。所以他后来仕途一路顺风。 可李朝隐如何都想不到。他怎样都想不到皇帝陛下早在当年就是注视着他,偏偏是在这等紧要关头皇帝陛下给他发来了一封密旨,便正是这封密旨让本来决定站在楚南仁身旁的李朝隐大为犹豫了起来。他再也不敢轻易将他陷入这件事中。 这是李朝隐的惶恐所在,他必须得惶恐着皇帝陛下随时对他的手段。而至于焦虑则是牵涉到王公公,江南道非同寻常的便数王公公理应知道,他所指派来的那位公子也始终没有站出来有任何指示王公公也应该知道。可他为何还不曾有明言下来?难道他不知道若是江南道上这些官员一日不团结起来那便一日不可能成事到出一个结论,那便是王公公现下在京中的处境想来也太好。他即便是知道那位公子始终不曾站出来。也根本不能对江南道之事再有任何明言。 能让权势如此跋扈的王公公过的不好,那这些人会有哪些?不难想象。便连李朝隐这时也能断定,太平公主殿下想来是与皇帝陛下联手了。他二人要王公公不好过,那王公公再如何的权势滔天也肯定不能好过。 各人有各人的心思算盘,注定了的同船异心却是影响着江南道之事的走向,在现下江南道这一局中,那位不曾露面的公子,以及现如今不知情况如何的王公公,都是这一局中的关键。 可偏偏也是这关键的二人没有明确的指示下来,因此,今日这宅院中的江南道官员聚会一事,必定不会有个明确的结果出来。而也因为这二人的不曾露面,便最终让楚南仁只能得到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