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正文_第366章 四诊之法⑵ (第2/2页)
血津液虚滞和五脏功能盛衰出现的证象与脉象联系起来,也才明白切脉能够察其五脏病变的道理所在;不同脉象的形成,与心脏、脉络、气血津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脉象的不同变化反映了心力强弱、脉络弛张、气血津液虚滞三个方面的变化” “由于气血津液都需五脏协同合作才能完成其生化输泄,所以气血津液的虚滞也就反映了五脏功能的盛衰,从而反映于脉,形成不同的脉象,心脏搏动的强弱,脉络的弛张,是引起脉象变化的根源;心脏搏动有力,脉象随其病因证象不同而呈洪大滑数等脉;无力则脉象常呈迟细微弱等脉心脏搏动与脉象起伏,都是肝系膜络交替收缩与舒张的反映如果血络松弛则呈孺、缓;紧张则呈弦紧;痉挛则呈结代等等只有把固定的心脏、脉络和流动的气、血、津液连在一起分析,才能揭示脉象变化的本质,对于何证出现何脉才有理有据,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气血津液虚滞变化,可以反映不同的脉象” “中医四诊法历史悠久,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医四诊法就已经出现了,春秋战国时代的民间医生扁鹊,很明确的提出了中医四诊法;据记载着一则史事:有一次扁鹊行医到晋国,正巧遇上赵简子患重病,已经昏迷五天,不省人事,他的亲人和幕僚非常担心,请扁鹊来给赵简子治病;扁鹊通过切脉,察觉赵简子的心脏还在轻微跳动,又通过问诊,了解到当时晋国的政治斗争非常激烈,于是断定赵简子是由于在政治斗争中用脑过度,一时昏迷,并没有死;经过扁鹊精心治疗,三天之内,赵简子的病就好了;这则史事也就明,扁鹊非常精通四诊法” “中医的四诊法还有深刻的科学基础,中国古代医学经典就说,‘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这句话的就是说,人与外界环境是统一的,外界环境对人体机能的活动有影响,外界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人是自然界进化的产物,一定的自然环境又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人与自然环境有着物质的同一性;自然环境对人体机能的影响涉及到许多方面,如季节气候的变化,区域环境的差异等等,就连一天二十四个小时的变化对人体机能的活动也产生一定的作用” “所说:‘故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阳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人体内的阳气的活动呈现出规律性的昼夜波动,而这一变化趋势与现代生理学研究所揭示的人体温度日波动曲线是十分吻合的;现代时间生物学研究表明,几乎人体所有的机能活动都有着似昼夜的节律性变化,科学事实证明,古代中医学的认识是很正确的;至于剧烈的社会环境对人身心机能的影响就更大,上面谈到的那个赵简子,因为在政治斗争中用脑过度而昏迷不省人事,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所以,中国古代医学家很重视问诊,通过问诊,了解患者生病的外界环境,有助于寻找到病证的根源和病变的本质,从而确诊” “古代中医学家还认为,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种脏腑器官、组织在生理和病理上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有诸内,必形诸外’,也就是说,机体的外部表象与内部的情况存在着确定的相应关系;这就决定了医生可以通过望诊、闻诊、切诊,观察患者外在的病理表现,揣测内在脏腑的病变情况,从而确诊病症;两千多年前战国时期的中国民间医生扁鹊所总结出来的‘四诊法’,完全符合现代科学中的整体方法、系统方法、辩证方法等理论;四诊法是中医诊断疾病的传统方法,而针灸术是中医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在世界医学史当中,针灸术可以称得上是一株最古老的奇树,说它最古老,是因为它起源于人类的童年生活距今大约五十万年前的‘北京人’能够制造尖状石器和骨器,已经知道用火了,这不仅对人类谋求衣食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人类战胜疾病有着重要的意义,由于尖状的石器、骨器和火的使用,也为人类提供了原始的医疗器具”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