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672章 向前 (第2/2页)
“格格,难道您真的不打算插手,也不打算见他吗?”无错不跳字。 “我已经在皇上面前说过了。不会再过问朝中之事了,所以这件事,并不是我能决定的了。”我笑道。 “可是……”陈华顺还想要说。我打断他,道师兄,现在还不是时候,我如果见了他,若是有人得了消息,只怕朝中又会是一番动dàng),跟他见面,实在是不必要。” “那何时见面合适呢?” “等到大清宪法颁下来的那天如何?” “等到大清宪法颁下来的那天?”孙中山怔在那里,他本来以为,这位大清第一公主,在听说的意愿之后,一定会乐于见他这个头号派,可是没想到,人家根本就不想见他,认为时机并不适合。 陈少白也有些吃惊,看着陈华顺,陈华顺苦笑道我这次回京了才,格格向皇上承诺了,不再问朝事,只专心于民生,这也是为格格会去当老师的原因,而且,听说她现在正在筹备,在各地设立扫盲班,让百姓们,无论是年纪大小,出背景,只要愿意,都可以进去认识一些简单的字,以应付平时的常生活。” “扫盲班?” “是,格格说的我也不是很能理解,大概的意思是,民智不开,百姓永远不,他们才是这个天下之主。也不会他们每年交的税,在养的是一群样的国家管理者,只有百姓明白了他们在做,要,他们的理想是,那么一个国家,才能真正的进步。在外面演讲、闹,百姓能懂的,有几人?学生有多少人?人有多少人?但是他们再多,四万万的中国人,大多数,仍是不识的农民,他们才是大多数人。” 陈华顺转述着的同时,脸上却露出了一丝期待,是啊,他当年在米店当掌柜的时候,又何曾想到那么多,他所看到的,所听到的,都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所有的事,都是当官的说了算,普通百姓能懂?有钱的,可以收买官员去达到目的,可是没钱的呢? 陈华顺离开之后,孙中山等人都陷入了沉思,过了良久,陈少白才叹了一口气,道这么多年,我们谈论了多少次关于民主的话题?我曾经以为,我们就是中国最懂得是民主的人,现在才,其实就是井底之蛙。” “是啊,我们总是希望当权者能注意到我们的言辞,天下人能明白,这个王朝只是个吃人的封建王朝,可是却忘了去问一句,百姓们是否能明白,我们这样不顾生死,闹,闹变法,是为了?他们的要求很低,只要能吃饱穿暖就行,可是那样的结果,是不是到了最后,仍是会回到从前那样?”孙中山沉痛地道。 “难道说,我们那么多烈士的鲜血,到了最后,却是白白的牺牲了?”陈少白看向孙中山,又扫了其他人几眼,众人都沉默了。他们的沉默,也让他们开始认真的审视起他们的。 不久之后,孙中山率兴中会重要成员,回到上海,而与此同时,全国各地,都出现了一个识字潮,当地官府,或是当地新学,都出台了这个规定,所有的识字班都是免费的,让那些农民、小贩走进了学堂,认识简单的常用字。 而在这期间,兴中会也改名为同盟会,同时他们在各地的成员,也开始加入到这个扫盲的潮之中,这些扫盲班中的大部份老师,暗中都是同盟会的成员,载沛很是紧张了一阵子,不过后来想想,也不在意了,大清宪法已经差不多要制定完了,宪法出台之后,这个国家会是样子,谁也说不清了,他们要反的,是一个封建王朝,到时候,这个王朝的质都变了,他们又还有可反的? 这些人有,有决心,他们想要去扫盲就由他们去,这些人对于百姓,没有成见,对于那些贩夫走足不会给脸色,打马虎眼,若是官府出面,只怕还不如他们出面去扫盲,更显成效。 1905年8月19,光绪皇帝改国号为中华,大清不复存在了,中国不再是大清帝国,而是中华帝国,虽然有好些人并不赞同,但是光绪一意坚持,于是,内阁在商议良久之后,通过这个决意。而在同一天,诞生,并在各地报社,占了极大的篇幅公布。 如有处置不当之处请来信告之,我们会处理,给您带来不带敬请见谅。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