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千二百六十四章 小孩 (第1/2页)
入夜,荣庆堂后花厅。 贾母一众人围坐在一张大圆桌边,漫不经心的说笑着。 之前贾琏带回来的消息着实太惊人了些…… 贾环甫一回京,被招进宫里,就因为黑辽之事,与隆正帝发生了剧烈的争吵,闹的不可开交。 甚至到了决裂的边缘。 若非最后董皇后亲自出面,将贾环带去了坤宁宫,这会儿子一家人说不得正在打包行李,准备出京呢…… 那一阵,不少人心里已经将那十二道金牌,和前宋时,宋高宗发给岳武穆的十二道金牌联系到了一起。 尽管后来宫里特意派了黄门来说,宫里皇帝在武德殿请了东道,正在请贾环吃宴,让贾府众人不必再等,众人这才勉强松了口气。 可不见到贾环归来,大伙儿们到底还是放不下心来,谁有心思动筷子? 枉费了王熙凤惊心准备了数日的大席…… 旁人倒也罢了,虽然心里担忧如焚,面上笑容寡淡,可终究还维持的住体面。 唯有赵姨娘,自得了信儿后就开始落泪。 一个人絮絮叨叨的,尽说些让人揪心的话。 贾母想骂,可在一众孙媳面前,总要给赵姨娘留一分体面。 提点两次不管用后,索性不再理会。 又看见赵姨娘身旁的贾家老四贾玫一个劲儿的盯着桌上的菜,心里一叹后,让鸳鸯先将菜各捡出来些,给几个小的先用。 贾政见之,觉得不是回事,没有让老祖宗等孙儿开饭的,太不像,便笑道:“老太太,咱们先用着吧,兴许环哥儿今儿就在宫里宿下了。” 贾母想了想,缓缓摇头,道:“环哥儿出京三年,刚一回京,陛见完没有不回家的道理,再等等。” 贾政闻言,就不好多言了。 正在心里埋怨隆正帝,忽地就听外面丫头子惊喜的声音传来:“三爷回来啦!!” “呼啦!” 一桌子人齐齐起身,往花厅门口处看去,继而就见到那个熟悉的身影,面上挂着熟悉的灿烂笑容,一如当年,仿佛从未离开过般,大步踏来。 “孙儿给老祖宗请安!” 贾环在众人注目中,大步行至贾母跟前,满面笑容,行大礼参拜道。 “好,好!环哥儿啊……” 贾母面容激动,尽管心中再三提点自己,大喜的日子不能落泪。 可看着日思夜盼的孙儿一如往年,到底还是没忍住,一时间老泪纵横。 贾环笑的愈发灿烂,起身搀扶住贾母,笑道:“老祖宗,孙儿回来了。” 贾母到底是经历过大风雨的,一会儿便缓过心神,闻言后点点头,连声道:“好,回来就好! 快给你爹娘老子请安吧,他们也一直惦记着你呢。” 贾环笑着一应,又到贾政、赵姨娘跟前,行礼拜道:“父亲,母亲,儿子回来了。” 贾政面上浮起一抹笑容,感慨不已,点点头道:“好。” 在儿媳面前,他要保持公公的威仪,不能多言。 主要是因为有二儿媳在,平日里他总是严厉对待宝玉,若是对贾环太好,宝玉那里不需理会,却要考虑二儿媳的颜面。 这是贾母之前特意叮嘱过的。 因此,他只应了一个字,但眼神同样激荡。 赵姨娘就没这个顾忌,三年未见儿子,如今刚回来,还着实担忧了回,她一把抱住了贾环,然后拍了拍他的脸,哭骂道:“环儿,你这个孽障啊,你怎么才回来啊?娘以为再也看不到你了…… 你怎地整日里没个让人安心的时候?你干脆就远远的在外面待着别回来算了!” “咳咳!” 贾政干咳了声,提醒赵姨娘别太过分,不说长辈,还有一屋子的儿媳妇呢…… 赵姨娘果然收了眼泪,又“嗖”的一下,从一旁将一正闷着头啃rou丸子的瘦小孩子提溜过来,对贾环道:“环哥儿,这是你弟弟,是亲弟弟! 他叫贾玫,你以后,多照看他些,啊……” 贾环闻言,看着那蔫儿了吧唧的孩子,一脸的倒霉样。 站没站像坐没坐像,小小年纪居然斜着眼睛看人,见到长兄连个礼都不行,不由眉尖一挑,道:“这倒霉孩子随哪个? 叫贾玫?怪不得一脸倒霉样…… 给我站直溜了!” “噗!” 早就觉得这孩子不大好,却碍于身份不好开口的众人,这下子纷纷笑喷了。 尤其是年长的几个,贾母、李纨、王熙凤、贾迎春、贾探春等人。 她们都是见过贾环小时候的模样的,眼前这个贾玫,根本就和贾环当初一个熊样儿! 也难怪,毕竟都是一个娘教出来的。 见众人都笑,赵姨娘自觉丢大了面皮,再看看那贾玫也是个没出息的怂货,平日里她怎么说都没用,皮的跟猴儿一样。 如今遇到个厉害的,居然还真站直溜了。 一点骨气都没有…… 气的赵姨娘都不知到底该骂哪一个,指了指这个,又指了指那个,恨的咬牙切齿! 贾政见贾环目光又落在他身上,明白他的意思,略略有些尴尬道:“为父不是没想过管教,只是玫哥儿与你小时候几乎一模一样。 当年为父倒是想管教你,可到底没管教过来。 宝玉小时倒是被管教的知礼懂事,可如今……” 已为人父的贾宝玉,真真是躺着都中枪。 眼神无奈,垂下脸来。 贾政没理会他,继续道:“如今看来,小时了了,大未必佳,还是有道理的。索性,为父就放开了让他自己成长。” 贾环看着那三岁多不到四岁的熊孩子,越看越别扭,道:“爹,儿子当初若不是有先荣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