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曲有误_第184章 收复曲江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84章 收复曲江 (第1/2页)

    第184章收复曲江

    周旭也不甘示弱,手握巨斧向区景砍去。

    “当”兵刃相交,两人战成一团。

    周旭连续攻了几招,便觉得区景并不是太难打,便耐着性子和区景大战了将近四十余合,方才露出败象。

    周旭一招没有接住,退了开去,然后大声道:“快撤!”

    “哦!”

    众军发一声喊,便转身就逃。

    一时之间溃兵便像江水决堤一样,崩溃而下,无人能阻。旌旗遍地都是,区景心中狂喜,虽然没有亲自杀了周旭,但已是难得的大胜,他仿佛看见胜利已经就在眼前,大胜道:“杀啊!”

    三千交州军便尾随武昌军杀去,整个城下都成了厮杀的海洋。

    武昌军大败!

    区景率部急追,等追过两里地之后,忽然不见了溃军的踪影。路边的树林里静的出奇,区景也算打过两年仗的,虽然都不是什么大仗,但终究有一点经验。

    他示意众军停下,然后派出哨探探报。

    哨探刚欲转身的时候,忽然只听得嗖的一声,他眼前的哨探便被一支箭贯脑而亡。

    区景大惊。

    忽然四面八方的羽箭便像是雨一般覆盖整个天空,落了下来。区景意识到自己中了计,大声道:“快撤。”

    身旁亲兵立即搭起了盾牌,为他挡箭。只是箭雨甚密,让他的亲兵也损失不小。

    区景大军乱成一团,再加上他们的军队刚刚大胜,手里全是缴获的战利品,这个时候更加拖累了反应的速度。箭雨过后,四面八方的战骑便蜂拥而来。

    一场混战不可避免。

    区景踉踉跄跄的乱军之中只身逃出就向曲江城急奔。

    大战持续了整整半天,到下午的时候,三千交州军已经全部被俘,击杀越八百余人。

    周瑜留下苏代打扫战场,率领主力开始逼近曲江城。区景好不容易逃入城池,张津大惊,惊魂未定之际,便见城下漫山遍野都是荆州军的旗帜和士兵,更是惊得魂飞天外。

    内心早已没有了抵抗的意志。

    张津大怒道:“看来士家人真的是和周瑜贼子同流合污了,我这边战斗如此惨烈,士武这个老匹夫竟然按兵不动,实在可恨。”

    区景被乱箭射伤了手臂。这个时候稍稍做了一些处理,只是失血过多,脸上多了一丝苍白,道:“主公,曲江城虽然险固,但是一来我军刚刚大败,士气低落;二来我军兵力居于劣势,此地不可久留,不若我们立即从南门返回交州,再图后事。”

    张津本就不是战场沙发之人,其实他的退心早萌,就在士武和周瑜眉来眼去的时候,就已经暗生了退心,只是没有下定决心而已。现在到了这种地步,就是不跑也不行了。

    张津战战兢兢的道:“那我们就撤吧。”

    张津骑上马,道:“曲景啊,北门还有我们的一千将士,莫不传令他们随我们一起南去。”

    “主公,在这危急时刻,岂可有妇人之仁。周瑜大军携大胜之势,势如破竹,若我们通知北门众将一起南下,以周瑜军队的行军速度,你觉得我们还能安然跑掉。”

    “这。。。这。。。”

    区景也不管张津的犹豫不决,向身边众人道:“快,保护主公南撤!”

    区景忙招呼一众亲兵,带着剩余的大军难逃,临走时甚至都没有通知驻守北门的士兵。

    周瑜大军抵达北门城楼,周瑜令旗一展,张虎、陈生、魏延便率众军开始攻城。

    数千军队开始越过护城河,靠近曲江县城。

    守卫北门的交州将领立即反击,双方打得不可开交。

    众军蚁附而上。这其中陈生甚是骁勇,第一个爬上城头,砍倒一名敌兵之后,便率先在这一側杀开一条血路。自从归附周瑜之后,张虎、陈生也是出力甚巨,周瑜对他们也信任有加,当然愿意以死相报。

    陈生连续砍杀三位士兵,瞥眼看见飘扬的张字大旗,大吼一声,一刀便将旗帜砍倒。转而从亲兵手中接过周字大旗,插在了城头上。

    周字大旗顺风飘扬。

    周瑜大军顺利攻取曲江城。

    就在周瑜攻取曲江城之时,南海郡太守士武率兵南返,退出荆州。

    张津和区景也仓皇败退,避入苍梧郡。

    周瑜一直追到了荆州和交州的交界地带,才停下脚步。

    随后周瑜在曲江整顿大军,休养生息。

    不日便要北返,对于四郡的安抚处理必须要有得力的人来处置。按照王睿的命令,周瑜兼领长沙郡,文聘为桂阳郡守,而武陵已经有所安排,就只剩下零陵郡了。周瑜思虑再三,文聘要和自己北上襄阳的,桂阳和零陵便得重新委以重任。便以黄忠为将和李通一起镇守长沙,文聘之叔文艺为零陵太守,以苏代为桂阳郡郡守,周峰为将负责桂阳守备,以及否则开五岭之路之事。

    苏代虽然新降不久,但此人绝非庸才,也非一般的叛将。周瑜觉得此人倒是值得信任。苏代在接到这个命令的时候,除了愕然之外,便是更加的是觉得不可思议。因为他觉得他自己刚刚投诚,居然便能够得到周瑜如此信任,心中更加感激涕零。

    周瑜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