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长袖善舞_第一百六十六章 逆水行舟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六十六章 逆水行舟 (第1/2页)

    原县区级东升农商银行升格为市级东兴农商银行,已经运营了三四年,管辖区域扩大了四五倍,职员人数从原来的不足五百人,增加到了现在的两千多人,但存贷总额只相当于原来的三倍,净利润也仅接近原来的三倍。

    虽然存贷总额、职工人数和净利润这些数据,在所有东兴市级金融机构中仍然名列前茅,但与原东升农商银行相比,人均存贷额和人均利润这些实打实的硬数据,却并不令人满意,对此,齐明远一直耿耿于怀。

    开始的一年多,齐明远认为处于磨合阶段,人均数据差一点可以容忍,没想到三四年过去了,人均存贷额和净利润这两项指标还是起色不大,这让齐明远有点坐立不安。

    私下里与财务总监何莹丽谈及此事,何莹丽说:“当初兼并过来的几个区县信用社,除了槐州区情况稍好,有一县一区的经济实力甚至不到东升区的一半,把他们兼并过来,只是职工人数和营业网点得到成倍增加,存贷额和净利润这样的指标只能被拉低。即使槐州区,离当时的东升区也要差一大截。我觉得目前这个状况也属正常。”

    何莹丽比谁都清楚,人均利润不高还有一个原因,因为大清房地产公司的几十亿贷款,仅正常利息下浮的部分,东兴农商银行每年损失的利息就超过一亿元,平摊到银行的两千多员工身上,人均净利润将减少近五万元!

    “还有一个原因,这两三年的观望等待,给员工的压力太小了,我觉得这也是人均存贷额和净利润上不去的原因。”

    “这么说来,你又准备要有什么新动作了?”

    “人都有懒惰的天性,这很正常,对于一根弹簧,经常给它些压力,它就不会生锈,而且能保持其良好的弹性,久置不用,则有可能锈迹斑斑,时间长了就报废了。”

    “虽然道理不差,但你这比喻在私下和个别人讲还行,当着众人可别这么说,都什么年代了?起码在表面上要拿人当人待。”何莹丽提醒道。

    “那当然,这不和你这么说嘛,在领导班子会议上都不能说这种话。”

    “你有成熟的想法了了?准备什么时候开始实施?”

    “想法是有,但说不上成熟,先跟你商量嘛。”

    “说说你的想法。”

    “大致包括两方面,第一,屡试不爽的老一套,增加员工们的揽储任务;第二,咱们网点办事处那么多,把各办事处主任这一级的岗位放开,对所有员工开放,任何员工都可以竞聘某个办事处的主任,条件只有一个:你能完成多少揽储任务?如果某办事处主任有多人竞聘,谁揽储多,谁就是办事处主任。”

    “第一条不说了,这第二条很有新意,不过城乡之间、地域之间得有所区别,要不那些条件差的偏远办事处没人去,而城市里地段好的办事处又会出现多人争抢的局面。”

    “所以找你商量,你抽时间梳理一下所有办事处的情况,将它们分成几档,根据每一档的不同情况,给他们定出竞标办事处主任的标的。”

    “这件事的工作量可不小啊,你准备从啥时候开始实施这项政策?”

    “你从现在开始工作,新政策打算从明年一月开始实施,但有关细则要在年底提交董事会讨论,你在十二月中旬交给我就行,时间是否够用?如果需要人手帮忙,你随便抽调。”

    在一个半月左右,何莹丽摸清了东兴农商银行所有办事处所在地的状况,从高到低把它们分为一至五个类别,并给每个类别的办事处主任分别定出揽储任务,其中一类办事处两亿元,二类一点五亿,三类一亿元,四类七千万,五类五千万。

    何莹丽将有关资料、分析数据和标的建议写成报告,在年底董事会会议召开前半个月,呈交给齐明远。

    齐明远仔细研究了报告,同意何莹丽的分类方案,但有其他一些事情,他需要在召开董事会之前,先与何莹丽沟通。

    这年的冬天不太冷,气象部门说当年又是一个暖冬,直到阳历十二月下旬,才下了入冬以来的第一场雪。

    窗外飘着瑞雪,齐明远的办公室里暖意洋洋,“你想增加个人揽储任务?打算提高多少?”何莹丽坐在茶几旁边的一张单人沙发上,她看着办公桌前的齐明远。

    “我打算把个人任务提高百分之三十。”

    “你觉得职工承受得起这样的压力吗?在东兴市所有金融机构中,咱们职工的工资收入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