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八十九章 无所不用 (第1/2页)
两人先到生产车间,姜老板介绍道:“车间有两条生产线,北面这条生产线生产纸箱包装物,南面的生产线生产塑料包装袋。” 谢云祥的迎春置业公司的前身,是地方国营迎春织物有限公司,当年老谢参加工作后,从车间维修工做起,一直做到公司经理,他对一般工业生产线的设备并不陌生。在他看来,这条纸质包装箱生产线,满打满算,投资一百万足够。南边的塑料袋吹塑生产线,有一百五十万也差不多。 从生产车间出来,又到成品库和原料仓库转了一圈,“怎么没见到多少产品库存呢?”回办公室的途中,老谢问道。 “我们实行以销定产,基本没有什么库存。” 来到姜老板办公室,喝茶的功夫,老谢就两条生产线的生产能力,实际产量,产品价格和原材料消耗等等问题询问了一番,姜老板对所有问题都作了回答。 又聊了一阵,时间到了十点半,老谢起身告辞,姜老板非要挽留他吃午饭,“谢总,好不容易下乡,中午留下来尝尝乡镇的饭菜。” “哪儿都那些东西,乡镇有什么好吃的?” “乡下的东西比城里鲜活,吃腻了城里的大酒店,品尝品尝乡下的鲜味,说不定能带给你不一样的感觉。” “哪有什么不一样的感觉?全是心理作用,其实都那么回事儿。” “谢总,你就给个面子吧,留下来吃顿饭,耽误不了你多少事。” “不是耽误不耽误事,哪有十点半就吃午饭的?改天吧。”谢云祥执意不肯留下,姜老板也没有办法。 老谢临上车时,姜老板说:“谢总请稍等,我给你带二斤茶叶,绝对上等。” “你自己留着喝,我走了。”说完关上车门,告诉司机,“开车!” 回到易融公司办公室,谢云祥仔细梳理了华丽包装公司的情况,凭他多年管理企业的经验,老谢觉得姜老板的口头介绍和贷款资料都有水分,就那么两条生产线,即使满负荷生产,每年也不可能达到两千多万产值,更别说五百万利润。 老谢在原迎春织物公司当过生产经理和总经理,他对设备产能和实际产量方面的问题非常熟悉,有些东西一走一过,他就能看个八九不离十。老谢给华丽包装公司算了一笔账,除去设备检修和节假日,全年生产时间按十一个月计,每个月的产值至少要达到二百万,就华丽包装公司生产线上那两种产品----纸箱和塑料袋的价值,仅凭这两条生产线,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老谢认为,这里的水分不低于百分之三十,要说华丽包装公司的年产值在一千五百万左右,还比较靠谱。 就华丽包装公司从事的行业,老谢认为他们的产品利润不可能超过百分之二十,每年有三百万的净利润就相当不错了。 基于上述分析,老谢只同意给华丽包装公司三百万的贷款额度。 齐明远要老谢不必急于把易融公司的决定告诉华丽包装公司姜老板,如果对方问起来,找个理由往后推。齐明远让学强的人在暗中对这家公司进行调查,没办法,为了控制风险,只能无所不用了。这样做也许不那么光明正大,严格说来都不太合法,但比起出事后采取的任何措施都要稳妥得多,风险和成本也要小得多。 华丽包装公司位于东兴市的城乡结合部,属地归槐州区的一个街道办事处管辖,学强派小诸葛小周打听这家公司的情况,小周说:“要想搞清真实情况,必须找到这家公司的内部管理人员,或与其内部管理人员关系很好的人,否则光看外表,任何实情也打听不到。” “就按你的想法去做,抓紧时间,齐董还等着呢。 “哥,这种事还真不能催的太急,我要是手忙脚乱的,一旦在对方面前露馅,人家就不会实话实说了。” “好好好,那你也得抓紧点,需要用车,发生费用什么的,你跟我说一声,公司负责出。” 小周还有个外号叫“包打听”,学强派他做这件事还真是知人善任,这家伙领命而去,他有条不紊,分析从哪里入手才能更容易得到真实情况。第一步,小周调动他的社会网络,在一天之内先查清了姜老板在社会上有几个好朋友,又调查了生产经理和财务会计的社会背景。 第二步,寻找最佳契入点。小周认为姜老板那几个社会上的朋友,不一定知道华丽包装公司的实情,说不定这位姜老板对他的朋友也不说实话。如果从生产经理入手,当然能搞清楚实际产量和库存情况,但他不一定知道财务状况。从财务会计入手,这些事都能弄得一清二楚。 华丽包装公司没有专职会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