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九十九章、安绥军反攻镇安县 (第3/3页)
埃政府,带领一班穷鬼打家劫舍,分田分地,气焰极为嚣张,影响极为恶劣。鸿远我有愧于镇安县父老,更有失于杨主任的重托。好在有各位同仁齐心协力,大军一到,红匪狼狈逃窜,镇安终被我收复。鸿远在这里略备薄酒,向各位致敬,感谢大家的鼎力相助。红匪已逃,但匪患末除,杨主任已令我等抓住战机,乘胜追剿,不叫红匪有喘息之机,一鼓作气荡平匪患。在这里,我祝各位旗开得胜,我们共同干了”。举起酒杯一口而尽。 几桌军官相互敬酒,划拳行令,满大堂人声鼎沸。 警一旅旅长唐嗣桐高声道:“各位各位,今天飞生兄在这里为大家摆下接风酒,叫我说这也是庆功酒。为啥这么说呢?红匪两个多月来,在这秦岭山中,疲于奔命,虽说我们的有些人大意轻敌,遭受了一些重创,给国军脸上抹了黑,但红匪已呈现出狼狈之态,苍遑逃窜,现在已是强弩之末。只要我们同心同德,不出一个月,徐海东残部一定会被消灭在这秦岭山中,为我们即将到来的胜利干杯”。 满大堂的人都为唐旅长喊彩。 只听一个人高声道:“有些人站着说话不腰痛,见红匪来了唯恐避之不急,贪生怕死,不肯向前,只会躲在背后说风凉话,有蛋子的你自己也上去试试呀?”。 大家一看,说话的是一二六旅旅长柳彦彪。大家知道前一阵柳彦彪的两个团叫人家红军打得七零八落,唐嗣桐的一番话刺痛了柳彦彪。 唐嗣桐把酒杯往桌上一放接口道:“我们让事实说话,一仗就叫人家一口吃掉两个团,我只是说给国军脸上抹了黑,有些人就不愿意了,这叫啥?常言道将怂怂一窝,弟兄们跟着这样的长官,只有倒霉的份”。 柳彦彪一拍桌子道:“姓唐的,你别欺人太甚。你有什么了不起,不就是靠裙带关系,你就了不得了?满口狂言,不知天高地厚,有本事你给我打一个胜仗叫大家看看”。 唐嗣桐见柳彦彪揭了自己的老底,也一拍桌子站了起来,大有火并之意。二四八团长王明钦拉住柳彦彪道:“旅座息怒”。其他人也将唐嗣桐劝住。 张鸿远见两人干上了,急忙开口道:“两位两位,口下留情,这里是接风宴席,不是商讨军国大事,有话好好说”。 一场接风宴不欢而散。 回到住处,柳彦彪气愤难平,王明钦赶来劝解了一回。 柳彦彪道:“镇安县已收复,这个差我也算交了。九间房一役,我实在无脸见人,现在我已疲惫不堪。杨主任虎城兄给我有信,叫我将余部薛团交给你代管后即回西安另有任用”。 王明钦一楞道:“这事我没接到通知,不敢接手吧”。 柳彦彪道:“通知随后就到”。 王明钦道:“你不可回去,杨主任对你不满,轻则撤职,重则会法办的”。 柳彦彪道:“谁说不是呢,杨主任的信上也说要对我严惩”。 王明钦道:“那么你还敢回去?” 柳彦彪道:“军令如山,我敢不回去?” 王明钦道:“你千万不可以回去。这样,我向杨主任说说,就说你是老旅长,有威望,大敌当前,请将你留在前方,坐镇指挥,其它的所有军事任务,由我协助你完成”。 柳彦彪道:“哎呀,恐怕不行啊”。 王明钦当即拟了份电报发给杨虎城。不一会,杨虎城回电“准如所请,命柳戴罪立功”。柳彦彪心中的一团乌云才漫漫散去。 张鸿远派侦察分队追踪红二十五军,得到消息,红军经柞水后,曾派一部人马打下了柞水县城,没有停留,第二天即离去。现在红军主力已到达镇安县以东的山阳县黑山镇一带。 张鸿远正在一张地图上查看,只听卫兵报告:“警一旅唐旅长到”。张鸿远连忙道:“快,有请”。 唐嗣桐进入房内,张鸿远把红军动向说了一遍,问唐嗣桐:“子封兄,依你所见,下步该如何布局?” 唐嗣桐不屑一顾地说道:“这有啥?打呀。红匪从南方一路落败窜过来,狼狈不堪,已经溃不成军,不堪一击的。” 张鸿远道:“话不能这说,共产党在南方打了多年仗,越打越多,越打越强,南征北战,从未停止,对作战是有经验的。这次他们由南方到北方,经过几省,转战千里,到处截击,他们既无援兵,又无接济,尽管如此,也无人能挡住他们。可见共产党的军队,是久经锻炼的军队,你未免太轻敌了吧”。 唐嗣桐牛气哄哄地说:“飞生兄,你不要长敌人的志气,灭自己的威风。我接警一旅后,杨主任在西安给我说:‘你这次到前方,一定要抓住战机,一鼓作气,全歼徐海东部’。我给杨主任打了保票说:‘请主任放心,我牢记着校长的训示:‘不成功,便成仁’。飞生兄,你要知道,我是不畏强敌的,我要为三民主义而牺牲”。 正说话间,王明钦也进了屋,听到唐嗣桐的高论,接着道:“子封兄,打共产党,可不是打土匪哩,不能把他看作是流寇,千万不能轻视。共产党的军队,是南征北战锻炼出来的,对于作战是有经验的。据我的经验,可不能常跟在后边追击它。蔡峪窑、九间房之役,我们可都吃过亏了的”。 张鸿远道:“子封兄,你精神可嘉,但也要视情而动,不可盲目行事,以致造成大错”。 唐嗣桐道:“你们可能是被共产党吓破了胆吧,似这样前怕狼后怕虎,几时能成大事?请问:徐海东驻在黑山,相距咫尺,你为啥不撵?” 张鸿远道:“不是我不撵,因为共产党是有一套的,我们不能随便去撵,须得侦察清楚,免得中了他的计”。 唐嗣桐闻言,猛然起立,用手在桌面拍了两下说:“好,你们不敢撵,我去,我到要看看红军到底有多么厉害?”。 张鸿远劝道:“子封兄,你新到警一旅时间不长,下边的弟兄们是否可靠,可得三思哟”。唐嗣桐“哼”了一声走了。 第二天,唐嗣桐带领自己的一旅人马向山阳县黑山镇进发。 欲与作者探讨本小说,请加扣扣:272441493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