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八十一节:赵昰登基 (第1/2页)
谁都听得出来,陆秀夫这么说,实际上是在张世杰和赵珍珠之间打圆场,以免行朝再发生分裂……至于冲突的双方,赵珍珠也愿意暂且放下成见,不再因为此事,而导致更大的争执。 “公主殿下,如今朝野对撤往流球,普遍存有疑虑,不如等待时机,视情况而定吧。” “正如你说的……” 在温州停留期间,萧媞和赵珍珠还一起去了城郊一所与大宋渊源颇深的寺庙江心寺,大约在一百五十年前,当时的高宗皇帝赵构,在金兵的追击之下放弃临安,一路逃亡至此,在岳飞、韩世忠等名将的殊死抵抗下,金兵灭宋的计划,最后化为了泡影,于是高宗才得以返回临安,重建朝廷。 在江心寺的一处偏殿中,面对一百五十面前,被高宗皇帝坐过的椅子,赵珍珠不禁泪流满面,朝着这张其貌不扬的椅子,就是郑重一拜。 “珍珠,你就别太伤感了,还是好好想想今后的路吧……” 赵珍珠抿了抿嘴唇,抬眼看了萧媞一眼,沉吟许久,她这才嘀咕了句: “娘,我知道了,你还是先和母妃去流球避一避吧,大陆的战事,是不会这么快结束的……” 萧媞愕然,在心中,她已然是心灰意冷,巴不得从眼前的困局中解脱出来,然而,每次在她心力交瘁之时,却有个声音跟她说,要她坚持下去,切勿轻易放弃。 “本来,我在临安就应该一死了之,和你母后一起去了……却不想,这个赵嫣,打乱了我所有的想法,以至于让我苟活到今天……” “不!” 赵珍珠紧紧地抓住了萧媞的衣袖,而后,“扑通”一声跪下了: “娘,求求你别这样想,可以吗?” 几天之后,鉴于温州军力不足,无法支撑行朝的存续,陆秀夫和张世杰决定,带领行朝即刻南下福州,而后,再拥立吉王赵昰登基称帝,继续大宋的国祚。 然而,出发前,赵嫣却病倒了,不能乘船南下,无奈之下,赵珍媞只得让儿子杨彦先随同其父杨亮节南下福州,而她则和两个女儿杨婧、杨婉留在温州,照顾赵嫣。 “二皇姐,你先随朝廷南下福州吧,至于这边,交给我就是了!” “算了……我还是和你在一起好了!” 赵珍珠不太放心,生怕万一鞑子偷袭温州,赵嫣母女会因为无法脱逃而被掳走,因而,面对左丞相陈宜中要她南下的要求,赵珍珠谢绝了,选择暂且留在温州,名义上是等着接纳来自其他地区的流亡者,实际上,则是留下帮忙照顾赵嫣。 “二皇姐,你真不怕鞑子会偷袭这儿?” 送走陈宜中和刘黻之后,赵珍珠气定神闲地坐在厅堂里翻阅起了文书,与她截然相反,对于赵珍珠的选择,赵珍媞却是无法理解,甚至还觉得,她这么做,无异于是在将自己陷入危险之中。 面对赵珍媞的担忧,赵珍珠却是轻声一笑,回答了句: “meimei,如今,海军还未随同朝廷南下,在这里,我们还有两艘航空母舰,外加四艘巡洋舰,我就不信,凭借着如此军力,就不能全歼那帮虾兵蟹将?” “二皇姐,我觉得吧,等我娘稍微好些了,我们还是赶紧南下,或是前往流球,以免在此被鞑子活捉……” 赵珍珠并没有正面表态,而是说起了自己的想法: “我觉得吧,还是先把你们送去流球,我才放心,要不哪天,大宋朝廷在大陆真无立锥之地了,那后悔可就来不及了!” 赵珍媞耸了耸肩,故作矜持地说道: “其实吧,说不好听点,要是被抓,我一定会选择殉节,绝不和我娘一样,贪生怕死……” “你娘是舍不得你,难道你还没看出来?” 赵珍珠看了看病榻上的赵嫣,轻声细语地说道: “如果是我,我也绝不会轻易去死,毕竟,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只有活下来,才有赢的机会!” 德祐二年,五月初一。 在被临时充作行宫的福州官府,赵昰正式登基称帝,同时,改年号为景炎元年,并大赦天下,改福州为福安府,此刻,距离他们离开临安府,已经过了将近四个月。 行朝安顿下来之后,朝廷尊赵昰的生母杨淑妃为皇太后,同时,进封广王赵昺为卫王,晋安公主赵淑琴为晋国公主,进封远在流球的信安公主赵淑妍为信国公主。 朝臣方面,以陈宜中为左丞相,张世杰为枢密使,陆秀夫为吏部尚书兼参知政事,同时,任命仍在坚守扬州的李庭芝为右丞相,姜才为保康军承宣使。 除了文天祥下落不明,因而暂且未有任命之外,行朝其他朝臣的任命,大致和临安府沦陷前的人事布局一致,而李庭芝之所以升为右丞相,只是朝廷对他坚守扬州功劳的肯定罢了,实际上并未掌握多少实权。 “君实,既然朝廷已经重新建立,那北伐收复失地,就得提上日程了!” 面对张世杰的提议,陆秀夫深以为然,说道: “既然这样,我等还需招募大军,虽说,我等手头如今有数万士卒,然,皆未加训练,根本不足以和鞑子正面对抗!” 虽说,陆秀夫和张世杰早已打定主意,要北伐收回两浙,然后再想方设法恢复旧日疆域。然而,这个新成立的行朝,似乎一开始就少了些什么,以至于,又出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