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无疆_47 内忧外患汉危集卵 修身养息江南安定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47 内忧外患汉危集卵 修身养息江南安定 (第2/2页)

把他们接到扬州居住。

    那些当地官员由于受到黄巾贼人的sao扰,对部下小民能和尊者的军人结成婚姻,特别赞成,现在这帮贼人都离开州郡,以占山为王为主,他们不事生产,专以抢夺为生,让附近州郡很不安定。如果尊者部队的家属留在本地,自然会尽心剿匪,给自己留下一个安定的郡县,所以他们没有什么不乐意的。

    冀州、兖州、豫州、徐州、荆州乃是大汉的主要产粮基地,这些地方如果不能弄安分了,国家肯定就会缺粮,那么天下还会大乱。现在这几州都新调了得力的官员,在他们的努力下,基本控制了局面,尊者也把部队散开,在四州轮流游击,大本营却设在扬州,顺便督造沿江码头。

    朝廷势力此起彼伏,宦官和党人相争不下之时,何进由于兵权在握,趁机积累了力量,羽翼日渐丰满,世族的年轻子弟都逐渐归附其手下。

    而京师的赌擂在金钱的刺激下,又出现一片热闹景象,中平二年六月,宦官张让等又获新宠,灵帝以讨伐黄巾有功的名义,皆封为列候。

    张让在铜人问题上占了上风,但修建宫殿还需要大量木石,乃劝灵帝下诏,让各州、郡向朝廷进献木材及纹理美观的石料,分批送往京城洛阳,灵帝乃爱玩之人,当然恩准,并把这些事情都交给宦官主持。

    这些宦官得此良机,乘机敛财,他们在验收时,往往百般挑剔,认为不合格的,就强迫州、郡官贱卖,价格仅为原价的十分之一。

    这么一来,各地的刺史、太守更乘机私自增加百姓赋税,从中贪污,人民怨叹哀鸣。各州、郡不能完成定额,于是重新购买木材,而宦官们仍是百般挑剔,不肯立即接收,致使先运来的木材都堆积在一起朽坏了,宫殿却一直未能修成。

    这种情况,尊者那能不知,文书虽然也送达了扬州,但尊者现在正在修建长江两岸的码头,扬州现在已是尊者的囊中之物,哪有木石送去给他们糟蹋的道理。

    以张让为首的宦官虽然不爽,但实在不敢为这些事情得罪尊者,其他派别的本就不支持这些政策,更没有理由会为此弹劾尊者。

    到了后来,尊者见到宦官闹得实在太凶,就给张让送去一封警告信,顺便连豫州和徐州的木石都要了过来。张让可以说是朝中最了解尊者的人,对尊者的警告当然不敢置若罔闻,不仅同意了尊者的要求,而且也收敛了许多。尊者收购木石的价钱虽然不高,但基本可以让各郡不亏本,两州当然很愿意。

    尊者没有本事在长江上面造桥,所以就把码头造大点,以满足南来北往的物品运输。为了把长江两岸紧紧联系在一起,尊者在长江两边连着造了几十里的大码头,有三州来提供木石,几万黄巾俘虏做工,码头造得很快,跟码头同步建设的还有两岸的造船厂,现在已经生产出大船,在长江两岸来回运送了。

    尊者虽说在长江边休整,担任亲卫的铁血营基本没有闲着,被分成几十个小队,分头横扫了九江庐江两郡,这两郡紧靠汝南,散落着无数小股黄巾残匪,他们躲在山中,不事生产,专以抢夺周围百姓为生。

    两郡的官吏都被尊者以不称职为由免职,并留张超暂代庐江太守,臧洪暂代九江太守,各从军中选择随员治理两郡。

    自尊者火烧长社到会师广宗,已在长江沿线,安置了几万俘虏,还留下了大批军官看守,率领他们沿长江构筑码头。

    等到了中平三年春节,尊者召回所有的士兵,在码头边上举行了一次大阅兵,阅兵结束,就是给手下战士完婚,他们的新娘都被他们从各州带来了,有的还带来了自己的家人,对哪些已成家的,不管多远,尊者皆派人把其家小接来,让其家人在此定居团聚。而那些没有机会娶得新娘的,眼看自己的兄弟都成婚了,一个个都急了起来,尊者为了安抚他们,特别成立了专门的组织,到各地帮他们收罗女孩,一时江宁热闹非凡,扬州女贵。

    当尊者还在黄巾战场时,文姬四姐妹在会稽先后产下孩子,而且都是儿子,分别取名张睿,典满,关平,张苞,现在都已呀呀学语,全被接到江宁居住。

    当然这些营房式屋子只是这些人的临时家园,尊者另拨工匠在秣陵城北大兴土木,按每个将士一套院宅在江宁码头边给他们起了新房。这里紧靠码头,随着大量人口的引入,很快将形成了一个新的城市,到时这支铁军也就势变成了秣陵的子弟兵了。

    适逢豫章郡太守病死,朝廷举荀爽为豫章太守,爽却不就,朝廷于是派王朗为豫章太守。豫章有大泽,水贼甚多,黄忠和孙坚两支部队守护吴越,江南黄巾不能容身,都逃入豫章水泽,当起了水宼,王朗到达豫章后就开始招兵买马,征剿水贼,尊者几次要求提供帮助,皆被王朗拒绝,尊者只好一旁静观,任其忙乎。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