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68 发水灾荆州成泽国 江夏贼洞庭抢赈粮 (第3/3页)
武将,目前仍然只掌握着长沙郡。 当初张易把他放在长沙,就是留他在长沙郡发展的,当时整个荆州各郡是各占山头,根本不服王睿的管辖,可是他居然听命于当时的荆州刺史王睿,带着自己的部队跟着王睿讨伐零陵和桂阳的叛贼,东奔西走结果只弄了些物资,却没有趁机扩大地盘,更没有结交多少豪杰。 王睿乃是士族子弟,对武人素来轻视,只把孙坚当成手中的刀剑,久之,孙坚也觉得憋气,武陵太守曹寅一直和王睿互不相下,就伪造朝廷文书让孙坚杀王睿,结果孙坚就把王睿杀了,当时刚好朝廷纷乱,何进把自己的心腹家将全部送到外面为官,居然也没有多理会此事,只是重新派了北军中侯刘表到荆州。 这个刘表是个狠角色,到了荆州立即大肆结交名士,并笼络荆州世族,还娶了荆州最大的世族蔡家的女儿,这些荆州世族关系盘根纠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因此刘表很快就获得荆州上下的支持。 荆州水贼甚多,宗当横行乡里,这帮人相当排外,很难控制,刘表乃用南郡的名士蒯良、蒯越兄弟为谋,趁袁术进京时,诱杀了大部分宗党首领,重新分派了势力,百姓久受宗党压迫,刘表除去宗党首恶,都感刘表恩德。等袁术回到南阳,刘表已经控制了南郡、江夏和武陵三郡,并把治所迁到襄阳。 在荆州刘表只畏惧两个人,就是袁术和孙坚,但是这两人显然心不在荆州,居然都跑出去参加联军,刘表立即派兵镇压了零陵,安抚了桂阳,把荆州八郡掌握了六个。 刘表在短短三年时间居然把荆州平定,并且有了雄兵十万,南阳袁术和长沙孙坚两个不受刘表控制,现在也不能对刘表构成威胁,反而刘表有了控制全州的心思。手下有两个州不服自己管理,这让作为荆州牧的刘表,心里总不是滋味,刘表没有称霸天下的野心,但是作为大汉皇叔,替朝廷管好自己的一方水土和百姓是自己的责职。 这次大水使整个长江中游损失惨重,孙坚无法从刘表处获得帮助,当然只好找张易来啦,当然刘表也是损失惨重,尤其是江夏郡被整个淹了,大水退后除了遍地水贼,什么都没有了。 孙坚来秣陵求援,张昭等人当然热情接待,也分批发了好多物资,但由于江南虽然没有被淹了,但是在地里的都损失了,后期种下却还到收获的时期,江南目前所供应的粮食都是存货,从东北运来救济江南的还在海上,因此送给孙坚的那些救济显然不能满足孙坚的要求,打听清楚张易已经到了舟山,就追到舟山来求张易,孙坚本来就是江南出去的,和张易关系又很好,众人也没有什么要瞒他的,就派人把他送来了,要是搁前几年,就是张易也不会把他带到舟山的。 孙坚骑马一路上全部从公里上奔驰,看着路两旁如此繁华的景象,让孙坚根本认不出还是以前的吴郡,自己离开也就几年工夫,整个江南变化居然如此之大。 自己当时从长沙来到豫章郡的宜春,用了五天时间,而从宜春到秣陵居然也只用了六天,一路上的公路好多都是开山而过的,如此浩大的工程,张易居然在几年内完成。等孙坚到达会稽镇海的港口,更被繁华忙碌的大港惊呆了,对港口吞吐的大量物资更是神往。 乘着艋艟快艇,孙坚很快就到了舟山海港,见到舟山海港中的高大威武的军舰后,孙坚忘了自己是来干什么的了,等来港口接他的张易老远喊他时,才惊醒过来。 孙坚见到张易立即把长沙灾民的受灾情况又夸张的说了一边。长沙民众收灾,张易当然知道,却想不到受灾会如此严重,也很着急,至于赠送救灾物资,当即表示义不容辞。 救灾如救火,几天不到,在张易干预下,已经到达秣陵的好多物资直接逆江而上,从水路送到长沙。刚好到达舟山的东北运粮船也到了,张易立即组织车队迅速从镇海直运豫章,因扬州和长沙接壤,张易直接派车队运送,为的是可以快一点。扬州境内道路畅通,车队运送的很快,但长沙的道路年久失修,大车实在不太好运送,就把物资都堆放在豫章宜春县,由孙坚自己组织人手从这里用牛马人力转运。 由于整个荆州灾情都很严重,灾民四起,盗贼横生,为了保证物资都能安全运回长沙,孙坚亲自带兵在此运送。本来宜春物资充沛,灾民云集而来,孙坚只要就地发放,就可解决灾民问题,立即可以赢得人心,可是孙坚对物资太看重了,却想把物资全部送回长沙,对那些灾民当成盗贼一样驱赶,并调集军队抢运回长沙。从长江上过来的船队因为都是扬州的海军押运的,一直送到洞庭湖都没有出乱子,由于送过来的都是海船,吃水太深,到了洞庭湖后,无法再往长沙运送,只好全部堆放在岳阳小城。 已经到达宜春的灾民被他驱赶,就直接逃到豫章来了,倒没有出什么乱子。孙坚留下大部队继续在宜春搬运,自己带着船队来到岳阳,准备用小船转运物资回长沙。 海船一路运送物资过来,实在引人注目,江夏水贼不敢对海船动手,全部跟在后面来到洞庭湖上,他们无法抢劫堆在城中的物资,但是当孙坚把他们全部装上小船后,刚到洞庭湖心,就被数万水贼围住了。孙坚只有千把人,而且不熟水战,在湖中那里是几万水贼的对手,手下拼死护着孙坚,最后只有百把人随孙坚逃到岸上,所有物资全部被抢走了,有手下认识领头的水贼乃是江夏黄祖手下的水军将领张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