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305308 最后一次 (第2/5页)
上田原之战中,他根据上田原的地形,修筑了伊势崎城作为防御碉堡,轻而易举的就狙击到了武田军的进击。 六十年后,一切是是非非都变了,武田家灭亡了,村上义清也死了,但是他的遗产却留了下来 伊势崎城被真田昌幸进一步加固,翻修成了大名鼎鼎的上田城。 就是这座城,让德川家的武士们多次吃鳖,也让真田父子扬名天下。 扯远了,总之一句话,为了对付村上义请,武田信虎可以说是煞费苦心。 这样的军事布置的确比后来的武田信玄的全面进攻更为快捷,故伊那、佐久两郡也早早入得武田信虎手中,信浓完全掌握也是时间的问题。 但如此的统一甲斐、进军信浓的大军略面对着非常大的问题,其一是豪族反抗,故武田信虎以快刀斩乱麻的方法屠杀,最终换来嗜杀、馁虎的负面形象。 但从武田家的角度来看,这实在既委屈又不公平。 同时间,武田信虎的扩张也引来家内的不稳。打从武田信虎上位以来,从一而终的积极打压父亲信绳以来的谱代众、重要谱代大臣。 为此,他起用新一批的新参众作为取代之用,最终达致君主的政治架构,否认从前君主与谱代家臣分享权力的旧风,这对宗家集权的确有积极的作用。 不幸的是,不仅旧谱代重臣团大大不满,就连武田信虎提拔的新参众都为此感到不安。 同时也由于武田信虎的推进政策的确使甲斐的民力透支不少,做成国内的不满。 但同时,不论新参众、旧谱代大臣都希望有个人的利益,换句话来说,他们不希望有一个单一的领导者,反而要保持合议制的架构,使他们得享权力及利益。 由于武田信虎的扩张政策谷为宗家而已,并不打算把太多的利益分予家臣团 每次打下新的领地,虎爸总是想着先分给自己的亲戚或者干脆直辖,反倒是没有累死累活的家臣们的份儿。 故家臣团早对武田信虎的新构想甚为不满。 面对家臣的反发,武田信虎只有用威吓及强势来抗衡 这大概就是乡下人的通病,只懂得舞刀弄枪,学识和修养都太少了,缺少必要的政治手段,而且,他的人格魅力远远赶不上儿子。 可是,家臣团早把他们的利益投资在晴信身上,希望他早日代替武田信虎,以回复他们的利益及权势。 诸如坂垣信方等大臣都支持晴信为家督,反对立信繁为嫡的构想,事实隐含政治斗争的意味。 从此来看,二儿子信繁被武田信虎拥立,事实上是因为信繁自小为武田信虎所影响及溺爱,另外他也就是较少被家臣团影响,武田信虎故把信繁作为他的政治理想的延续,抗衡家臣团保守的利 益主义。 武田信虎、晴信之间的对立,实际上是新、旧政治理念的斗争,最后,由于家臣的帮助,武田信虎最终失败,也做就家臣团的胜行,成为武田家灭亡的祸根。。。。。。 在武田晴信当政的初期,晴信并不是万事独断的,由武田信虎的失败来看,家臣团取得决定性的胜利,也就是合议制的长久延续。 事实上,在武田信玄的统治期间,除了个人的政治魅力外,也是因为对合议制的妥协,换来家内的稳定。 同时间,由于家臣团强调功利主义,武田信玄在武田信虎败走后,面对非常困难的环境,信浓的豪族们早就不满被武田家压制,只是因为畏惧武田信虎的强权才不敢反抗,但是现在虎爸已 经出走了,上面的压力没了,自然纷纷起兵反抗。 于是,信浓控制权得而复失,而且面对家中残留的亲信虎派的反抗,做成武田信玄及一众家臣团主张全方位进攻膨胀战略。 从正面来看,武田家的领地是扩张很多,但从负面来说,此举非常浪费时间,同时也换成家臣团贪得无厌的现象,也使家臣团为个人的利益而好战的情形。 最明显的事件,就是义信事件。作为第一继承人的武田义信自杀,不单是因为家督争夺战,同时也是因为义信派主张北进政策,与武田信玄上洛行王道的思想相违背。 武田义信背后,就有一群家臣团支持,义信的叛逆,某程度上是武田信玄当年的重演,故武田信玄为此的确做出不少调整。 单从这些现象来看,武田信玄不能及时上洛,不单是与老冤家上杉谦信的大战所致,根本的原因还是打从武田信虎败走以后,武田家的势力不加反减,大大增加武田信玄西上的障碍,这与家臣 团的关系殊大。 武田信玄在晚年明白到当年武田信虎面对的问题,就是家臣团与家督之间的利益矛盾。 为此,武田胜赖的出现表达了武田信玄的立场。 所谓义信之死全因武田胜赖,这实在是家臣团为自身利益的一个藉口而已。 事实上,义信与武田信玄的对立,并不轻易化解,在政治思想及政治架构上,武田信玄面对与当年自己一样的义信,如依旧妥协,武田家的宗家地位将荡然无存。 武田信玄立武田胜赖的原因,其中一点最重要的,就是因为要明示主家强势的主张,即使家臣团与武田胜赖对立良久,武田信玄也非常坚持,或者只以信胜来作为折衷的一个方法。 事实上,武田家内的对立已渐见明显。 武田信玄死后,大多把武田灭亡的矛头指向武田胜赖。 其中最烈的是武田胜赖违反武田信玄的三年之约,这在甲阳军监内有明确记录。 可是,军监是否可信是一个问题,而且,就当时情况来说,三年之约是不切实际的。 成功与否己是一个重大的疑问,如把责任全推向武田胜赖,这并不是公平。 而且,武田胜赖在武田信玄死后到灭亡的十年间,武田家的力量远比武田信玄时代高,而且武田胜赖的前瞻性也比武田信玄广阔,不仅积极加强城下町、商业的发展,也同时建设关东的反织田 阵营 当然了,从现在的角度而言,因为财政困难的关系,无论是经济还是外交,他做的都不算成功。 不过这是另外一回事了。 另一方面,四虎子也就战略考虑上于信浓建筑新城。 这一切一切,都表明武田胜赖并不是在浪费时间,他看待问题比他的父亲还要深入。 但问题是,武田胜赖与家臣团之间的矛盾早已白热化,做成相互矛盾,对武田胜赖的改革做成大障碍。 再者,武田胜赖从一开始即被家臣极力排斥,两者之间势力水火。 这显然是甲斐家臣的排外心理,也是山区人民的必然现象,对来自诹访的四郎武田胜赖,更是处之于仇敌,武田胜赖也同样如此,这正是武田家未能组织新力量对抗织田信长的一大原因。 而武田信玄未能在任内改变的一个现象。 为此,武田胜赖从岳父兼死敌织田信长的绝对权力架构中,明白君主集权的重要性而积极模仿。 但由于家臣团一向强调自身利益主义,做成武田家内步伐不同调,也做成家臣离异的先兆。 人说信长得知武田信玄死后,武田家必亡的推断是因为武田胜赖的无能,事实上并不是如此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