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八回 鬼谷谜解寻父路 踏遍河川入青州 (第1/3页)
第八回鬼谷谜解寻父路踏遍河川入青州 回前词《水龙吟》 孤子略施小计,路资飞来何其易!心知肚明,亲情相助,牵挂维系。儿行千里,母心恒毅,嘱托话语,敦敦教导祥,肺腑之言,不容忘,须牢记。江河南北东西,任吾行,风雨逶迤。为寻父踪,求问无着,从未泄气。蹉跎时光,岂惜耗力。有志竟成。返祖乡、青州云洞山中,偶逢奇遇。 话说王秀英艰难抚育王栩成人,也是付出了常人难于忍受的困苦,却也甘心坚耐,并悉心教习其文字武功,自己亦苦练剑法,独创剑术,竟有所成。而王栩在成长过程中,虽然并没有受过吃穿之困,可却面对没有父亲的缺憾,也是受尽了孩子们的讥讽蔑视,逐渐形成了自卑之心,养就了沉默寡言的自闭性格。王秀英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只好许以练好文法剑术后,便让其去寻找自己生父为诱导,使王栩受到了激励,从内心也想知道自己的身世之谜,因此隐忍坚持下来。待其长大成人,母亲便将原委如实相告,使王栩明了自身并非什么“鬼谷”转世,而自有生父存在,便决意去寻找,给母亲带来惊喜,也是怀着一片孝心。 却说当王栩母子,得到了门下馈赠钱款后,数之还真是不少,当然欣喜若狂,知道这是王家财主所送,却不为自行索取。王秀英便问王栩道:“你是如何让他们,主动送到家中呢?”王栩便将做法讲出,并说这是隔空透息,两厢情愿之妙法,何能不灵验呦!王秀英听后暗自思谋,觉得这儿子虽是有些沉默寡语,可却心计了得,不失其父之能,心下甚觉慰籍。于是说道:“看来你已经成熟,心思缜密,怀智不凡,我也就放心喽!但出门在外,独自一人闯荡,常有不测风险,可是要当心呐!”王栩便道:“娘亲不必挂怀,儿自会应对不测,趋利避害,早已有所准备,定不会让娘失望!”说完,还调皮的一笑,显然是心自坦然,具有举重若轻的意念,使秀英暗自夸赞。于是娘俩商议,再添置些新衣鞋帽之类的旅途用品,妥为上路做好准备。 其实王家父母姊妹,看到这个小妹过的艰难,失去了从前的优裕生活,却能自立成家,也从心底里佩服,早就愿意帮扶些个。可碍于早年所定之规,始终不能相亲互爱,怕遭人闲话,只能暗地里给予些资助,也怕风传有耳。再有这秀英自小倔强不屈,也是想自立自强,竟不肯领情认输,只好将就过来。这回听说那王栩小儿放出口风,说要外出学艺闯荡,还发狠话说要报复仇家,分明是想索要路费盘缠,正好应了本家之愿。哪能不给予大力资助呢!于是便将大包钱款,趁夜无人时,暗送至草寮门下,实不欲让人知晓,便做了这桩益事,也是心甘情愿。这样结果,早就在王栩的盘算预料之中,可见其心机,要远高于其母,有着过人的才智,不战屈人的绝妙策谋,令人刮目相看。 此后,王栩同母亲一道,请来曾有恩于己的乡亲们,还有较为要好的少年友伴,都来草寮做客,热情招待一番,留下关照母亲的话语,众人自是欣然接受。王栩待安置妥当后,这才告别娘亲好友,安心上路远行,走向了长时寻父之道,却也尝尽了旅途孤独之苦,阅尽了人间百态。其先往齐国游历,即为山东境内淄博地方,古时为临淄,以找寻生父的踪迹,并无多少有价值信息可寻。后听说有个叫孙武的将军,曾是齐人,却在吴国率军,攻灭楚国建功,便转道去了吴国,也就是现在的江苏省,其国都即如今苏州市。在那里打听到传闻说,孙武率吴军战胜楚国之后,在楚都郢城待了一两年之久,也就是如今的湖北荆州市,北面近郊的纪南古城。却在回军返吴的路途中,不辞而别,失去踪迹,谁也不知去了哪里。这让王栩很是悲观,因失去了追寻的目标而烦闷无着,打问再无出名的姓孙将军,心下茫然失措,经历了困顿难当的艰惑时期。 此时的王栩,已然是早就花光了所带盘缠,只好找寻大户高门,给人家当护院帮工,干起了其父亲早年的职业,但也由此锻炼了自己,却是难得的一段宝贵经历。对后来成为千古奇人,打下了初始的基础,还因其牢记着娘的教导,不断找寻能人学艺,却都没能待多长久,便自离开远去。就连有的人家,看上他的才艺人品,愿意招做乘龙快婿,自将爱女许配他做媳妇,可以情受偌大家业,他也坚辞不受,怕有了妻室儿女拖累,影响其寻父大事。所以待到了近二十岁时,他也还是居无定所,独自光棍一条,直到他巡游过了大河南北各地,终因无任何确切信息,只得又回到了齐国境内,想再寻亲父下落,由是已过了四五年之久。 就在他彷徨无着之时,便到了山东青州地界,在州城南郊有座近山,叫作“云洞山”,因其山顶处有个山洞,云雾缭绕,幽深隐秘,为当地百姓所熟知。被人称作“云锁龙洞之门”,是当地的一处奇景,该山也因此洞而得名。后来不知什么时候,那深山洞竟被人凿穿,成了山顶处的一道风景,入洞可通到后山崖处,云雾有时穿洞而过,或是风从其间吹过,会发出呜呜声。更增加了奇妙感。所以后来便改叫作“云门山”,成为青州古城的最著名风景点,山上风光旖旎,俯看山下青州古城池,更是一览无余,美不胜收。本作者曾到过此地游览考察,站在山顶云门洞口,俯望周边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