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兵雄传_第三十六回 乐池挥军扩疆土 王栩葬母脱羁困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六回 乐池挥军扩疆土 王栩葬母脱羁困 (第1/3页)

    第三十六回乐池挥军扩疆土王栩葬母脱羁困

    回前词《满庭芳》

    战国交兵,多为取利,或报仇隙积怨。魏齐攻赵,许获益中山。各谋侵占固守,免吃亏、却得光沾。夺数城,费力损兵,岂可易难艰。复国新君智,亲姻结谊,信赖忠贤。乘机挥军扫,数邑尽还。立邦尚需周知,派使出、遍告世间。稳局势,孝办母丧,离家脱羁绊。

    话说中山国新君主姬恒,是个有志向的年轻人,从小受到身边贤明臣将教导,习学文武之道,且聪明睿智,虽藏于深山之中,却有着复国大志。在听到一大夫建议,与乐池所率魏军联通,共同抗击赵国入侵之兵,是速可复国的捷径,谋策是魏国因赵国相隔,已无力维护此地。而乐池本为国臣乐舒之子,虽掌握部分军伍,自立却也艰困,正好借助新国君的威望,共同创造出复国之道,却是实有可能。只是要放下昔先辈仇怨,即可能说服其联军抗赵,以达复国之目的。姬恒绝顶聪慧,即刻接受此建议,送书信联络乐池,并将亲妹许配其为妻,以联姻之法巩固联盟,却得到了乐池响应。也因脱离魏统,独立难支,抗赵吃力,此为目前最好解困之计,还能得到一位君亲美妻为伴。

    在中山新君姬恒,与乐池暗相通合,准备共同对赵国驻军,发起攻袭夺城之际,魏国武侯魏击此刻,也深恨赵国趁其西河抗秦之危,而出兵攻占中山之地。使其难于顾及所失,并形成分割阻断之势,大大减弱了魏国势力范围,也只好派雄将西门豹,去镇守西河吴城关要,挡住了秦兵东侵,却再无力同赵国开战。他这时极欲报复赵国,便果真想到派出使臣,去游说联络东边的齐国,约定相助攻赵,并答应待打败赵国之后,以中山之地答谢齐国,也是自打如意算盘。可巧这时齐国,也有乘机扩张的野心,经其君臣商议后,觉得中山之地远离齐国,中有赵国疆土相隔围裹,就是得到其地,也难加于控制,就如魏国先前之举一般。就不如就近攻占赵地数座边城,自可归属本国,应是极为合算,且还能派军据守相抗,那中山国若尚存在,也可牵制赵国后方,形成其侧背威胁,自会减少齐军压力。于是暗中答应魏国请求,愿意并力攻赵国,使其两面受敌,难于抗击两国强军,必然轻易得手受益。

    魏国得到齐国响应,便在西面与秦兵稍有缓和些时,调集部分军伍,从南面向北进攻,而齐国从东面向西攻击,使赵国形成两面抗击困境。其不得不从中山之地撤兵,赶忙去保卫本国领土,也是难顾三面之敌,不得已而为之。这却给乐池率军收复失地,造成了良机,于是同姬恒的中山军合力出击,趁赵军留守薄弱之时,并力攻占了南部所失之城,斩获赵军守兵数千,也是因有城中内应之故。而齐军也是大兵压境,攻占了东面赵地数城,竟然据为己有,魏军却攻占无果,还自损失不少军兵,也是赵军奋力抗击,不使魏军报仇得逞。这时魏国便想与齐国商议,欲拿中山之地交换其所占赵城,齐国却不肯答应此事,认为本军浴血奋战所得,岂可轻易给人,自占赵地不易。魏国出战未捷,难得任何好处,与齐国也从此有隙,为后来两国纷争带了隐患,赵国却损失数城,又失去了中山之地,成了最大的受损者,与两国均结下了仇怨。

    此战只有中山之地的姬恒和乐池,成为最大的获益者,不仅未费太大力气,便将所失城垣夺了回来,而且并无与它国结怨,只是从赵国手中,夺回了属于自己的领土。当大家听说新国君,要与乐池将军联姻,并恢复中山国的故名,还是自立为国,都觉扬眉吐气,自愿归附其新君麾下,形成了大势所趋。乐池此时也同王栩商议,觉得周边大国纷争不断,难于顾及中山之地自立,或可在纷乱中生存发展,也不失为一条出路。于是当新君姬恒派人,到灵寿城来商谈复国之事,外加联姻婚事时,乐池便据先前议定,爽快答应下来,并派军马车辆,到紫云山中将姬恒,及所属诸位辅臣,全都接到灵寿城中。并腾出原国君宫廷朝院,作为新君复位居住之所,姬恒后被称为“中山桓公”,乐池受封为大将军,王栩还暗任军师,统领全国诸路军马,正式向国人宣布,从此中山国复立。并派出使者,告知齐魏等各国,这就是后世相传,中山桓公复国故事。

    值得一提的是,这中山桓公隐藏的紫云山,却隐在太行山深处,距如今的平山县南冶村不远,闻听南冶村古代曾冶炼铜铁,还有北冶村,因此得名。本作者曾两次到紫云山游访,只有一条小路可通,内中高峰入云,群山耸立,均为羊肠小道,弯曲于小溪边上,远看紫云缭绕,深幽静谧,奇幻玄生。走进数里之后,便拐进大山深处,且小路崎岖难行,峭壁夹峙,有几户人家住于山岩道边,并无多少土地可耕种,只有靠深山打猎采药过活。当大约走出十多里地,便可到达一个山坳,峭壁之下有一个大洞xue,洞口并不高阔,可其洞内却很宽大,可容数十人居住,是个天然岩洞。如今洞门上还隐约可看到,刻有“桓公洞”三字,据当地百姓传说,是两千多年前中山桓公隐藏之地,其洞南为隐蔽山沟崖谷,上面还有数个洞xue,且为上下分层,十分隐蔽难寻。抗日战争时,曾为八路军的被服工厂,至今有石屋多间尚存,从未被敌军发现过,可见其隐密绝佳,如今正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