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七回 乐池奋征兴盛国 王栩洛阳遇孙宾 (第1/3页)
第三十七回乐池奋征兴盛国王栩洛阳遇孙宾 回前词《前调》 复国自立,善治理、君臣同心增谊。亲姻固结,训兵马、夺取一片天地。谋外交往,借助齐势,发展强实力。筑城防边,寻机拓疆扩域。师爷脱羁闲游,查访祖源,兼采药行医。孰料它乡逢巧识,竟将师嘱者遇。询问家事,诚言坦叙,却证解惑疑。收徒乘兴,携览古城情趣。 话说中山国复立,新国君桓公励精图治,并与大将军乐池联姻,因此君臣同心,将国家治理的稳固如初,逐渐恢复了元气,呈现出欣欣向荣景象。乐池也是报君之恩,刻苦训练军马劲兵,在东南边平川之地,攻破赵国数座城垣,使中山国疆土扩大许多,其兵锋已伸到了百里之外,迫使赵国难于抵挡其攻势。在此期间,乐池相继添了乐升乐举两个亲子,也是后继有人,全都皆大欢喜,使得门楣生辉。而王栩见乐池已能驾驭军伍,且本事逐渐显露,便放心离开回到家乡,孝敬老母到寿终,等丧葬之事完毕,便回到中山辞别乐池,要去各处作巡游之旅。乐池挽留不下,只得问计寻嘱,王栩便将想法告知,使乐池获益匪浅,遵其策谋建议,在国之南鄙鄗城之西,新建起了一座坚城,号作房子城垣,也是拒赵抗敌的,一座边境军事堡垒。 这房子城由于桓公重视,调集大批军民前往施工,所以建的宽广高大,其东西南北也有各三四里,北面靠着一条小河,叫作洓河,发源于西面太行山中。权为其水源获取之地,也是考虑骑兵军队,会有大量用水之需,谋划十分周密,也是乐池从所学孙武兵法中,筑成建垒之法所效。此城仅距东面的鄗城,约有二十多里远近,两城能遥遥相望,便于互相策应军战之事,也是互为依存之策。为更加巩固军战之需,还在此城西面,也就不足二十里之远,便为低矮山区,很易隐藏兵马战车,于是暗中建有山洞,以储备军用粮草之用,也有战马围栏棚圏之类,布置的严整隐蔽。这为后来多次击败赵兵围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据那当地的老乡说,他们经常在山坡地里,挖到很多铜制箭镞,已是锈迹斑驳,却能看出其模样。从这些遗物中透露出些信息,从前此地曾为古战场,实可确信无疑。 还有那古城村的老农言说,有人曾在城中地方,挖出过许多古钱币,当为片状,一头开叉,上刻有文字,疑为库布,还有刀型古币,本为铜质,或为战国时期货币。观那古中山国地图,两城距离要远不少,却难断到两城相距如此之近,所以许多考古者不明就里,一直寻找不见图册中的房子古城。可见史册记载多有疏误,需实地考察真情实况,才能得出正确结论,这也是著书者的严谨务实作风。否则就难判断出,到底为何中山军,却能以少胜多,数次击败赵军攻击,竟以小国击败大国强军,此问题曾长期困扰着我。直到这次实地考察走访,站到那已篙草丛生,荆棘遍地的古城墙上,虽已颓败不堪,却能远望周边情景,使我顿时明白了其中原因,为著述获得第一手资料。再加仔细分析判断,勾画出当时的战况实情,也就会顺理成章,不为什么难事了,编写故事也会锦上添彩。 再说王栩,自从离开中山国后,竟一晃二三十年,未曾回到过中山之地,却在巡游中找到了孙武后人,其名叫作“孙宾”,并着意培养成材,堪为大用之人。也就是后来叱咤风云,与其另一个弟子庞涓,斗智斗勇的孙膑,还有搅乱或稳定各国的苏秦张仪,均为其所教弟子,却是各国竞相招揽的能才,也是令人生畏的智者。有说赵国的毛遂,也为王栩门生,因其随平原君出使楚国,完成了他人所不能的重任,方有了毛遂自荐之成语,其实是不解历史时情,而做出的臆断猜测而已。王栩因其时隐时现,如神龙见首不见尾,做出了高师至尊之事,俨然成为一个名气浩大,却谁也不解其来历的神秘人物。以至以神仙解说,是我国古代历史中的一个疑谜,本书将明解其惑。此为后话。 且说乐池此时,经过多年征战锻炼,俨然已成为中山国的军魂,由于有王栩所训出的强悍骑军,又加扩充继训,战法奇绝,迅疾霸悍,令敌胆寒。所以燕赵两个大国,都畏惧难抗,任其勇猛驰骋征战,寻找大国纷乱之机,蚕食侵夺了燕赵大片国土,使得中山国日益强大,成为赵燕君候的一块心病。在此期间,乐池的儿子乐升乐举,也逐渐长大成人,他便从小教其骑马射箭,并练武习文,一刻也不让懈怠,也是想着意培养出后继之人,好延续乐家的血脉名门。这两个孩子还算争气,很快便能随乐池出征,练就了不凡的本事,竟然成为其亲军骁将,使乐池颇为得意。在其到了娶妻生子的年龄,便先后给这两子物色了美妻佳侣,也为君臣家女子,门第自然相近,等过了一年后,乐升便喜添一子,合家高兴非常。乐池因是隔辈长孙,更是喜不自胜,便给起了个名字叫“乐毅”,也是军将之家,当有坚毅之心,恒韧之志的用意。此子也是从小便受熏陶,后来乐举又喜添贵子,却小了乐毅多岁,于是乐池便给起名叫“乐乘”,此两子待长大成人之后,均都成为了战国时显赫名将,此为后话。 这正是:战国风云多纷争,各为益利动刀兵。春秋贤义荡无存,唯剩扩张撕咬疯。生逢乱世无择处,弱rou强食却运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