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五十一回 庞涓暗施阴毒计 孙膑上当剔双膝 (第1/3页)
第五十一回庞涓暗施阴毒计孙膑上当剔双膝 回前词《青门引》 同窗才能高,深受国君钦敬。忧虑势将分权柄,妒火中烧,暗谋害其命。巧施毒计欺蒙狠,受刑反恩庆。骗写兵书无道,落入魔掌方醒梦。 话说鬼谷先生悄然遁去,回到中山国都灵寿,立即复用了王栩之名,这是他早就选择的归天之地,自有乐池家亲人陪伴,享受了一段天伦之乐。后遇到乐池担忧乐家前途,皆因国君已然换代,乐池也年纪渐高,后代难于为继,自是起用将臣新人,权威信任不及从前,因此显露忧虑之心。王栩便说出了开枝散叶的妙法,以防与损俱损的不利结果发生,使乐池开了脑窍,便逐渐将乐家族子弟后生,暗中分遣到各国军中任将,使乐家后代遍布各地。这样便不至一举败落不振,或有灭族之忧,还可拓宽躲避灾难渠道,也是高明技法。后王栩制成九转神丹,保证了乐家,医治遗传厥症之需,之后便无疾而终于灵寿,与乐羊同窗好友同葬一处。孙膑到了魏国,本能得到重用,可由于庞涓怀私暗阻,只得到了个客卿虚位,也是明高暗低,只得暂忍待机,可庞涓却加快了暗害学友的步伐。 当庞涓见到孙膑所学,确实高出自己不少,知是鬼谷先生给他吃了偏饭,而自己却未能真正学完,竟是个不小的遗憾。庞涓于是假装谦虚问道:“刚才兄所述,莫非便是孙武子兵法中所载么?”孙膑因坦诚敦厚,全无疑虑,便遂说道:“然也!”庞涓便道:“愚弟昔日亦蒙先生传授,可惜自不用心,以致显些遗忘,今日能否借观一番,绝不敢忘报此厚意也!”孙膑即说道:“此书经先生注解释明,增添不少新术,与原本不同,先生只付我看过三日,便即取回,实无録本可寻。我离开鬼谷时,曾向先生求索此书,却遭先生拒绝,说此书为不祥之物,还是装在心中为好,我当时无奈,实不知先生为何意?”庞涓听后,不禁心中惊异,心说先生还是有意防着一手,恐是怕我知道吧?于是灵机一动,便问孙膑道:“学兄还记得那篇章否?”孙膑答说还依稀存些记忆,庞涓心中巴不得便求传授,但此时难于骤然逼迫,以免引起怀疑,只得徐图良策。 等过了些时日,魏惠王欲试孙膑之能,便命在教场阅兵演武,让孙膑庞涓两人各演阵法,以观能为高低,或孰弱孰强,也想证实墨翟之说的真实性。庞涓自为军帅,当首先布阵演示,待军阵列成后,庞涓尚在校场内指挥,还未及向惠王报说,魏惠王便先问身旁的孙膑,看其能识其阵否?孙膑一看自是了然在胸。于是向惠王分说此为某阵,摆设方法步骤,战时有何威力特点,当用何法破之,说的头头是道,条理分明,表明深通兵法之奥妙,惠王详细听讲,表示很为满意。便让孙膑也便即摆一阵,孙膑受命而动,在校场中指挥军将布阵,庞涓在旁观阅,却有些茫然不识,不禁心中大惊,只怕一会国君问到,若说不识,岂不丢人现眼,竟会被孙膑所压。于是赶忙说去助孙膑调军,私下暗问孙膑,孙膑也是坦诚相告说:“此乃为‘颠倒八门阵’也!”“尚有变乎?”庞涓急问。孙膑遂说道:“若被攻之,可变为‘九曲长蛇阵’!”只是随意说出。 庞涓不好再细问,但已略知大概内情,便离开孙膑,又凑到惠王身旁观看。魏惠王见孙膑将战阵排列将成,便问身旁的庞涓,可否识得?庞涓因已知概要,便即说道:“此为颠倒八门阵,若被攻时,还可变为九曲长蛇阵,无甚难解!”惠王便点头会意。待孙膑军阵摆毕,来到惠王前秉报时,问之竟与庞涓所说相同,惠王由此认为,庞涓之才,并不亚于孙膑,喜得两位将才,心中着实高兴。只有庞涓回府后,心下暗自思谋:“孙膑之才,大胜于吾!若不除之,异日必为欺压,难免被其分权争荣,当如何是好呢?”于是大费踌躇。经过谋思多日,也是费尽心机,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竟让他谋得一计,可惜却是个阴毒之法。便在邀请相会之时,刻意对孙膑表示关怀道:“兄之宗族亲人都在齐邦,如今您已在魏国发迹,早晚会成为高卿权臣,何不遣人赴齐国,将他们接迎到此,合家团聚,同享富贵!显出兄台具大本事,有何不好呢?”说的甚好。 孙膑一听,这话完全是关怀之语,兄弟交心叙谈,也是人之常情之事,哪里会想到其中怀诈。于是便垂泪悲言道:“你虽与我同学数载,却不知悉我家门之事也!吾四岁丧母,九岁丧父,育养于叔父孙乔身畔,曾留住在卫鲁边境之地,也是祖上孙武,暗自所定遗隐住所。后来祖上隐自远遁,从此不知去向,我们便回到齐国家乡,叔父曾在齐康公时,在朝中任过大夫。及田太公遣康公于海上,尽逐其故臣,多所诛戮,为避难躲祸,吾宗族离散,叔与从兄孙平孙卓,携带我同奔周国避难,因遇荒岁灾难,无以养活之道。后便将我丢弃于洛阳北门之外,其父子不知所往,吾后来逐渐年长,便在洛阳寻事习学劳作,也是为了糊口,再后来偶遇师尊问起,才将我带在身边学艺。经过这么多年时光,隐居于山谷,哪里还与家人联络过呦?却是杳无音讯,孤此一人跟随师尊左右,岂还有宗族可问哉?简直不堪回首哇!”说罢,显出悲哀不已之情。 这正是:虽入国朝任客卿,虚位高居名亦成。君王欲试才能意,摆阵检验强弱功。兵法惟妙受遮掩,却使竞艺触心惊。暗计谋害无痕迹,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