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兵雄传_第六十三回 苏秦合从相六国 张仪施计破网罗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六十三回 苏秦合从相六国 张仪施计破网罗 (第1/3页)

    第六十三回苏秦合从相六国张仪施计破网罗

    回前词《江南春》

    人匆匆,车隆隆,诸国游说急,合从大计成。六相印佩居贤贵,难防软刀力破盟。

    话说张仪被激入秦都,却很顺利的拜为客卿,成为秦国君王的近臣,着实感谢不遗余力,帮助自己渡难关的恩义之人,却意外知晓内因,是苏秦暗谋使计,从而被蒙骗不晓。由此对其奇妙策术钦佩不已,发誓要报答恩德,以助其完成宿愿,并非互相拆台,也是遵从了师尊鬼谷先生的嘱言,同门相互扶持,秉承德义之风。张仪以其超凡才华,获得了秦王信任,暗中帮助好友苏秦,决意阻止秦兵侵赵,促使其能完成,游说六国合从结盟,共同抗秦的宏愿,也算是对学友的报答。苏秦在危险消除后,便开始了说服各国,形成报团取暖,不受霸凌之利,从而得到普遍响应,由此他大获赏赐,获利丰厚,可说是睿智奇谋的收益。苏秦打着赵王的旗号,利用其威望助己成功,在游说韩魏两国中,收到良好效果,使自己的名气飞升,令各国君臣刮目相看,获得了名利两收成果,自显得意。

    苏秦在完成韩魏游说之后,便马不停蹄,驱车赶到了强盛的齐国,意图说服其国君,跟从他所谋划的合从战略,愿随同定盟书,也是花费了不少气力。这日他坐着豪华高车,来到了齐国都城临淄,也是前几年曾到过,街市繁华无比,人口众多稠密,旧地重游,不禁心生感慨,待在王庭贵宾馆住下,便急于见到齐国君宣王。因是赵国相贵客使臣,齐宣王自然不敢怠慢,于是便即时召见,也是降阶相迎,互致礼问候完毕,便请苏秦就座,然后齐宣王问道:“贵国高客来齐,不知有何要事?”苏秦便道:“臣奉赵王之命,前来商议合从抗秦之事,关乎国运,臣见临淄街巷,可谓是车拥碰,人摩肩,富盛天下莫比。却闻而要西面事秦,宁不耻乎?且齐地离秦甚远,秦兵必不能及齐,乃事秦何为?臣愿大王随从赵约,六国和亲,互相救援,岂不善哉!”齐王听后面露喜色,便急问道:“其它各国都表何意?”显然是想看各国态度,然后再作决断。

    苏秦便道:“燕国自是首倡,我便是从燕至赵,方得国君重用,吾已到魏韩同两国君说妥,均为响应,只剩南面楚国,久受秦兵侵扰,蚕食其地广大,必然愿意合从抗秦,这可确信无疑!只看强齐表示,即便就赴楚国相约,定获成功,到时再共同盟誓而决。”齐宣王立刻表示道:“谨受教!若各国议定之事,齐国定然相从,就依先生所言,回告赵王即可!”苏秦即忙谢辞,也收了齐国君赠礼,还询问大师兄孙膑之情,想去探望,却已不知去向,于是便赶往西南楚国。苏秦不日到达楚国郢都,面见楚威王,也是礼待甚周,怀有结交之意,喜听苏秦高见。只见苏秦对楚威王道:“楚地五千余里,本为泱泱大国,天下莫如强,乃为秦之所患,莫如楚!楚强则秦弱,秦强则楚弱!今列国之士,除非合从而抗秦才行。若合从,诸侯将同为事楚,否则将势必事秦!如此二策,对贵国可相去甚远,望大王思之!”楚威王即道:“先生之言,乃楚之福也!”随后,与苏秦约定合从之计,至此合从初成。

    苏秦看已完成游说使命,心中自是高兴万分,便离开楚国北行,赶快去回报赵肃候,当路过其家乡洛阳时,却遇诸侯知其行程,各发使齐来相送,以表敬意。竟使仪仗旌旗成列,前遮后拥,车骑辎重,接连二十余里不绝,其威仪比那王者还要隆重,在洛阳城前,还有一路官员,望尘下拜,以示敬重。原来是周显王,听闻苏秦将至,预先使人扫除道路,洒水泼街,设供帐于郊外以迎之。因早有朝官喜报知,苏秦老母也便被人拥出门前,在街旁柱杖赏观,口中啧啧惊叹,两个亲弟及妻嫂,则俱都侧目不敢仰视,尽在郊外城门前俯伏迎接。苏秦这时高坐骏马华车,来到众亲人面前,便在车中对其嫂说道:“嫂向来不为我炊火做饭,今又何如此过之恭敬呢?”其嫂忙道:“见季子位高而金多,不容不敬畏耳!”苏秦便慨然叹道:“世面看冷暖,人面逐高低!吾今日乃知富贵之不可少也!”于是便命以车载其亲属,大家同归故里,竟招摇过市而去。

    苏秦衣锦荣归,不胜之喜,朝官满庭,应接不暇,大显其荣耀光华,使相邻羡慕不已,在经过了门庭若市,一阵子接待客人忙乱之后,方才松缓下来。于是在家中与父母相见,送上高等礼物,无不高兴以待,便商议规划扩建大宅,集聚同族人等居住,还散千金以赡养宗族老辈之人,确保有富裕温饱晚年。由此同族各家,也跟着沾光不少,均称颂其仁义豪爽,也算是落了资助桑梓的人情,做到了名利双收。据传后河南洛阳老城内,曾有苏秦之旧宅遗址,还听传说曾有人掘之,欣得金百镒,盖为当时所埋遗物。其后苏秦之弟苏代苏历两人,也羡慕其兄身贵富盛,争先苦学阴符等妙篇奇书,或游说之术,后也大有成就。由此却看出,常言道:“贫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可谓是世之常情,皆为势利之辈所具有,无可言表。

    本作者也有深切体会,虽然觉得在众亲友中,以小学之基,能够写出常人难于完成之著作,也算稍显成就,或自诩为展现才能,可却难得到认可。因为这世间情景,均以能否获利为标准,不仅得不到赏识,且还会被认为愚顽不化,看来人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