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三点钟 (第3/5页)
矗立在小镇最醒目的地方,不会为人所忽视,也没人能够忽视。 照理说康家大富大贵至如此地步,应当没有凡人一般的忧扰了。事实确实如此,衣食住行用,柴米油盐醋茶,在康家眼里已经算不上要紧的事情,甚至每年都会办不少慈善的送米面送衣物集会。但在康家富贵至极后,他们又有了一个越发耿耿于怀的夙愿:哪怕他们的家族一天进账的流水抵过十余个整日在农田里劳作的的家庭半年挣的辛苦钱,哪怕他家的宅院比很多贵族家的城堡还要堂皇,但他们在骄傲的贵族眼里仍是不入流的。贵族们相信,有钱的乡绅不过是一群一夜暴富的粗人,没有文化,没有地位,有的只是多到没有用处的金钱。历史不会记得那些看似煊赫的商人,历史只会记住王公贵族,记住王侯将相,记住有名有姓血统高贵的贵族,记住世家大族之间的利益纠葛,记住名利场里的蝇营狗苟,而不会记住短暂崛起后迅速衰败的、如流星一般没有根基的暴发户。因为历史向来是由他们记载的,是由站在普通人们头上、掌握着拳头和书籍的他们撰写的。 约莫是那份骨子里的自卑激发了血液里的自傲,又或许只是银两太多太无聊想找个有挑战的事做,不知道从哪一辈祖宗开始,康德先生的家族就开始了成为贵族的伟大历程。或许他们想要被人写在历史书籍之中,或许是为了证明他们不是靠投机倒把赚得万贯家财。他们要用经济的力量抹平所谓的血脉,所谓的地位,所谓的传承,只要是能够用交际和金币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金钱的力量远比人们想象的大得多。 此后,康家将生意交给了专门的管账先生和各个商铺代理的庄家,一心投入到了为爵位奔波的事业中去。 谁也不知道康德先生的祖辈为成为一个贵族努力了多少代,但所幸的是到了康德先生祖父那一辈时,卖了大半的家产的康家终于是管皇室换了一个低级的爵位,康德先生一家算是搭上了贵族的船桓,从今以后他们的家族血液中也将流淌着高贵的基因。那时候喜获男爵册封的祖父双手捧着远方的女王在万人典礼之上亲自授予的贵族光环,回到了生他养他的小镇。 他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祭拜家族宗祠,告祭康家祖祖辈辈,告诉他们家族的夙愿已经达成,再不会有人嘲弄康家的出身血脉,以后所有人称呼康家都得加一句“尊贵的爵士”。康德先生祖父,也就是新晋男爵所做第二件事就是动请十里八乡在士农工商各界的有名人物,在他家豪华如宫庭的府宅之中摆数十桌香酒大rou流水长席,叫所有人都知道爵士家的气派风景。后人只知那酒席十五碗大菜个个银碗端装,皆是出自康家从大远处重金请来的庖厨,山珍海味,皆是难得一见的奇珍美馐。美酒更是来自西洋特产之陈年红酒,香味醇厚,酒性温柔,有人说轻轻泯上一口便是小半两碎银。那三天,酒水不断,漫天的赞扬如潮水一般随着密凑的戏台子唢呐皮鼓愈演愈烈,在这盛大的家族祠堂上烧燃,无不刻下兴旺两个大字。酒席不分昼夜地长酣了足足三天三夜,简直叫后庭流水都荡漾酒香,府中泥巴都味似烹羊,那是世间也罕见的豪奢,是贵族才有的恢宏气度。有人估算过,三天之内康家便出走了白银数万两,那是何等的威风的花费啊。康德先生的祖父仿佛就是想用这一场酣畅淋漓的宴会教人知道,他完成了连打下雄厚家财的先辈也从未达到的成就,他第一次将这个在外人看来无比鼎沸,却从未入得了贵族高傲的双眼的家族,带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那是康家最意气的时候,那时他们仍有万贯不清的家财,仍有不可一世的名望,更重要的是他们有着其他富可敌国的商人没有的贵族头衔。只一个高贵的头衔,就能让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受到无数人的尊敬。 “他们就是在烂泥里翻腾的王八,以为踩着些小鱼小虾,就噼里啪啦蹦跶得不行,其实上面的太岁从未正眼看过这群泥巴里打滚的下流玩意儿。”成为爵士后的祖父常常用臭鱼烂虾形容之前与康家一起身为商人的同行。康德先生还记得,祖父生前每每说这句话时,手里必抬着一杆玉石壶嘴的黄杨木根雕烟杆,里面裹满金丝黄绒的卷烟,攥着劲儿抽吸一口便吐出同他又黑又脏的槽牙的烟雾,似乎烟雾那头的玉石壶嘴可以让他吐出的黑烟同裘狸的白毛一般好瞧。“今日今日,我们不一样了,我康家从我这一辈,就是公卿贵族,辞离了那低贱的营生,将来的子孙都是要当大官,晋升为更高的爵士的啰。”说到此处,祖父似乎已经预见了几十年后的事情,咯咯地抽了一口卷烟,露出同烧完的烟草一样焦黑的槽牙。 不过康德先生的祖父还没有尊享几天刚受封赏的爵位,还没听惯别人躬着身子虔然颔首称赞一声声爵士,就同那杆镶着玉石壶嘴的烟枪一样跌倒在了一个平平无奇的冬天,最后被一群四面八方赶来吊唁的人拥着簇着埋进了花费重金请先生指路的墓xue里,坟头特地用上了一里地内最丰茂的野草,还请了最得力的壮丁培土将坟包添置得老高老高了,像极他一生挺得板正的脊梁和他撅着烟枪的头颅。 祖父死的时候,康德先生的父亲还小,家族在康德先生祖母的奋力经营下竟没有立即走上下坡路,虽然偶尔跌一跤,但常常受到幸运的照顾,也勉强算是四平八稳。放出去给农户耕种的土地收成不错,光每年的佃租就够家族数年的消耗,吃是必然吃不完的,分又不可能分给穷人,不值当。是的,从当上贵族的那一天,康家组训上就多了一条同穷人划清界限的条文。贵族之所以高贵,就是要踩在普通人头上,就是要站在穷人的背上。贵族不可能同穷人有关系,连施舍都不需要,用米粮换来的名声还不如用珠宝换来的国王的一声首肯。不知道在什么时候,康家的脑子也变得同染出来的画布一样鲜艳浮华了,总泛着一层油腻腻的虚华。 十来年后,康德先生的父亲,已然成为了家中的顶梁支柱,将父亲母亲的那一套为未来而奋进的手段学得纯熟,家业办得愈加兴旺。兴隆之际,仍遵守着逝去的父亲的遗愿,每日净要三五个时辰苦读圣贤治国理政之图书,经略要策兵法粮油,大到坐在皇天之下的那位思之虑之的,小到温饱百姓今天出门关之问之的,无不是要顾虑周全。二十五周岁之年,经由万能的金黄票子打点,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