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一十五章:百姓呼声:朱四郎做宰相! (第3/3页)
c2' class='gcontent2'> 只是,当时他的名声太大了点。 大明刚立国,外有北元,内部因利益,迅速瓦解。 皇帝如履薄冰,无论如何都不敢用他。 他和中山侯汤和都明白这个道理。 所以,朱皇帝压着他们时,也甘之如饴接受。 可如今都这个年纪了…… 朱元璋见刘伯温面露犹豫之色,直接霸道命令:“你做好准备,胡惟庸第三次请辞,咱就会答应,然后任命你为宰相!” “臣遵旨。” 刘伯温神色复杂领命。 未来几年,绝对不平静。 磨刀计划、乡土村社奠基、太子北征灭元之战…… 单拿出一件事,都很复杂。 如今,三件事,陆续在未来几年发生,并且还叠加发生。 他这个年纪,能不能活着退下来,恐怕只有天知道…… …… 就当朱元璋说服刘伯温,敲定宰相之事时。 蒋瓛也出现在皇城上。 目视所及,读书人、百姓乌泱泱一片。 ‘现在就如此,不再低调、忍让的朱四郎,未来会如何?’ 心中念头一闪而逝。 他现在不敢有任何小动作。 皇爷下次的处罚,就是要他的命。 朱四郎只能留给胡惟庸、吕本这些人了。 等他们成功捧杀朱四郎,他趁机除掉毛阿六。 …… 收敛思绪,转头,吩咐:“敲鼓让百姓安静。” 咚咚咚…… 把总领命后,很快城头响起鼓声。 嘈杂声瞬间落下。 一双双眼睛,注意到蒋瓛,紧紧盯着。 蒋瓛深深吸气,鼓足气力,大声道:“状元朱四郎就是被贬的四皇子,燕王朱棣!” 靠近城墙的读书人、百姓瞬间愣怔。 下一秒,哗然! “是燕王!” “真是燕王!” “朱状元是燕王!” “转战万里凯旋,和连续冲刺科举,考中状元,并且提出竞拍包税和乡土村社的,都是一个人,都是燕王!” “燕王能文能武!” …… 蒋瓛耳闻百姓激动欢呼,脸微微变白,‘这就是朱四郎如今的威望?他那么冷漠对待徐府外百姓,为何没影响?为什么!’ 太可怕了。 下面的欢呼,让人感到害怕! 这些百姓都是些蠢货!他们知道,朱四郎的冷漠吗? 六部官衙。 欢呼声传入。 百官纷纷神色凝重走出官房,三三五五凑在一起,屏息凝神,竖耳倾听。 片刻后,眼神惊骇对视。 …… 御书房,朱元璋、刘伯温也被惊动,走到门口。 朱元璋竖耳倾听,听不到具体内容,可欢呼声却能听得出,嘴角情不自禁向两侧咧开。 刘伯温没朱元璋这般乐观。 余光瞥视朱元璋,眼底闪过nongnong忧虑。 大明的未来,他竟然看不透了。 …… 当天,整个金陵轰动。 属实消息太劲爆了。 燕王朱棣,去年带领一千将士,在北元二十万骑兵集群,合击共剿中,转战万里,带回传国玉玺,俘获北元王妃、促使高丽抛弃北元,向朝廷称臣纳贡。 前些时候,又传来,北元老可汗,也死了。 听说,北元老可汗本来能多活些时日。 可去年燕王杀穿整个草原,这位老可汗气的吐血,病情加重…… 朱四郎则连续冲刺科举,还成功考取状元,太子爷铁腕推行的竞拍包税,朱四郎才是首倡者。 朝廷马上要推行的乡土村社,也是朱四郎首先做起来,被朝廷注意到…… 做出这些大事之人…… 竟是同一人! 燕王朱棣,能文能武,文治武功优秀的令人震惊! …… 当胡惟庸第二次请辞消息传开后。 几乎无人议论胡惟庸。 反倒是关于朱棣的热议,又被推向另一个高潮。 “左相位置空出来,俺支持燕王做左相。” “燕王能文能武,担任左相,合适!” “燕王担任左相?太子能答应吗?当初燕王被贬为庶人,就是因为喊出争储夺嫡。” “俺不管,俺只知道,燕王担任左相,会严惩百官,燕王武能纵横草原,文能提出竞拍包税、乡土村社,燕王担任左相,咱们老百姓,一定受益!” …… 议论中,议论内容,渐渐变味儿。 朝中百官敏锐察觉。 一股暗流随即汹涌起伏。 …… 徐府。 沐英站在府门台阶下,仰头看着,深吸一口气,提步沿阶而上,来到府门外,递上拜帖,“帮忙把这份拜帖,转交给你家姑爷。” …… 求月票、推荐票、追订、全订。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