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朱棣,开局扬言夺嫡!_第四百六十二章:都想去燕京看看,坐在轮子上的燕藩?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六十二章:都想去燕京看看,坐在轮子上的燕藩? (第5/6页)

  她从未见过陛下的情绪,如此压抑不住外露。

    以前就总听,年长,却不愿出宫,留在宫内的姑姑们私下议论。

    说什么。

    陛下心中三个人最重要。

    娘娘、太子、燕王。

    甚至有些姑姑断言,燕王在陛下心中的分量,超过太子。

    当时,她对这种论述,持有怀疑。

    她入宫时,燕王已经离开大明了。

    她觉得,如果燕王在陛下心中的分量超过太子,怎么会离开大明,去凶险的大海闯荡?

    如今看来,还是早些年,见过燕王的姑姑们,对陛下和燕王这对龙父龙子的关系,看的更加透彻。

    一辆辆马车在跪倒一片的孩子们身后停下。

    整个阔地,静悄悄一片。

    朱樉、朱棡、观音奴、晋王妃谢氏等人纷纷下马车,默默看着。

    朱棣打开车门。

    默默深吸一口气。

    抬腿走了下去。

    父子二人相隔着孩子们对视。

    朱元璋眯眼看着,眼眶瞬间变红。

    抬手,催促:“镜子,咱的镜子!”

    小宫女忙把挂在脖子上的放大镜递到朱元璋手中。

    朱元璋手颤抖着,紧紧握住镜子,放到眼前,调节着距离,试图看清楚朱棣。

    朱棣不知道老头子有没有看清他。

    可他却看到,放大镜把老头子的左眼瞬间放大的滑稽模样。

    不由笑了。

    扭头,看向来到身边的徐妙云,握住徐妙云的手,夫妻二人,快步走了过去。

    来到朱元璋、马秀英面前。

    朱棣扑通一声跪倒:“不孝子朱棣,拜见父皇母后!”

    话音响起,以额触地。

    朱元璋手持放大镜,弯腰看着,一滴水突然滴在镜子上。

    忙抬头,转身,一边用衣袖胡乱擦着眼角,一边用脚轻轻碰了碰朱棣,“滚起来吧!你孝顺的很,好几年没回来了,咱以为,咱闭眼后,你才会回来!”

    朱棣带着徐妙云以及孩子们,匍匐跪着,任由朱元璋老小孩撒气。

    后面。

    晋王妃谢氏站在朱棡身边,唏嘘低语:“从小我就经常见父皇,这是我第一次见父皇流泪。”

    朱棡默默点头,用只夫妻二人听到的声音,低语:“老四在父皇心中分量很重,比大哥都要重!至少,后来就是如此,咱们家老头子是个很理智的皇帝,要是换个皇帝,咱们大明的储君,可能早换人了。”

    皇子们都如朱棡夫妇,与发妻站在一起,一边看着,一边低语唏嘘议论。

    马秀英眼中噙着泪水,弯腰扶着徐妙云,“丫头,快起来,快起来!”

    朱元璋转身,微微弯腰,没好气用手中放大镜,在朱棣脑后敲了敲,“还不快点滚起来,真要爹这把老骨头扶你起来?”

    朱棣起身同时,用衣袖擦了擦眼睛。

    雍鸣、祈婳、春晓她们这才跟着起来。

    朱棣站直后,笑道:“儿离经叛道,担心爹生气,这不,回来后,话都不敢说,马上跪着,儿断定,父皇肯定会心软,原谅我这些年离经叛道的不孝之举。”

    哼!

    朱元璋笑哼一声。

    混账东西,在故意搞气氛。

    朱元璋手持放大镜,靠近朱棣,仔细端详着,伸手摸了摸朱棣的寸头,点点头,“瞧着就好打理,清爽,不错不错。”

    百官跟着刘伯温、李善长,厚着脸皮靠近,恰巧听到朱元璋评价朱棣的头发。

    许多人,脸色都不由变了又变。

    在数百双目光注视下。

    朱元璋抬手,轻轻拍着朱棣脸颊。

    “这么大的人了,怎么还没蓄须?”

    朱棣感受着朱元璋干瘦的手,看着昔日,挺拔如松的身影,如今佝偻着,都没他高,心中不由有些难受。

    强忍难受,笑道:“蓄须打理起来太麻烦了,吃饭沾米粒,所以就没蓄。”

    “没蓄就没蓄,没关系,什么嘴上没毛办事不牢,这些迂腐老观念,早该扔了,长毛的混账混蛋,照样比比皆是……”

    朱元璋笑骂着,百官中,许多人脸色都十分尴尬。

    怎么都感觉,皇帝是骂自己。

    朱元璋根本不搭理百官,用放大镜,打量着朱棣的衣服,伸手摸了摸领口的纽扣,“木质的?”

    “父皇,这是用椰子壳制成的,耐用,打磨光滑,木纹也十分美观,染色性好,根据不同颜色的衣服,可以很好的把这种椰子壳制成的扣子,染成合适的颜色,吕宋那边椰子树特别多,村里百姓,买一台手工研磨机,日常休息时间,农闲时间,都能随时随地做一些,积少成多,满足纽扣需求同时,百姓还能赚取一些额外收入,尤其是一些干不动重体力活的老人,就做点扣子,就能减轻子女为他们养老的负担……”

    “是啊,是啊。”朱元璋连连点头,“人老了,就百无一用了,咱们大明提倡孝道,可真正每天拼命才能活着的普通百姓,如何能好好尽孝?很多人不孝,不是真的良心坏了,是真的没能力,事实证明,你在吕宋做的更好,百姓生活容易,就连老人,都能从事其他事情,人老了,不会觉得自己没用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