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_第一百七十八章 下注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七十八章 下注 (第2/2页)



    所以北平各仓虽满,却不属于王府,燕王府也只养得起数百侍卫而已。

    燕山三护卫属于王府的护卫军,开支来自于卫所屯田自给自足,以及打仗胜利后,朝廷下发的赏赐和抚恤。

    从那日起,王爷的禁足令就失效了,没人会不开眼的向王爷告状,指责王爷违令离开王府。

    该知道的人都知道了。

    王爷可以和王爷分庭抗礼,虽然这个权利,是王爷默认的,更可见王爷对王爷的厚爱。

    焦炭炼制厂的高地。

    在密云铁厂下的订单,用九炼铁打造的部件,通过铁道运输到北平城郊区的大兴县。

    工程队有丰富的建筑经验,通过工匠们的摸索,搭建了一个梯形钢架,然后把大铁罐吊到铁架上固定。

    搭建了一座五十余米高的铁架,铁架上有个大水箱。在很远的地方,人们就能望见高大的水塔。

    水箱顶部有个进水管,底部有个出水管。

    旁边有一台数人高的蒸汽机,把河水抽入到水箱,通过顶部的进水管进入水箱。

    水管没有使用竹管等材料,因为密云铁矿和密云铁厂提供了廉价的铁料,所以采用了铁管。

    在地面上通过分水部件,又连接了七条水管,然后继续分离,每座焦炉都有一条专供的水管。

    水管安置在焦窑顶端,开了十余孔,通过阀门进水时,从孔流出水流,撒入到焦炉中降温。

    在需要的地方,在终端连接皮管,也就是羊皮等皮制作成的皮管,类似水囊,可以灵活方向。

    没有橡胶,已经是工匠们想到的最好解决方法。

    橡胶在美洲,十八世纪初期被法国人带回西方。

    在十九世纪初,西方纳入到工业应用之中,最开始的功效是当做防水布。

    在十九世纪末期,发明了充气轮胎。

    为第二次工业革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但也因为后世的惯性,人们常把后世生活常见的橡胶印象,带入到第一次工业革命。

    什么瓦特蒸汽机离不开橡胶,气密性离不开橡胶,活塞离不开橡胶等等,都是错误的认知。

    瓦特蒸汽机里的活塞是铁制部件,用生铁制造,跟橡胶没有关系。

    水箱在焦炭炼制厂起到的功效,获得了其余车间的认同,很快流传开来,各个车间开始采用水箱。

    这就是工厂的优越性,可以付出一定的代价,接受效率更高的新技术。

    根据中华重工的计划,密云铁厂要分割,以后成为专门生产铁料的铁厂。

    各个车间都被外柜的管事们盯上了。

    工程队重新忙碌了起来。

    外柜的管事李齐,交付了外柜的差事,全力以赴的筹办铁轨厂,跑去密云铁厂挖人。

    万三黑着脸,一言不发。

    李齐不敢得罪他,讨好的露出笑脸,围着万三好话,求爷爷告奶奶。

    “你们这些人真坏。”万三骂道。

    李齐知道万三骂的那些人中,还有其余的外柜管事们,不止他一个人来密云铁厂挖墙角,讨好道:“可不敢这么,我和他们不是一帮人。”

    “好好的一个厂子,被伱们挖空了,人心惶惶谁都不知道如何做事。”

    “你怎么不去找高掌柜,非要来找我。”万三故意道。

    密云铁厂的分割,损失最大的不是他,而是高长芳,这位密云分区的负责人。

    “高掌柜去了总厂。”李齐笑道。

    万三叹了口气,他收到了徒弟九的信件,知道眼前饶名字,已经挂到了王爷的名单上。

    这个人是分割密云铁厂的罪魁祸首,就为了一个铁轨车间,把偌大的密云铁厂摧毁了。

    这算什么?实在令人无语。

    万三发了一通脾气,最后才把铁轨车间的工头叫了过来,让他们当面商议铁轨车间搬迁事宜。

    “为了不耽误铁道工程队的铺设,我认为这边继续生产,而总厂那边先按照这边提供的图纸兴建厂房。”

    “用最好的技术,最好的生产流程。”

    “根据新厂的建造速度,两边同时开工,逐步把密云铁厂的铁道车间搬迁到新厂。”

    “采取这个思路,两位师傅尽快提供厂房图纸,我好去和工程队商谈开工事宜。”

    李齐想的周密,众人没有意见。

    密云和北平之间有铁道,主线和支线,所以往来便利,李齐每日都会乘坐铁道两头跑。

    短短半月就瘦了十斤,也只用半个月就敲定了建厂方案。

    周世丰找到他,恭喜道。

    “你很有想法,给了总厂很大的启发,如今建新厂的模式,又提供思路。”

    “所有的新厂,都要结合铁轨厂筹建的方式。”

    “王爷要见你。”

    李齐激动不已,不出话来。

    拼了命的努力不就是为了向上爬吗。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