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94章 长安 (第2/3页)
子比较多。 但和相府国库一样,少府也同样是有计划、有规划的财务部门。 就好比每年秋,农税都还没收上来,相府就已经计划好要怎么花出去一样:少府每年的入项,也都是有去处的; 而且也同样是入库之前,就已经定下了去处。 像相府国库,农税还没收,就已经定好了俸禄要发出去多少、行政要预留多少,允许地方截留多少等等。 少府内帑也一样,每一笔钱在还没收入囊中之时,也已经定下要花多少、存多少,或者是往哪个市场投多少。 得再直白点便是:少府确实有的是钱,且依旧在源源不断的赚钱,但少府是有存钱任务的,并不是想多存点就多存点,想少存点就少存点。 钱的总数一定,要存起来的数一定,冬训所需要的钱莫名其妙从一万万钱以内变成六万万以上,这多出的五万万该从何而来? 还不就是从其他地方抠? 这里抠一点,那里抠一点,到头来,还不就是在抠朝中百官公卿、朝外功侯贵戚的福利、赏赐? “刘舍沐猴而冠,为相不数日,便已为权柄昏了头!” 对于相府的提议,反应过来的长安朝堂嗤之以鼻。 但鄙夷刘舍归鄙夷刘舍,各有司部门在各自提出意见的时候,却也没比刘舍好到哪里去。 太仆就了:这场仗拖到现在才打,甚至至今都没有毕生的把握,完全就是因为战马不够; 为了产出足够的战马,就应当迅速针对马政建设进行大量投入。 到底,还是伸手向刘胜要钱。 相府伸手都被骂,太仆伸手的下场,自然也没好到哪里去。 也就是袁盎自带的交际花属性,让太仆稍免于唇枪舌剑,却也没能躲过一阵明嘲暗讽。 不过再怎么,太仆伸手要马政经费,也总好过刘舍提出相府要自掏腰包,在整个关中蓄养死士; 最终,袁盎还是得了个安慰奖:太仆明年的马政经费加三成,出少府内帑钱。 见袁盎得手,其他有司衙门自然就坐不住了。 最先是内史,表示近些年来,治理关中的行政成本原来越高,许多水渠水利、军营校场、官署衙门年久失修,都需要朝堂拨款; 之后便是廷尉,以陈年老桉堆积多年,人手严重不足为由,伸手要了一百个四百石左右的编制。 乍一眼看上去,赵禹要的是编制,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一百个四百石级别的编制,其实完全可以理解为朝堂每年多出四万石粮食的俸禄,好供赵禹在廷尉邀买人心。 见局势愈发不可控,刘胜也终于做下决断:大战在即,诸般琐事滞后再议。 有子拍板叫停,又由东宫两位太后默认,朝堂这才算是停止了这场极具魔幻色彩的争执。 但没有人注意到:在几乎整个长安朝堂,都在忙着借战争的名头伸手要钱、要经费、要编制、要权力时,缩在未央宫的子胜,却正慢条斯理的伸出手,从棋篓中抓起一枚白棋······ “一直以为条侯是武将,只熟稔于军阵之事,倒不曾想条侯的棋艺,竟也如此精湛?” “可惜喽~” “若是早些知道——在先帝尚在之时知道,朕肯定会请奏父皇,让条侯平日里多往宫中走走。” “可惜啊~” “可惜······” 满是随和的着,刘胜手中棋子落下,心不在焉的观察着面前的棋局,一边不忘抓过手边的茶碗勐灌一通。 而在刘胜对侧,正将手伸向棋篓的周亚夫听闻刘胜此言,伸出的手只陡然滞在半空,久久都没能回过神。 良久,反应过来的刘胜也面色一滞,端着茶碗的手,也同周亚夫一样滞在了半空。 ——先帝。 在这一刻,一老、一少,一君、一臣,都因为刘胜这一句无心之语,而思念起了那位威严的帝王。 汉孝景皇帝,刘启。 当今子胜的父亲,条侯周亚夫的半个伯乐。 曾几何时,子启提‘棋’而下惊,还是长安街头巷尾的大忌讳; 便是后来,刘启自己主动不再提及,朝野内外也都是战战兢兢,生怕同这位有恶劣前科的帝王对弈。 只是现如今,沧海桑田,物是人非。 明明是一句本该让人心惊rou跳的话,却惹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