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七章:卸磨之后,他们罢手言和了 (第3/3页)
为我把你带在身边,真的只是威胁身在许都的杨彪吗?”
“青年英才,已负盛名,如有时机,千万不可令此名气空对,应当建功立业,名扬四海才是。” “司,司空……” 杨修感慨非常,整个人呆愣当场,他甚至不知该如何来表达内心的惊愕。 他自许都随军而出至寿春境内,一路上谨言慎行、如履薄冰,任何人的眼神、背地交谈,他都会敏锐的察觉到,而后敏感的认为正在谈论自己。 这种煎熬,让杨修好几日不敢安睡,心力交瘁,总是要揣摩曹cao之意,生怕自己某日一事未妥,就被拉出去斩首示众。 有时候他也明白,自家父亲在肩负着许都朝堂的稳固,自己的安全定会有所保障。 此刻亲耳听到了曹cao这番话,杨修好似被卸下了枷锁一般。 因为话已经挑明了,就足见司空并未动过杀他之心,反而会委以重任。 方才那番话,不正是在说自己少年时就得到了天下少年不曾得到的名气。 现在人至青年,壮志雄心之时,也应该取天下青年欲取之功绩,才能算,不负盛名。 “修,多谢主公恩典,定不负所望!” “去吧。”曹cao沉声道,面色依旧严肃。 其实他没有什么欣赏的,只是张韩点名要他,是以将话说得慷慨一些,激起年轻人心中的火焰罢了。 况且,杨修此去,可收于子脩身后,他与伯常一样年轻。 伯常在他那一代人,又有足够的才智与魄力压住所有外臣、宾士,曹cao十分放心。 …… 接下来数日,曹军在一次聚集急攻,几次差点撬开了口子,有将士先登上楼。 同时刘备得令从东而攻,建树不断,斩杀数千人,取得东面所有建筑的掌控。 不过袁术立刻打消了撤退迁都的想法,飞快把军民再次拉回了寿春城内,抵挡北、东两城的攻伐。 折损上万人后,足足抵挡了七八日,守住了曹军的猛攻,又征壮丁上城墙、搬运石材,不断修补破损之处。 他根本不敢再有迁徙之心,寿春守军的力量若是被抽走半分,都有可能被曹cao撕破伤口,破城而入。 与此同时,杨修耗费六日,与骑兵相互换乘,水陆赶往,进入了庐江境地,也赶来相助。 杨氏之名,显赫、悠久,其名声与人脉,通达到令人难以想象,张韩的猜测并没有错。 杨修一到舒城,张韩立刻用铺陈好的情报网将此消息传扬了出去。 当地士族豪绅本来就已经倒向了曹昂,只是在做最后挣扎,但,簪缨世胄的杨修,都愿意奔赴张韩麾下做主簿。 这仿佛是有人带头来拉开了口子,士人登时鱼贯而出,与杨修、曹昂更加激烈的暗中结交,明里相应。 各族纷纷献出家中所囤之粮,供给于城中,而张绣也因此退避三舍,不与争锋,将兵马挪退了十余里,又占渡口而扎营,占据水路要道。 杨修一至,整个舒城的局面顿时天翻地覆,他感觉自己仿佛像是漩涡一般,一举一动、一言一语都可影响局势所在。 于是乎,他竟有些英雄豪杰舍我其谁的意气风发感,局势竟在我翻手之间!! 舒城。 杨修自军营巡视回来,径直到曹昂之前,拱手道:“大公子,营地兵精粮足,储蓄足可供五万大军三月之粮,后续粮道均已开划。” “为今之计,在下建议先逼退张绣,卸其威胁,方可开放渡口,水路渡河,领兵进淮南之境。” “在下有一计,可突袭张绣营地,只是需要张少卿亲自冲杀……” 他自负不凡的勾起嘴角,意味深长的看向张韩。 张韩盯着他愣了会儿,咋舌道:“修儿,绣儿那边不必急躁,现在主要是庐江各县的官吏,都需换任贤才。” “这有何难?”杨修展颜而笑,双眸自信放光:“我至庐江后,便向当年家中故吏、友人问清了当地贤才、隐士,均已由太守征辟任免,数日前已将公子和君侯所派之人送达任上,且派遣名士相请,应当这几日便可到任。” “当地家族四百余,均在我写下的表奏中,还请公子谨记。” “那就好,”曹昂点了点头,没有率先夸赞杨修,而是看向了张韩:“兄长以为如何?” “差不多了,”张韩和曹昂对视一眼,道:“派人去把绣儿请来吧。” 杨修听完,一时又懵了。 什么意思!? 把张绣请来?张韩,你丫玩儿得挺花啊…… 还要更一章再睡,现在就是晚上脑子清醒点,白天鼻堵头昏脑胀,各位老爷注意保暖。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