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64、田延年的决定 (第1/2页)
霍光平静不代表朝中就没有声音了。 ——公卿的职位就那么多,其下,秩位较高的属吏职位也就那么多。 ——昌邑诸臣占了,其他人就没有了! ——长乐卫尉是谁? ——那是霍光的长婿! ——连霍光的长婿都被代替了,还有谁敢说自己的职位就一定不会被取代? 因此,霍光在宫中的庐舍近来十分的热闹。 ——大敛成殡之后,皇太子即位,城门与宫门也就开了,同时,屯卫兵也罢了,公卿百官则按礼制入宫成丧服。 ——也就是斩衰丧服。 ——丧服要一直从大敛成殡服到皇帝下葬。 正是因为都要入宫成丧服,公卿百官齐集未央宫,沟通自然也简单得多了。 ——至少不必为了一件事,从这个府寺到那个府寺,搞不好还要再去下一个。 ——所有人都在,商议的效率自然就提高了。 ——商议之后,自然就是行动了! 没有人想直接跟皇帝对上——能入宫成服的,秩位都不会低,哪一个都不会没有自知之明。 ——无论刘贺这个人如何,他现在都是皇帝,而他们都是臣! 也没有人真的认为自己可以让皇帝改变心意——这位天子是什么样的性子?这已经算是人尽皆知的事情了! ——早在皇后降玺书征昌邑王时,朝中的百官就开始打听这位未来天子的情况了,而那些事情也并不难打听出来,因此,刘贺的事迹早就在长安城传开了。 ——同样的事情,一向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有一点,所有人的认识还是相同的。 ——这位天子不是个善纳谏言的人! ——他们说了,这位天子就是听了、赏了,转过身,可能还是我行我素! ——更何况,以己度人,公卿百官也不是不明白天子的想法! 刘贺的做法的确让很多人不满,但是,也是情理之中的。 ——他是宗藩入继大宗正统的,朝中的公卿百官与他从不曾有过什么接触,又如何谈得上信任? ——这样的情况,天子如何自安? ——将自己在昌邑的旧臣调入京师,委以重任,自然是最好的选择了。 ——事实上,刘贺这也算是循例而行了。 ——当年,孝文皇帝在代邸即天子位,即日夕入未央宫,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以自己在代国的中尉宋昌为卫将军,镇抚南北军,郎中令张武为郎中令,行殿中。 ——宫禁卫戍事关天子安危,自然是非亲信不得任之。 ——同样,为了掌握权力,在某此要职上,自然是也是非亲信不得任之。 朝中公卿百官再不满刘贺的做法,有孝文皇帝在前,也没有人能说得出什么正式的谏言。 ——没有理由啊! ——没见霍光都没有吭声吗? 尽管霍光不吭声,但是,众人既然心存不满,自然也就不免来试探霍光的意思。 ——霍光是不是支持刘贺这样做呢? ——比如当的陈平与周勃……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公卿百官都来见霍光的。 ——杨敞与蔡义没有来。 ——秩位太低的也没有来。 ——来的人,至少也有中二千石的吏职。 对所有来见之人,霍光都很客气,但是,也没有说任何表态的话。 众人拿皇帝没有办法,对霍光,他们同样没有更好的办法,最后只能起身离开。 等该走的人都走了,霍光才看向一直安坐不动的三人,笑了笑,却是先问坐在最末位的那位。“子宾有奏?”霍光问田延年。 田延年起身,恭敬地回答:“方中未备,臣欲奏……前言。” ——将作大匠一天到晚地要钱,最后,还是都推到大司农的官署,他也是焦头烂额了。 ——如今大行皇帝已经大敛,距大行皇帝崩已经快两个月了,太史已经开始卜葬日了。 ——如果,到了葬日,方中仍未备…… ——那可就真的是大笑话了…… 霍光没有回答,而是看向坐在自己左手边首席的张安世:“子孺以为如何?” 张安世倒也没有推辞,直接给了一个答案:“今上既后大行,方中未备,事当奏上。” “然也!”霍光轻笑击掌。 田延年立刻就明白了,立刻低头应诺,随即便退了出去,看起来,他似乎只是为这件事来请示的…… 田延年离开之后,张安世便看向坐在自己旁边的杜延年,知道:“幼公,子宾亦善谋……” 杜延年没好气地对张安世翻了一个白眼,随后便看向霍光,正色道:“上之举……非善也!大将军当思对策矣。” 这话说得太过直白,让霍光与张安世顿时惊愕——这完全不是杜延年的风格啊! 见两人愕然,杜延年倒是奇怪了:“大将军以为臣所言非也?” 霍光连忙摇头,随后却是问道:“幼公对上不满?” 杜延年脸色骤变,半晌才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