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见716涅槃_第三十章、第四节 河图洛书 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章、第四节 河图洛书 下 (第2/6页)

 喇嘛首相:“都听着吧,不要乱插话?”

    喇嘛王:“后来吗……神龟的背上有一幅奇妙的图案,是由1,2,3,4,5,6,7,8,9这九个数字组成的。大禹看着感到莫明其妙,沉思良久,才悟出其中的道理。”

    偌尔曼:“那龟背出现的图案代表啥?大禹悟出了什么?”

    喇嘛王:“这些由点和线组成的数字,正好可以放在井字的九个格内,而且无论横着,竖着,斜着相加,和的数字都是十五。这个图就是著名的洛书,是人类发现最早的数阵。”

    喇嘛众臣:“那古人为什么会发明这个数阵?”

    喇嘛王:“这还真把我问着,还有谁能解释这提问?”

    纪蒲泰:“我想象,它实际上是古人在坐井观天时,由于井口的架子(井口由两横两竖的木棍支成架子,‘井’字就是由此而来,洛书的的九宫格也是由此而来)将天空的星星分为九格,而得出洛书这个数阵的。”

    喇嘛王:“好。这真是一个绝妙的推论,英雄还出后来人啊?”

    纪蒲泰:“我也见到过另一幅河图洛书。并研究了许多年,以本人之见,那著名神秘而yin涩难懂的河图洛书,是远古人聪明智慧的象征。首先它是一幅远古人观测天象,而绘制的一幅天文星宿图,再则它是一幅远古的地图,标明了原始部族的聚集地,也是一幅气象图,指引远古游牧部落按照天气的变化,寻找水才丰美的草原,放牧牲畜。那河图洛书有不规则的点和线,就是有人无论用什么样的数学方式计算,也没能解开其中之谜,后来,有人试图用现代的计算机演算,也毫无结果,未能揭开其中之谜。现如今,大王一语道破天机,使我悟出了其中的道理。大王所说的那个图九宫格洛书,就是一部大禹制定天下的天书。”

    喇嘛王:“为什么?你还有什么说法?”

    纪蒲泰:“大禹分九州,定九鼎,一统天下,建立中华民族第一个夏朝。尧舜禅让制消逝了,从此奴隶社会诞生了,分封制开始实行了。”

    喇嘛王:“你这个想法真胆大?真是神机妙算呀。我咋就没有想过呀?”

    偌尔曼:“东西方文化有相似之处。氏族制的解体,才产生了奴隶制,这个过程在历史上经历了漫长的岁月。”

    纪蒲泰:“大禹治水在我国,是个历史传说。不过,这个转变,是从禹建立夏朝开始的。据说,禹生在氏族制后期的尧舜时代。他是黄帝的玄孙,因封国在夏,又名夏禹。他治水有功,人们为了纪念他,尊称他为大禹。”

    喇嘛王:“那禹为什么回来会成为天子?”

    纪蒲泰:“历史的传说是这样的。远古时期的大禹,领导人们战胜了洪水,度过了洪灾,赢得了人们的拥戴。据说,禹治水先后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妻子生孩子,也没有回去看一眼。他亲自参加劳动,身带工具,‘左准绳,右规矩’,又带领人民劳动,种庄稼,发展农业。舜死后,禹被部落联盟推选为首领。他凭借着在治水中所树立的威望,利用手中的权力,对外发动战争,对内镇压其他部落。”

    喇嘛王:“啊!还有这么一说?”

    纪蒲泰:“不错,那时候,他俨然已经是个君主国王了。”

    喇嘛王:“听说,禹不断巡行各地,以显示尊严。”

    纪蒲泰:“据传,禹有一次在涂山,召集氏族首领聚会。有一万多个部落首领,带了许多财宝送给禹。又有一次在会稽召集了各部落首领集会,有一个防风氏的部落首领姗姗来迟,禹竟下令把他杀了。”

    喇嘛众臣:“啊,原来如此。我们刚才已听过这个故事。”

    喇嘛王:“别嚷嚷,让他继续讲。只一这样,我们才了了解历史的真相。”

    纪蒲泰:“历史就是这样。禹就这样靠着不断扩充的地域和掌管的权力,逐步成了‘天子’,自立为‘夏后’(即夏王),定都阳城(河南登封),后又迁都翟(河南禹县)。因此,中国奴隶制社会的第一个王朝——夏王朝就这样建立了。禹死后,部落联盟的民主选举制度也被废除,由禹的儿子‘启’,做夏王朝的第二个‘夏后’。”他又说:“夏朝已出现奴隶主和奴隶。夏朝把天下居民化为九州统治,政府有许多官职,牧正,庖正,车正等等。并颁布了法律,设立监狱,建立军队。”

    喇嘛近臣:“夏朝经历了多少代?让我记下来。”

    纪蒲泰:“夏朝历经四百多年,共历十四代,十七个王。第十七个王桀很暴虐,商部落首领乘机起兵,推翻了夏王朝,建立了商王朝。”

    喇嘛王:“你说的很对,从此夏商周王朝开始出现了。这种历史的分析,这种思想的启迪,在我们康巴藏区,可是前所未有的。下面谁还有啥问题?”

    偌尔曼:“大王所说的这个河图洛书的数阵,可真神秘呀?还有谁能解开其中之谜?”

    喇嘛众臣:“自古英雄出少年,但蒲泰所说的坐井观天,以及洛书的九宫格,也就引出了数字问题。从一到九在中国来说,九是最大的数字,当然,这还涉及到0的问题。我们想就数字问题,讨论一下,稍后再说天文的事。”

    纪蒲泰:“好,即然大师们对数字问题感兴趣,那我就浅谈一下这个问题。因为数字涉及到各个领域,是个庞大复杂的问题。”

    喇嘛王:“远古人也会存在这个问题。我想,古人们也会常常问到‘这是多少’之类的问题,这说明人类在生活中需要数字,来解觉实际问题。”

    纪蒲泰:“在木里,也许,你们想数数羊群,牛群,马群,鸡,鸭……等牲畜的数目,看看丢了没有,少了没有,多了没有。也许,你想算一算,某件事情从发生起,已经过了多少天,也许,你想知道你有多少财产,也许,你想查一查,有几个陌生人正朝木里走来。如果有人问?从你们部族最近杀死那只熊的日子算起,到现在过了多少天啦?或许,在数字,没产生之前,你们却只好回答说;‘过了一天,一天,一天,又一天。”

    喇嘛众臣:“那不会掰着指头算算?”

    纪蒲泰:“对。可。我说的是在数字没产生之前。这个办法可不高明,而且也容易搞错。”

    喇嘛众臣:“那怎么数?数怎么说?”

    喇嘛王:“那你不妨拿别的东西打个比方。在你想数东西或日子的时候,可能正好看到河边有一排树。树一棵挨着一棵长着,恰好也是一棵,一棵,一棵,有一棵。于是,你就可以指着这排小树说:‘我们部族最近一次宰熊到现在,已经过了象河边那排小树一样多天了。”

    纪蒲泰:“好。这可能真把问题说清楚了。看看那排小树,问话的人,就得到了一个准确的答案。”

    喇嘛众臣:“可是,谁会有这么好的运气呢?当别人问到有关‘多少’的事情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