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见716涅槃_第三十章、第四节 河图洛书 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章、第四节 河图洛书 下 (第5/6页)

也许它代表的是两个‘一百’或两个‘十’呢?”

    偌尔曼:“在‘0’没发明之前,我反过来问你。也许你会想到利用留出空位的办法,来表示那个‘缺席’的一百和十,把它们写成23。这样别人就会明白:百位和十位是空的,‘2’一定代表着两个‘一千’。”

    喇嘛近臣:“这看似简单,可问题又来了。怎么才能判断出那个空格,包含这两个空位呢?也许,有人认为这只有一个空位,而有人却可能认为,这儿有三个空位呢?”

    喇嘛众臣:“是呀。只留空格,那哪儿行啊?得用一个符号占据这个位置,而这个符号本身又要表示‘根本就没有十’或‘根本就没有百’的意思呢?那怎么办?”

    喇嘛们轮番提问,弄得偌尔曼几乎招架不住。本来他能回答出,可,由于过度紧张,心里一慌,话到嘴边反倒忘了。此时,我望着同伴,希望他助自己一把力。

    纪蒲泰等了办天,没发一言。此时,也只好上前,替偌尔曼解围,对喇嘛们说:“可是,这个问题一直困绕着人们许多时,人们认识到要找到这种符号,却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喇嘛王:“那人们怎样解决这问题?”

    纪蒲泰:“从人类使用数字符号开始,到想到写出一个表示‘根本没有’的符号,这中间竟经历了几千年。”

    扎布:“我听了半天,虽然我不懂得,但我却听出来这个符号不简单。它难道就象神仙,那样难请吗,竟让人类等了几千年?”

    此时,讨论的气氛一活跃,偌尔曼才回过神来。

    偌尔曼:“我们不知道,到底是哪个人想出了使用这个符号的办法。但,世界公认的是,他一定是个印度人。”

    喇嘛王:“那到底是什么时候发明的这个十分重要的符号呢?”

    纪蒲泰:“我也说不准,那个人在哪年哪月想出了这个主意。也许是在一千三百年前吧。”

    偌尔曼:“可以肯定的是,现在,我们用一个空心的圆圈0表示没有,印度人把‘0’读作‘sunya’也就是‘没有’的意思。”

    纪蒲泰:“用1,2,3,4,5,6,7,8,9这九个印度数字和表示‘没有’的符号0,能很容易地写出任何数字来。而且,每一个符号所占的位置,也是清清楚楚的。因此,它们表示的数字从来不会有什么疑问。这就是人类的进步,历史的演进。”

    喇嘛王:“毫无疑问,包括代表‘没有’符号在内的印度数字,是有史一来最好的一套数字符号。”

    喇嘛众臣:“这‘没有’的符号可真奇妙。你们不说,我们不参加讨论,还真不知道。”

    纪蒲泰:“你可以只用很少的几个符号,就写出数值很大的数字。不论你写的数有多大,只要记住这十个符号,把它们单独组合一下就行了。”

    喇嘛众臣:“就这么简单吗?人们能看懂么?”

    纪蒲泰:“这时,你用你着担心会把数字,写成单词的模样,容易让人费解。”

    喇嘛众臣:“我们现在就费解?这样数字会有什么好处?”

    纪蒲泰:“好处,有极大的好处,这能给世界算术的运算带来,不可想象的极大的好处。但是,最重要的一点是,用印度符号写出的数字在做算术运算时,比以前使用的任何一种数字都要容易。”

    喇嘛众臣:“这就是你说的好处。但是,没有出现印度数字之前,古人怎么办?”

    纪蒲泰:“古时候,只有长期学过数学的人,才能使用罗马数字,或希腊数字做除法运算。但如果使用印度数字,就连在学校学习的孩子们,进行除法演算也不是很困难的事了。”

    喇嘛近臣:“这种印度数字真奇妙。你们二位也让我们长见识不少?你我们今后还得认真学学。”

    纪蒲泰:“如果,你认为多位数的除法不好作,想该用罗马数字试试看,那还不知道要难多少倍呢?”

    喇嘛众臣:“那种事,只有那些传教士们去写去做。我们只是见过,可并不知道怎样用罗马数字去运算。”

    偌尔曼:“人们一但发现,用印度数字做算术运算很方便,印度数字就广泛地传播开来了。”

    喇嘛王:“那是怎样传播的,它的传播途径又经过哪里?”

    偌尔曼:“大约在公元800年,就是发明‘没有’的符号0以后不久,印度数字就传到了印度西北各地。但时,那里还住着许多讲阿拉伯语的民族。他们还遍及北非和西班牙。这样,印度数字又由他们带到了北非和西班牙。”

    喇嘛王:“是呀。阿拉伯人习惯于把印度人叫‘sunya’,而把‘没有’叫作‘sifr’。”

    偌尔曼猛一吃惊:“大王……您会外语?这真了不起。”

    喇嘛王:“说得不咋地,一知半解,又说得不流利,还得象你们学习。这都是小事。你还顺着刚才的话,说下去。喇嘛们可都等着听哩。”

    喇嘛众臣:“是呀。我们可等得着急……”

    喇嘛近臣:“我们可都是想学学数学的发展史。”

    喇嘛首相:“你尽管听,尽管记罢啦。听听这法国小伙怎样说吧?”

    偌尔曼:“那好吧。我可开讲啦。大约在公元820年,一位名叫穆罕默德-赫瓦兹米的阿拉伯数学家,写了一本重要的数学书,书中详细讲述了印度数字的四则运算中的使用方法。”

    喇嘛众臣:“好呀,往下说吧,都还有那些人在传播呀?”

    偌尔曼:“过了一百年后,有一位叫格伯的法国人,我的同胞,很擅长搜集,记载和积累知识。当时,法国,英国,和德国都处在‘黑暗时期’,学校中藏书极少,几乎没有人能读书和写字。”

    喇嘛众臣:“把那些外国以前的事儿,都告诉我们?”

    喇嘛近臣:“是呀,我们也想了解了解那些外国人?”

    喇嘛首相:“要说那些外国人,表面上高深莫测,实际上恼子空空如也,不怎么聪明。不过,你还得往下说呀?”

    偌尔曼:“不聪明也好,聪明也好。我来木里,还不是向大师们学习?”

    喇嘛王:“往下,谁一不要再打岔,让他说完吧?”

    偌尔曼:“公元967年,格伯来到西班牙,并在那里读了许多用阿拉伯文字写的书。他读了阿里-赫瓦兹米的书,书中记载的记数新方法,深深吸引了他。于是,他把这些数字带到了法国。下面也该蒲泰说说,因为,这方面他也知道得很多。”

    喇嘛王:“蒲泰,你就说说?”

    纪蒲泰:“欧洲人之所以把这套数字,叫阿拉伯数字,就是因为他们是从讲阿拉伯语的人那儿学来的。还有,他们不知道这套数字是印度人发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