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见716涅槃_第三十三章、第三节 诺亚方舟 上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三章、第三节 诺亚方舟 上 (第2/5页)

其中之一。”

    喇嘛王:“这话虽有道理,可历经几千年,城市和文明都毁灭了,但巨大的木船却能长久地存在下来,这种说法是否有说服力?你们谁能解释?”

    喇嘛众臣:“若按常理,木材,钢铁,铜,瓦等所有的建筑材料,长时间过后经过风雨侵蚀,都会消逝得踪迹皆无,那么木船为什么会能在山顶上,基本保持完好如初呢?”

    纪蒲泰:“这让偌尔曼来回答这个疑问,因为他长时间在研究这些问题,一定能回答出其中的问题。”

    偌尔曼:“好,我听你的。其实,这很简单,冷冻起来就解决问题。”

    喇嘛王:“有道理,冻着的东西是不会腐烂的。可是,又有谁看到过这些巨大的船只?”

    偌尔曼:“事实的确如此。登山者或飞行员在亚拉腊山上,看到的是埋在冰河中,或冰层下的巨大平底船露出的部分,或是看到冰下有个形似船的轮廓的影子,其大小与《圣经创世纪》中记载的‘方舟长约300肘,宽约50肘,高约30肘’大体相同,这是可能的。”

    喇嘛众臣:“不错,我们信这传说。因为我们也知道,物体一经冻结就很难腐烂。”

    偌尔曼:“人们在西伯利亚发现了猛犸,在阿拉斯加以及加拿大北部,发现了剑齿虎等早期的哺乳动物的遗骸。当研究者把这些已经灭绝的动物,从冰里挖掘出来时,发现它们的胃里,还有未消化完的冰河期以前的食物。方舟得以存在下来的道理,应与此完全相同。”

    喇嘛首相:“可,我们还是有些不明白。难道挪亚方舟对我们人类真的那么重要吗?长久以来,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前赴后继甘愿冒着生命危险,去攀登亚拉腊山在寻找一只古代的船呢?”

    偌尔曼:“你们或许不知道,如果方舟被发现了,人们就必须修改古代史观,并重新评价地质历史,宗教信念也会得以重新认识。下面还是让队长来解释,因为他的历史观念比我认识得深刻。”

    纪蒲泰:“就以上偌尔曼所说,我们所谈的方舟,就会超越时空限制,不仅对过去,而且给未来的研究者,及子孙后代带来极其深远的影响。因为历史文献记载中,有许多处都谈及了方舟,这就为现代的方舟研究专家提供了研究的依据。例如,古巴比伦王国的历史学家,贝索萨在公元前275年所著书中就谈到了‘漂到亚美尼亚的船’。还有犹太人历史学家伏拉迪乌斯姚赛伏所写的书,就写到‘那艘船的一部分,目前仍可在亚美尼亚看到……人们拿走了沥青的碎片,用来辟邪……’”

    喇嘛王:“那偌尔曼对这些记载怎么看?”

    偌尔曼:“我听说,中世纪后期的传说,是把松香研成粉末,同饮料一起喝,人们认为饮服可以解毒。”

    喇嘛众臣:“啊。这难道是上帝赐给人们的解毒药吗?这个问题,你怎么解说?”

    偌尔曼:“这只不过是一种传说。但是,这种关于松香和沥青的记述,之所以令人信服回味无穷,其原因不仅仅在于它同《圣经》中的记述相符合,还在于这表明了,当时已经有人接近了巨船,才使这种事得以流传。”

    喇嘛首相:“那么还有什么典籍中,有这方面的记录,来证实这些传说确有其事?”

    纪蒲泰:“在伏拉迪乌斯姚赛伏斯所著的《犹太人的历史》一书中,还真有这样令人玩味的章节,‘在这里,方舟拯救了人类,直到今天当地居民还能目睹它的残骸,因此,亚美尼亚人把这地方称为‘降临之地’。来说明这方舟确实存在的问题。”

    喇嘛王:“在世界众多的典籍中,你认为有那些书能说得清?”

    纪蒲泰:“我看到一本书,是公元1世纪创作的《世界史》。书中的大马士革人尼古拉乌斯,把亚拉腊山称做巴里斯。书中说:‘亚美尼亚有座高山叫巴里斯。大洪水时期,许多难民逃进了这座山里,还有一个男子乘坐方舟漂到了这座山的山顶上,其木材的残骸在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后,仍保存完好。’”

    外交大臣:“只有书籍得以保存,方舟的故是才能流传。”

    喇嘛众臣:“那巴里斯是什么意思?”

    纪蒲泰:“巴里斯是亚拉腊山的古称。在亚美尼亚称作玛西斯,就是‘世界之母’。可是,尼古拉乌斯出于学者的谨慎,没有轻率地下定论,他经过深思熟虑后,这样写到‘这个男子同犹太人法律制定者摩西笔下的人物,可能是同一个人。”

    喇嘛王:“他这样写,或许有人信,或许有人疑?”

    偌尔曼:“正如您说的,的确是这样的。这故事,虽然有很多文献记载,但是,仍有许多人对挪亚方舟持怀疑态度,认为这故事不过是瞎编的,并未有确凿的证据,说明问题。”

    喇嘛首相:“那么他们有什么理由,说明这故事不是真的?”

    偌尔曼:“这些人的头脑也不简单,他们首先发难,说:‘这场巨大的洪水,本身就是件不现实的事情。”

    外交大臣:“他们用什么来证明?这其中的道理,我们不懂,更说不清?”

    偌尔曼:“他们说:‘原因很简单,因为要将所有山的山顶淹没,就要向地表补充将近10亿立方英里以上的水才行。’”

    喇嘛众臣:“是呀,去哪里弄这么多水呢?”

    偌尔曼:“但是,他们认为,即使格陵兰和南极洲,以及世界上各处的冰都化了,海平面的升高也只能达到60米左右,相去甚远。他们认为,很难想象大气中有足够的水分能产生10亿立方英里的雨水。而且,即使有那么多的水,那以后这些水怎么会不见了?怎么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不知去向了呢?所以,挪亚方舟的故事是站不住脚的,是应该不存在的。”

    喇嘛王:“那还有什么疑问来推翻挪亚方舟的故事?我真想弄明白这个问题。”

    纪蒲泰:“再后,又有人提出一种观点,他们认为,如果地球真的经历过这么一场劫难,那现在的地面应该不是这个样子。并且,世上也没有多少地方,发现有过大洪水侵袭的痕迹。”

    喇嘛王:“这就是说,他们又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这场洪水纯属子无虚有?根本不存在。”

    外交的臣:“那还有人提出什么问题,来否定方舟的存在?”

    纪蒲泰:“再度发难之处的理由,就是挪亚方舟的体积问题,让人难以置信。他们的理由十分充足,反驳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