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见716涅槃_第三十三章、第四节 诺亚方舟 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三章、第四节 诺亚方舟 下 (第2/4页)

   偌尔曼:“玛士撒拉只好回家,将这个消息告诉了拉麦。拉麦无奈,只好把这个孩子认为己出,给他取名叫挪亚。”

    喇嘛众臣:“啊。原来是这么回事呀!我们终于弄清了谁叫挪亚,也知道了他的来历啦。”

    喇嘛近臣:“这么说,那个以挪士是个神秘人物呀?可,他以后去了哪儿?”

    偌尔曼:“这位博学的以挪士,在此后不久,就乘坐一辆喷火的天车,永远消失了。”

    喇嘛王:“他现在在哪儿?还是那样神秘莫测,不声不响吗?”

    喇嘛近臣:“难道就没有书记录这件事?”

    偌尔曼:“有。我知道你想记下这件事。所以,刨根问底。可有份史料的记载让我们无法理解的是‘天国之子’的含义?”

    喇嘛王:“拉麦的妻子所说的‘天国之子’,指的是谁?那个怪孩子,挪亚又是怎么出来的?”

    偌尔曼:“是不是人?我在儿童时代就这样想啦。可是,他就这样渐渐成了名。这让我们不得不想到外星人,想到那些可以左右地球局势的‘神’。难道说,这一切竟都是些不实之辞吗?”

    外交大臣:“你是不是说岔了嘴,才说出这样的话?”

    喇嘛王:“那允许人家往下说吗?”

    偌尔曼:“有些问题,我还真回答不了您。那就让队长来回答吧。”

    纪蒲泰:“这个传说,起源只少可以追溯到11000年以前,因为,那个时代恰好就是最后一次冰河期的后期。”

    喇嘛王:“冰河期的后期又会出现什么问题?这种自然科学……我们可不懂得?”

    外交大臣:“是呀。这种事儿,他们得解释。”

    纪蒲泰:“根据这一源远流长的传说,由于冰河的融化,山川地貌都在变化。人们推测这场灾难是冰雪消融,造成了大洪水,或者是洪水,地震同时发生造成的。”

    喇嘛王:“还有人认为是什么?”

    纪蒲泰:“也有人认为,那是由于地球与小行星相撞,或是由于冰河,或冰帽的减少或融化,使地轴发生倾斜,山脉移动,大陆沉到海洋造成的。”

    喇嘛王:“有这中可能!”

    偌尔曼:“若按照现代人的观念,有一种关于大洪水的说法是:地球变暖,冰山融化,水位猛涨,吞没了无数大陆。而《圣经》中,关于大洪水的传说,恰好与最后一次冰河期相吻合。”

    喇嘛王:“这仅仅是一种巧合吗?不,那是神在向人们传说。”

    偌尔曼:“我相信,这是上帝的声音。因为,本世纪初,在库容吉克山中,曾有一个轰动一时的发现。”

    喇嘛王:“发现了什么?值得轰动?”

    偌尔曼:“这是一部富有感染力的英雄史诗。这部史诗刻在十二块泥版上,原属于亚述国王亚述巴巴你拔的图书馆,用阿卡得文写成。后来,发现的第二个版本是属于汉穆拉比王的……蒲泰,你说呢?”

    喇嘛王:“且慢。那我得先问一句。那英雄史诗是谁写的?”

    纪蒲泰:“我只能这样回答您。一般公认,《吉加美士史诗》的原本,出自苏美尔人之手。”

    外交大臣:“那苏美尔人是何种民族?”

    纪蒲泰:“人们只知道,这是一个神奇的民族,至于它产生于哪里?我们至今还不清楚这个民族的来历。”

    喇嘛王:啊,连你们这些学者都不知道,他们的来龙去脉,更何况我们这些小地方的木里人。”

    纪蒲泰:“木里虽小,大王的思想可不小呀!”

    喇嘛王:“你就赶快转入正题吧。”

    纪蒲泰:“这个苏美尔民族,我们只知道,他们给我们留下了惊人的十五位的数字,以及十分先进的天文学知识。”

    偌尔曼:“我们也知道,《吉加美士史诗》的主要情节,和《圣经》的《创世纪》很相像。”

    喇嘛王:“那你就讲讲,有那些吸引我们的地方?”

    喇嘛众臣:“讲讲,有什么好听的地方?”

    偌尔曼:“以前泥版记述的故事,我就不提了。那我就从第七块泥版记载的事儿讲起。它记载的是,人类只有在宇航中才能看到的事情。”

    扎布:“那能看到什么?”

    偌尔曼:“安吉杜被一只巨鹰的铜爪抓着,在空中飞了四个小时。这段故事下半段的原文是这样描述的:‘他对我说;‘你向下看看大地,大地象什么?你再看看大海,大海又象什么?’大地象高山,大海象湖泊。他在空中又飞行了四个小时,再对我说:‘你向下看看大地,大地象什么?你再看看大海,大海有象什么?大地这时象个花园,大海象花匠的水槽。他又飞行了四个小时,说:‘你向下看看大地,大地象什么?你再看看大海,大海又象什么?’大地象稀粥,大海象个水盆。”

    外交大臣:“你所说的将安吉拉抓住的东西,莫非就是你们所说的外星人?”

    纪蒲泰:“你不愧为是位外交大臣,这么深奥的事情,你就能联想到外星人。这了不起。”

    喇嘛王:“这就是我为什么要用他当外交大臣的原因。若照你们所说:必定有某种智慧生物,曾从高空看到过地球。不然的话,谁会描写得那样详尽?”

    喇嘛首相:“这真不可想象?这个记载太微妙微肖了。”

    偌尔曼:“是啊。也有人认为,不可能纯属想象。”

    喇嘛众臣:“为什么?你也得说出其中的道理,我们才能真算服了你。”

    偌尔曼:“你们怎不动脑筋,好好想一想?如果没有从高空观察地球形成的概念,谁能想出陆地象稀粥,大海象水盆?”

    扎布:“这又是为什么?”

    喇嘛众臣:“是呀,我们怎么越听越不懂啦?”

    喇嘛近臣:“小伙子,往下说吧,别听他们胡乱问。我还得等着记录呢。”

    偌尔曼:“因为,从高空看,地球确实象粥和水盆。”

    喇嘛王:“那看地球和说这话的,一定是神!不然的话,谁会飞到高空看到这样的情形?”

    喇嘛众臣:‘还是大王真行,有些事我们还未弄懂,大王一点就通。”

    喇嘛王:“那世上除了神,又有谁还能看到这种事情?除了上帝,这些情景谁还能解释?”

    偌尔曼:“大王说得也是。《吉加美士史诗》和《圣经》中,关于洪水的记载无疑是一样的,这一点没有任何学者表是异议。”

    喇嘛王:“这就是根据,在这种相似之中引人注目的倒是故事中,各自不同的预兆和不同的神秪。”

    纪蒲泰:“我还有一个依据。如果说,《圣经》中关于洪水的记载,是第二手材料,那么乌特纳庇什廷,用第人人称作的叙述就说明,《吉加美士史诗》中的记述,一定是幸存者的亲眼目睹。”

    喇嘛王:“这可不能含糊,一定得能证明?”

    纪蒲泰:“现已证明,在几千年前,在古代东方确实发生过一场灾难性的洪水。”

    喇嘛王:“用什么证明?”

    纪蒲泰:“因为,古巴比伦的楔形文字,非常精确地记载了那条船的残骸应在什么地方。”

    外交的臣:“在什么地方?谁能找到那个地方?”

    纪蒲泰:“在阿拉拉特山南坡,考察人员确实发现了三块木头,它们可能就是标志着那个方舟搁浅的地点。”

    喇嘛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