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见716涅槃_第三十三章、第四节 诺亚方舟 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三章、第四节 诺亚方舟 下 (第3/4页)

王:“我也提上一句。要找到六千年前,在洪水中幸存下来的一条木船的残骸,这种可能性是很小的。但是,我凭着感觉,这个故事是存在的,有研究价值的。”

    纪蒲泰:“这种史料是值得研究的。这是一篇第一手的资料,《吉加美士史诗》还描写了很多离奇的事情。这些事,是写这些泥版文书那个时代的智慧所不可能编造的,而是代代口口相传的,也不是后世翻译和转抄这部史诗的人,所能臆造出来的。”

    喇嘛王:“若是臆造的就不是史料了。史诗若能经得起历史的考验,那才算是历史的正篇。”

    纪蒲泰:“大王真不简单,竟有这样精辟的语言。因此,以我们今天的知识水平来衡量,《吉加美士史诗》的作者,所作的描写中包含着许多事实。”

    喇嘛王:“或许提出几个新的问题,来相互证实史诗的真实性,看看史诗所描写的事情有没有可能,在黑暗的迷雾中透出一丝亮光,来照亮人们的思想?”

    偌尔曼:“经大王一提醒,我就这样想。会不会《吉加美士史诗》不是出自东方,而是出自蒂亚瓦纳科地区?能不能设想吉加美士的后代,从南美把史诗带了过来?”

    外交大臣:“你这种设想,还有什么依据?”

    偌尔曼:“因为第九块泥版描写吉加美士,如何哀悼他的朋有安吉杜,并决定长途跋涉去找神。”

    扎布:“他为什么去找神?”

    偌尔曼:“因为,他总觉得,他也会死于与安吉杜相同的疾病。”

    喇嘛王:“这是他们同病相怜,他才敢于冒风险去找神仙,为他免灾去难。”

    偌尔曼:“这篇叙事诗记述吉加美士,如何来到两座撑天的大山下,两山之间横扼着太阳门。他在太阳门前遇到两个巨人,交涉了好半天,他们才让他进去。”

    外交大臣:“为什么让他进去?”

    偌尔曼:“因为他有三分之二是神。最后,吉加美士在一望无际的大海边,终于找到了神的话园。但是,吉加美士在路上时,神曾两次预先告诫他。”

    喇嘛众臣:“那神告诫他什么?”

    偌尔曼:“神说:‘吉加美士,你到哪儿去?你找不到你想要的生命的。神在造人时,就给人安排了死亡的命运,而生命是由身亲自掌管的。’

    喇嘛王:“是啊,神造了人,人什么时候都掌握在他的手心。这就是命运,世间,谁也逃脱不了神按排的命运。”

    偌尔曼:“可是,吉加美士不听告诫,不关有多少危险,他一定要到人类之父,乌特纳庇什廷那里去。”

    扎布:“那人类之父在哪里?”

    偌尔曼:“但是,乌特纳庇什廷住在遥远的大海彼岸。那里没有路,除了太阳神的船外,没有船能飞越大海。吉加美士冒着各种危险,渡过了大海。这就是,在第十一块泥版上描写,他见到乌特纳庇什廷的情况。”

    喇嘛王:“那些泥版上还写了什么故事,值得记录?”

    纪蒲泰:“接着乌特纳庇什廷,就向吉加美士讲述了他的经历,他是用第人人称讲的。那令人吃惊的是,乌特纳庇什廷对洪水的叙述。”

    外交大臣:“他都讲了些什么?”

    纪蒲泰:“他讲,神曾警告他大洪水要来了,命他造一条船,用来救护女人,小孩,他的亲属,以及各行各业的手艺人。他对狂风暴雨,对沉沉黑夜,对滔滔洪水,以及他无力救助的那些人们,绝望神情等种种场景的描写,历历在目,富有感染力。”

    喇嘛王:“这就是神在告诫人类,不可过多地贪欲,应与大自然和谐共存,相互关照,共渡难关,才能克服困难,保留各种物种,使世界得以繁盛。”

    偌尔曼:“大王真中,难道我们不该思索这类问题吗?在我看来,传统的考古方法已经僵化,只会考考挖挖,根据史料分析问题。可,对那些没有记载的东西,是不能得出完整正确的,无懈可击的结论的。”

    喇嘛王:“你的想法似乎跟我的基本一样。在我看来,那种传统的考古方法,具有局限性,用八股式的思维方式来研究弄不清楚的问题,如陷在泥里,根本看不清问题的本质,所以会得出歪理……这种僵化的思维方式,更没有给大胆的想象力留下余地,所以,在一些很难以解释的谜底领域,也只能了解到一些毛皮,没有渗透的问题的实质。而假说则是想象创造的唯一动力,人若没有这种大胆的想象力,就如同傻子看问题,甚至所得出的结论是没有价值的。”

    偌尔曼:“那您说,这一切都靠什么来给人指点迷津?”

    喇嘛王:“这还用问,那是神?”

    偌尔曼:“这就是神秘,因为人还不能真正地了解自己。我们所需要的是,弄懂人类起源之谜。”

    喇嘛王:“这可要花费巨的的力气,还不一定能揭示人从哪里来的秘密?”

    偌尔曼:“若按大王所说,现在的学者,在思想上还受到千年传统谬误的禁锢。现在,我们应该关心的是,究竟是谁在远古时代开导了人类?”

    喇嘛王:“这就是在远古时期,一定有位不可思议的神,曾乘坐着有轮或翅膀的天车,来到地球,他曾和原始人交配,而产生出了新的人类。”

    偌尔曼:“假若时光倒流,回到远古人的前头,我们对人类茫茫历史假设。不知有多久以前,假如真的有一艘来自宇宙某处的飞船,发现了我们的地球。”

    喇嘛王:“你的意思是,宇宙中有神在监视着我们地球,在恰当的时机,神派飞船来到人间?”

    偌尔曼:“高见,高见。我以前从未有听到过这种先见?那么说,是船上的乘员,来到凡间了解到地球上的自然条件,发现还具备智慧生命发展的基础,所以,那些高级的智慧生物,就动了心思。这些太空人给某些符合他们要求条件的女性,进行了人工受精,使她们产生新型的生命。大概这就是人类原始的雏形。当然,当时地球上的‘人’还不完全是现在的人类形状。就象古代神话中讲的那样,太空人使她们沉睡之后,等待适当的时候生育,就离开了。随后,天外来客又回到地球,又找到了他们播下的‘人类’样品。”

    喇嘛王:“怎会是这样呢?人类怎会成为太空人的实验品。”

    纪蒲泰:“那些太空人,就是大王所说的神。他们或许就是把地球当作培育智慧生物的培养皿,用来制造地球人。所以,外星人反复进行交配实验,终于产生出了一种智慧生物,他们还不满足,直到这种生物最终可以掌握传授给他们运用自然法则和社会法则为止,才坦然离去,继续在宇宙某处监视地球。”

    喇嘛王:“那么是谁把最早的生存知识传下来,又是谁,消灭了那些堕落的人?”

    纪蒲泰:“若假设,当然还是那些外星人。”

    外交大臣:“那些外星人,都干了些什么?你得给个说法?”

    纪蒲泰:“虽然太空人在地球上制造出了人类,但那时候的人,还是野蛮人。他们在没有进步的情况下,很有可能会退化,重新luanlun近亲结婚,甚至和野**配。当外星人,看到了这种倒退的危险,所以就消灭了不成功的人类雏形样品,或者把这些样品带回太空,再不然带到其他星球上去,看他们是否能适应那里的生存条件。这就是我的意见,请大家评判?”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