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见716涅槃_第三十四章、第一节 古天文图 上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四章、第一节 古天文图 上 (第1/4页)

    见无人吭声,纪蒲泰只得第一个引起话题。

    纪蒲泰:“在此,我还从河图洛书说起。”

    喇嘛王:“我相信传说中最早的星图,就是河图,洛书。可,具体有那种说法,我还是不太清楚呀。有些我虽一知半解,到底不如你们这些学者呀。”

    外交大臣:“那就然他说说吧?我们也很愿意听呀。”

    纪蒲泰:“若说起河图洛书,它们都与神龟有关(龙马负河图的传说的另一种说法,是神龟负河图。)也许是受到龟背上的特殊图案的启示,殷商时代盛行的龟卜,即在龟甲上钻孔,根据烧烤龟甲出现的裂纹,以判断吉凶和天意。”

    喇嘛王:“那会出现啥?”

    纪蒲泰:“我猜测,是用人工的方法,在龟甲上制作出星象来,是远古占星术的一种变通方法。”

    喇嘛王:“呀,呀。原来是这样的呀!我所知道的,除了著名的河图洛书之外,神话传说中的海上五仙山之一的峤山,那里的神龟,背上也有星象图。”

    纪蒲泰:“不错。《拾遗记》:‘西有星池千里,池中有神龟,八足四眼,背负七星,日,月,八方之图;腹有五岳,四渎之象。时出(烂)石上,望之煌煌如列星矣。’”

    喇嘛王:“嘻,嘻。你说稀奇不稀奇。”

    纪蒲泰:“此话怎讲?我有些迷茫?”

    喇嘛王:“说句笑话,别当真呀。看来,古人也认为‘远方的和尚会念经’,员峤山的神龟比中原的地的神龟似乎更为灵通,它背上的星象图,内容更为丰富。”

    纪蒲泰:“大王真是事事通,真知道的不少,你就不用让的介绍了。”

    喇嘛王:“不,这些问题,哪还能少了你。我只不过是顺便插上一句。”

    纪蒲泰:“大王说得很有理,你也说上几句,让我们学习。”

    喇嘛王:“据说,那里的神人万岁不死,而且他们的一天,足够中原大地演化出苍海桑田的巨变。”

    喇嘛们听得直瞪眼,可谁也不敢插言,都在等着他们怎样自圆其说。

    纪蒲泰:“还有那种说法?”

    喇嘛王:“古书记载的是,那里的人都与舜一样目有双瞳。”

    纪蒲泰:“据我判断,这正是善观天文的象征。”

    喇嘛王:“还有另一说,你听听:‘员峤山,一名环丘。上有方湖,周回千里。多大鹊,高一丈,衔不周之粟。粟穗高三丈,粒皎如玉。鹊衔粟飞于中国,故世俗间往往有之。其粟,食之历月不饥。’”

    纪蒲泰:“经大王一提醒,我似乎有些懂。如此说来,员峤山其实就是不周山,不过被搬到了海上。它称为员峤,环丘,与我们今日所说的火山口,巨型陨石坑的地貌相同;其上有湖,似是火山湖,或陨石坑湖之类,令人不由得不信。”

    喇嘛王:“我见过一件陶盆,高约四指,口约一掌。陶盆内彩绘有两个同心圆,外圆为锯齿纹,内圆两线通过圆心交叉呈‘十字’壮;我仔细看,内圆分为四格,有两格内绘新月,另两个内绘实心半圆;两线顶端绘有球壮物,‘十字’壮犹如轮轴旋转,图案奇异。可,我弄不情它表现的是啥东西,啥意思?你是否能破译其中的奥秘?”

    纪蒲泰:“根据你所说的图案,我有这样的意见。这图符合《周易》‘日往则月来’,‘山岳则配天’的记载。因此,我认为那是最远古的天文图。”

    喇嘛王:“经你这么一说,倒提醒了我。我发现那陶盆,彩绘图上象征山岳的锯齿纹共有十个,也许与十日为一旬的记日法有关。”

    纪蒲泰:“我尊重您的意见。在我看来,这幅天文图,只是幅日月运行图,还不是星座图。”

    外交大臣:“我们有时,在山崖的岩壁上的岩画中,经常看到出现太阳,月亮,星星的图案,或类似的图案。这能不能将它们称作星象图?”

    纪蒲泰:“因为我还没有见到实物,只能以你的描述判断,所以我还不能断言,它们究竟是不是形象图。”

    喇嘛王:“我有一种体会,那就是,我国古代星宿崇拜就是感生神话,在古书中就记有这方面的内容。《搜神记》中记载‘黄帝有熊氏,少典之子。母曰附宝。其先即炎帝母家有峤氏之女,世与少典氏婚。附宝孕二十五月,生黄帝于寿丘。”

    喇嘛众臣:“大王。这段话何意,请明示?”

    喇嘛王:“这记载大意是,黄帝的母亲感受到大霓光,和北斗星的精气而怀孕。还有《竹书纪年统笺》引《遁甲开山图荣氏解》:‘女狄暮汲钮山下泉中,得月精如鸡子,爱而含之,不觉吞,遂有娠,十四月生夏禹。’现在看来,禹的母亲吞服了月亮的精气而怀孕。”

    外交大臣:“大王,还有什么古书记载,那些先帝先王的神事?”

    喇嘛王:“那我就再说说《拾遗记》:‘少昊以金德王,母曰皇娥,处璇宫而夜织,或乘桴木而昼游,经历穷桑苍茫之浦。时有神童,容貌绝俗,称为白帝之子,即太白之精,降乎水际,与皇娥讌戏,奏(綆?)娟之乐,游荡忘归。’”

    扎布:“俗我老粗,这又是何意?”

    喇嘛王:“这请学者讲解,我就不说了。”

    纪蒲泰:“古文我还是懂得的。这大意是,少昊母亲与太白金星的浪漫蒂克活动最终导致了少昊的降生。我在此补充一句。上述星宿感生神话,恐怕已经受到后人的多次修改,以便适应‘缙绅’之士的口味。”

    喇嘛王:“这古文我也多次读过,可怎么不理解你这样说。那后人修改是何意?你可以明说。”

    纪蒲泰:“这种神话传说,它们当初要‘不雅训’得多,这我也不多说。我只举例,我们在日本的古神话中还可以看到,太阳感生神话中,有阳光直射到女子生殖器上的情节。另外,同一人物的感生神话,往往有许多不同的流传。”

    喇嘛王:“都还有那些流传?我也想听你继续谈。”

    喇嘛众臣:“是呀,黑夜漫漫,天方夜谭,也好让众人听听稀罕。”

    纪蒲泰:“《帝王世纪》载有:‘(鲧)纳有莘氏女曰志,是为修己,山行,见流星贯昴,梦接意感,又吞神珠,臆圯胸拆,而生禹于石纽。’”

    外交大臣:“这则故事,又是啥意?”

    纪蒲泰:“这说明,禹的出生,又与流星和昴宿有关。”

    喇嘛王:“既然我们说到与星宿的事儿,那你能给大家讲多少这方面的事例呢?”

    纪蒲泰:“既然大家对这很感兴趣,那我就再举例。有一次,我到江苏灌云县大伊山参观游览,卧龙港有一处古代遗址,那里遍布有二百余个,排列有序的圆形凹窝,大者直径22厘米,深6厘米,小者直径3厘米,深2厘米,俨然是天上的群星再现。当地俗称星象石,观星石,日月石。在河南新郑,也有类似的凹石坑,在始祖山一带,遍布山岭。据考证,那里可能是商代祭天的场所,至少已有三千年历史。大王若有机会去中原内地,不妨去此处一游,也许您会从这些凹窝中,辨认出它们代表着天上的哪颗星星?”

    喇嘛王:“我老了,不能成行,只有等来生,再去祭天场所游行,以拜天上星宿,了结夙愿。不过,我知道,商代的大天文学家巫咸,编制了世界最古的星表,你可知道?”

    纪蒲泰:“它被称为《巫咸星经》,其中包含三十三个星座,共计一百四十四颗恒星。可见巫咸一定也绘制了准确的星象图。可惜已经失传了。”

    喇嘛王:“遗憾,遗憾。我们不能得以相见,也只能在夜晚抬头看天,借以想象巫咸绘星象图的情景,与先哲在梦中相见,以补缺憾。”

    纪蒲泰:“英国人不约瑟推算认为《巫咸星经》分为44个星座。星象图失传以后的发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