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第一节 古天文图 上 (第3/4页)
后来产生的历法,就是计量年,月,日的方法。人们从昼夜交替中产生了‘日’的概念,从月亮的圆缺变化中产生了‘月’的概念,有从寒暑变迁中产生了‘年’的概念。” 喇嘛众臣:“大王肚里装的东西,我们永远也学不完。令人感叹,感叹!” 喇嘛王:“这不值得称赞。用天象变化计量时间,那是先人们所干,并服务于当时的生产,或许,这就是历法产生的历史。具体的事情,还得听学者们解释?” 纪蒲泰:“行,行。立杆测影——用最简单的天文仪器来研究历法,是天文学发展的一次飞跃。” 喇嘛首相:“那是中原内地,所产生的天文仪器,都是些什么东西?” 喇嘛众臣:“是呀,我们也想听听,见识见识?” 纪蒲泰:“我国古代测日影时,所用的仪器叫‘圭表’。” 扎布:“那‘圭表’是啥样子?” 纪蒲泰:“‘表’就是直立于地上的竿子,‘圭’则是平放在地面上的玉版。” 喇嘛近臣:“这两样东西,看似简单,实际可不简单?” 纪蒲泰:“是呀。远在周代,使用圭表就有了规范,竿子(表)规定为八尺长,《周礼》中有‘日至之景,尺有无寸’的记载。” 偌尔曼:“这句话是啥意思?” 纪蒲泰:“意思是,在河南登封县,夏至那天的中午,八尺表的影长刚好是一尺五寸。” 外交大臣:“那古人算得就那么神?” 纪蒲泰:“这都是古人经过长期观察计算所得的结论。相传,周公在那里主持过圭表测影的活动。对此,登封的唐碑已有所叙述。据研究,周公的测景台,早已损坏。因此,尽管告成的测量台是元代所建,也还叫做周公测景台。” 喇嘛王:“不赖,不赖。尽管周公的测景台已坏,但后人还是建了起来。我也看过,关于用圭表进行测量的记载,还可以追溯到更早。《史记》说:‘黄帝使羲和占日,常仪占月,叟区占星气,伶伦造律品,大挠造甲子,隶首作算数,容成综此六术而著调历也。’” 喇嘛众臣:“大王,这段话是啥意思?” 喇嘛王:“这段话记载传说中的黄帝时代,已有专门测定日影的人员,而且在测量的基础上,编制了当时世界上比较先进的历法。” 外交大臣:“这话使我们明白了,什么是历法。” 喇嘛王:“有人喜欢用‘除非太阳从西边出来’,来形容不可发生的事情,这一方面说明了,人们对太阳东升西落运行规律的坚信不疑,另外,还含有服从天意的深层涵义。” 喇嘛众臣:“那以后还有啥典籍,证明那历法是正确的?” 喇嘛王:“据《尚书尧典》有‘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闰月定四时成岁’的记载,这是一年有366天的一种阴阳历。我国古代,不仅用‘圭表’测量日影来编制历法,同时一采用其它方法。接下来,也该二位学者说说啦。” 偌尔曼:“那我就接着话头啦。” 外交大臣:“你也不用谦虚啦,也该轮着你啦。” 偌尔曼:“那我就用西方人的观念发言了。但是,人类并不是一开始便建立起这类掌握自然信念的,他们不但畏惧自然,而且还有‘杞人忧天’的本性。” 喇嘛王:“他们都忧慮哪些事情?” 偌尔曼:“那我举例说明:居住在欧洲北部斯堪的那维亚半岛的古人相信,太阳在仲夏时连续四十天不落,而在仲冬时连续四十天不出,届时他们要派人登山远望,以守候太阳的归来。” 外交大臣:“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举动?” 偌尔曼:“因为他们害怕太阳有朝一日会抛弃他们而去。” 喇嘛首相:“有道理。难道他们不祈祷吗?” 偌尔曼:“光祈祷也不行,类似的担心在许多地去都有过发生。那时的古人为了防止太阳停止前进,或毁灭,他们认为,必须是用大量的活人作为牺牲,以敬献给太阳。” 喇嘛众臣:“啊,西方也会发生这种事情!以活人作为牺牲,以救太阳永远光明。” 喇嘛王:“只有崇拜太阳,才能带来光明。看来,东西方人都懂这方面的事情。” 纪蒲泰:“自古以来,我国对星宿的崇拜,就以各种形式表现在各个方面。” 喇嘛王:“那古人是怎样做的?” 纪蒲泰:“我发现古人存在着一个日神崇拜体系,还有人则沉静地构建着一个月神崇拜的王国。” 喇嘛王:“这怎么说?” 纪蒲泰:“我查的大量资料表明,古人更乐于对日月星三光并重,对天地人三才共举,他们更喜欢尊崇一个心目中的天,并有意地将各种崇拜,转化到为人所用的目的上。” 喇嘛王:“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吗?你说说是不是?” 纪蒲泰:“我的理解就是:天实际是时间,地实际是空间,而人则是物质和思维的最高表现形式。” 喇嘛王:“在臣民心中,皇帝就是天。他就是天命临身的君王,掌握着天下四方。” 纪蒲泰:“所以,在帝王的首都,皇宫居于中央的位置,前有天坛,后有地坛,左有日坛,右有月坛,观象台,岁星殿,六十甲子元辰殿,(想象出的六十位天星神君)则散布于四周。” 喇嘛王:“那观象台,就是观测天象的地方,也一定用来编制历法?可究竟用什么样的方法,大家还不清楚呀?你就讲讲吧。” 纪蒲泰:“我国古代不仅用‘圭表‘测量日影,来编制历法,同时也采用其他方法。”
喇嘛众臣:“那都用什么法子呀?” 纪蒲泰:“远在公元前二,三千年间的夏代,中国人就已经发现北斗七星斗柄的指向可用来判断季节。《夏小正》说:‘黄昏时斗柄向下是冬至,天亮时斗柄向下是秋分,夏至黄昏时斗柄正指向上方。” 外交大臣:“啊,北斗星不光判明方向,原来北斗七星还有这作用!看样子,我们的中原祖先真聪明。” 纪蒲泰:“不错,虽然《夏小正》是战国时代的作品,但它所记载的确实是夏代的天象。此外,还应用参宿,昴宿等星来定季节。” 喇嘛首相:“是啊。还有流行于民间的谚语,如选入《诗经》中的‘七月流火,九月授衣’,说的就是大火这颗星,七月黄昏逐渐看不见以后,再过两个月,就需要穿棉衣服了。当然,这是指在中原内地,在我们川西高原的木里,和西藏地区的季节,就不是这种情景了。” 喇嘛王:“正如你说的,西藏的季节变化是不同于中原内地的,西藏人用的是藏历。我所看过的《尧典》,相传是中国最古的典籍,它也记载着用星象定季节的话:‘日中星鸟,以殷仲春;日永星火,以正仲夏;宵中星虚,以殷仲秋;日短星昴,以正仲冬。’” 偌尔曼:“还是古文,蒲泰,你就再充当一次我的顾问,讲讲那古文的意思,以便我再次学习?” 纪蒲泰:“你还怪虚心的。好,我就再教教你。” 喇嘛王:“喇嘛们,你们也可要听仔细,以免你们不懂其中的意思?” 喇嘛众臣:“我们都专心致志,竖着耳朵听着哩。” 外交大臣:“这正是我们深入学习的机会,岂能放过去。” 扎布:“那我也得学学中原内地,是怎样定季节的?” 纪蒲泰:“大王刚才所说的《尧典》,用现在的语言说就是:‘白天黑夜等长的春分日,天黑后在正南方天空看到的星是南宫朱雀(鸟),也就是长蛇a星。白天最长的夏至日,傍晚看到的是大火即心宿二,它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