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五章、第二节 古观象台 上 (第1/5页)
纪蒲泰激情满怀,娓娓道来。 纪蒲泰:“你们渴求知识的心,深深打动了我。那我就拣重点的天文古迹说一下,以观它们的面貌。我先说洛阳灵台。二千七百年前,东周王朝就以洛阳为国都。它是我国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化艺术的中心。汉光帝于中元元年(公元56年),曾在洛阳南郊(现今偃师)建造了一个灵台(相当于现代的天文台)。” 喇嘛首相:“那灵台什么样?为什么建在那个地方?” 纪蒲泰:“灵台占地范围约四万四千平方米,东西各有墙垣,墙垣中心筑有一座方形高台,人称灵台。灵台高约20米,台基长宽约50米见方。台的四周有上下两层平台,平台间有坡道(或踏道)相连接,以便供人员行走。两层平台内各建有房屋10间以上。” 喇嘛王:“那灵台归谁管?他们在上面干什么?看什么?我要看看你怎样回答我。” 纪蒲泰:“建灵台是为了观测天象,它的顶部是观测天象的场所,四周建筑的房屋,则是观测人员处理观测资料的办公地点。” 喇嘛王:“那它一定有不少工作人员,具体观测一员有多少,你知道不知道?” 纪蒲泰:“我看过资料。那时,全台总计四十三人,其中灵台丞一人,主持全台工作。下设候星十四人,候日二人,后晷影三人,候钟律七人,还有候风的三人,候气的十二人,以及勤杂人员一名。” 喇嘛王:“啊。可见,灵台规模庞大,项目齐全,分工明确,专人负责。由此看来,中原古人,为我国汉代天文学作出了不少贡献。值得赞谈,值得宣传。” 纪蒲泰:“这正是汉人当作最大光荣的事。那些观测的工作人员,不论黑夜,白天,都辛勤地工作着,所观测的宝贵资料,为天文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喇嘛王:“我看过史料,据记载,洛阳灵台在曹魏和西晋时期,还一直沿用。可惜,到北魏时,灵台被废弃不用,而且还在台子上边建造了砖塔。无知呀,无知,但是,这已成为事实。可见,那时,人们根本就没把它当回事!” 纪蒲泰:“这都是封建统治者的意思!毁了灵台,建了砖塔,可见他们的心里在想什么?” 喇嘛王:“不说啦。我倒听说,张衡是位天文学家,你可把他的事迹,说给喇嘛们听一听。” 纪蒲泰:“东汉时代的天文学家张衡,(公元78—139年)研究天文可立了功。从公元115年(元初二年)至120年(永宁元年)和公元126年(永建元年)至133年(阳嘉二年)。曾先后两此担任太史令,直接领导了灵台的观测工作。” 喇嘛王:“那他的工作怎样干?” 纪蒲泰:“他不但领导观测和整理资料工作,还亲自动手搞科学实验,设计并制造了浑天仪,和世界上第一台记录地震用的仪器——候风地动仪。” 喇嘛王:“了不起,了不起。张衡竟能制造出这样的神器,真神人也!那些仪器,可是上通天,下接地的灵器。可那些仪器不知道传下去没有?” 纪蒲泰:“尽管灵台已毁,仪器也已散失。但是,作为我国古代天文学发达的象征,洛阳灵台仍然是极其宝贵的天文古迹,永远留在世人的心里。” 喇嘛王:“是的。你是这样说的,我心里也是这样想的。作为张衡先生,一生为天文学立了这么大的功,这正是应该值得人们敬重他的地方。你还得往下说呀?” 纪蒲泰:“这种事业使他的人格显得格外伟大。这一切皆因他不不大关心世俗的身外之物,而把他的整个精神都投入灌注在永恒不灭的事业上去,忘记了自己。” 喇嘛王:“先生这种敬业的热忱,象是一个真正有圣徒修养的人,他是不会炫耀自己的。” 纪蒲泰:“这是可以看见的事实。他不但观测天文,制造仪器,而且还写出了《浑天仪图注》和《灵宪》等不朽的天文学著作,留传至今,成为我国研究古天代天文学发展的珍贵史料。再说,设备完善的灵台,正是张衡进行天文学研究的重要场所。” 喇嘛王:“应该这么说,他的功不可没!从发达的汉代天文学,和张衡的许多杰出的建树,我们现在可以联想到当时,张衡领导下的灵台,有多灵动,生气勃勃,兴旺发达。” 纪蒲泰:“我现在有句话要说。” 喇嘛王:“说,说。你尽管说。” 纪蒲泰:“我不能不说。元代之前,全球半数以上的发明源于中国。” 喇嘛众臣:“那你快说说,都哪些发明的根在中国?” 纪蒲泰:“有位西方人曾说过。现代世界赖以建立的基本的发明创造,有一半以上源于中国。他曾指出:除了人们所熟知的指南针,印刷术,造纸术,火药四大发明外。现代农业、现代航运、石油工业、现代气象观测、现代音乐、十进制数学、纸币、多级火箭、水下鱼雷、毒气、枪炮、降落伞、载人飞行、甚至蒸汽机的核心设计等等,都源于中国。” 喇嘛王:“哎哟,这么多发明,我听起来都头痛,那能记得清!那么说,这些发明的功劳都在老祖宗。” 偌尔曼:“不错。西方人不了解这些,连中国人也有很长时间,对自己的成果一无所知。” 喇嘛王:“可惜,可叹。中国人竟忘记了老祖宗的发明,怎不叫人心痛!这种事情,以后可不能再发生?” 纪蒲泰:“我举例说明一件事情。当西方人向中国展示一架机械钟时,中国人感到惊讶!而实际上,最先发明机械钟的正是中国人自己。” 喇嘛王:“那是谁发明了机械钟?” 纪蒲泰:“是东汉的张衡。” 喇嘛王心里又喜又惊:“你说什么?是大天文学家张衡!可崇,可敬。可,为什么西方人,尤其是中国人自己,却不知道这些重要而又确凿的事实呢?” 纪蒲泰:“我想,主要原因是,当时中国人无视自己的成就,墨守陈规,对自己的发明创造不要求承认发明权,甚至无动于衷,没有这种意识,时间久了,便淡忘了。后来传到西方,让西方人占为己有。” 喇嘛王:“可怕啊,这种颜面丢光啦。我真的要说出一些不体面的话,那时的中国人,都在干啥?怎么连祖宗的东西都忘啦!怎么就没有人说话呀?” 偌尔曼:“说真的。中国古代的发明创造,对世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我举例,以意大利为中心的西方文艺复兴,就是在受到中国先进文化冲击的基础上开展起来的。” 喇嘛王:“那是一个怎样的传播途径呢?” 偌尔曼:“当时,中国先进的文化,借助蒙古人的军事征服传到了西方。这些重要的发明创造传到西方之后,立即推动了西方国家和地区的文明进程,从而促进了整个世界文明的发展。” 喇嘛王:“你说这些我也不懂,你们还是说说张衡,让我有个好心情。” 纪蒲泰:“那我还是说说张衡的发明,这些您一听就懂。” 喇嘛王:“我就想听中国人的发明,那你快说说,张衡都有什么发明?” 纪蒲泰:“张衡发明的浑天仪,是他用来演示天空星体运行情况的天文仪器。仪器制作非常精巧,外观象一个大球,由几层铜制圆圈组成。圆圈上方分别刻有赤道、黄道、南北极、日月星辰、以及二十八宿和二十四节气。” 喇嘛王:“那浑天仪是怎样转动?” 纪蒲泰:“用漏壶滴水做动力启动齿轮,按一定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