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见716涅槃_第三十五章、第二节 古观象台 上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五章、第二节 古观象台 上 (第3/5页)

说,影长一尺五寸,相对误差为百分之6。6。反过来,对四丈表来说,由于影长也增加五倍,达到了七尺五寸,相对误差就只有百分之1。3。”

    喇嘛首相:“啊。我明白了。虽圭表本身笨重了一些,但测量精度却有了相应的很大提高。”

    喇嘛王:“说得好。这证明你们都用心了,学习也提高了,我真是太满意了。”

    外交大臣:“好极了。这个法子,当然很有效。可,那么高大的圭表,究竟是啥样的?他还未说出来。”

    喇嘛王:“你们的心愿是,让他讲得明明白……”

    纪蒲泰:“即然他们把这件事,向我提出来了。那么我就根据《元史》的记载,说说郭守敬所用的圭表,它的结构是这样的:长长的量天尺,由石块砌成,长一百二十八尺,宽四尺五寸,厚一尺四寸。在圭石南北两端有圆水池,圭面上有一寸深的水渠与池相连,充水后,可以检验圭面是否水平。”

    扎布:“哎呀。那郭守敬可真行。竟能想出这样的事情,来看水平!”

    喇嘛王:“没这点本事,后人怎还称他天文学家郭守敬?”

    扎布:“是的。我这并不是取笑,是赞成他的水平高!”

    纪蒲泰:“这话回答的倒爽快。”

    扎布:“我虽是大老粗,可这正是我衷心所祝愿的。”

    偌尔曼:“你说得对。这是真心的。可,那表我们还不知是怎么回事?”

    纪蒲泰:“好吧。我这就让你称心如意,至少你得记住,是你提出的要求,我才详细地告诉你。”

    偌尔曼:“你果然答应我的要求,这正是我衷心所愿望的。”

    纪蒲泰:“若说那表是什么样?直立的四丈表是铜制品,高五丈,宽二尺四寸,厚一尺二寸。”

    偌尔曼:“可见那表十分坚固。但那表是怎样用的呢?”

    纪蒲泰:“你是抓住一个好借口,好让我冠冕堂皇地说给你听。”

    喇嘛王:“看样子,他的主意是早已拿定了的。你就赶快说吧?”

    偌尔曼:“您说的对,真是这么回事。”

    纪蒲泰:“你从来就没有这么热情过。你真要这么想,我愿意全部告诉你。”

    偌尔曼:“你是看我着急,你就别再卖关子,我愿意你马上把这些都讲清。”

    纪蒲泰:“听我说,好,我让你听听到底是怎么回事。那‘表’插在南端的石座中,入地深一丈四尺,在圭面上露出三十六尺。表顶分出两条龙,龙支撑着一道横架,横梁至表顶四尺,所以,横梁离圭面正好四丈。”

    偌尔曼:“关于着样一个问题,我还得跟你讨主意。这些都有啥功能?”

    纪蒲泰:“横梁长六尺,直径3寸,上面也有水槽,用以验证横梁是否放水平。”

    偌尔曼:“那还有什么措施?”

    纪蒲泰:“为了防止表立不直,在横梁两端和中心,有小孔可系铅垂线,进行调整。”

    偌尔曼:“由此可见,古人测量时考虑得很周密。但这可不是一般的小问题,这些设施都有什么用?”

    纪蒲泰:“古人干事是肯动脑筋的。”

    喇嘛王:“那你说出来,让喇嘛们听听,也好叫他们开动开动脑筋,学习学习。为以后排除困难有所启示,来解决问题。”

    喇嘛众臣:“大王所言极是,这可是关系到我们一辈子的事。”

    纪蒲泰:“我正打算给你们讲讲,好让你们称心如愿。更为出色的是‘景符’的应用。因为,把表提高到四丈以后,横梁的影子投射在圭面上不清楚,这势必影响测量的精度。”

    喇嘛众臣:“你越说,我们越糊涂?那古人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

    纪蒲泰:“中原古人极其聪明,为此又有了发明。为了观测的准确,郭守敬用一个宽二寸,长四寸的铜叶,上面穿一小孔,放在一支架上于圭面上来回移动。古人把这个仪器名叫‘景符’。”

    喇嘛王:“这若能观测成功,那更说明郭守敬有过人的聪明!”

    偌尔曼:“我知道那铜叶的小孔有什么用。它利用小孔成像的原理,把太阳和四丈高表的横梁的影像,清晰地投射在圭面上。这个创造,早于欧洲,令人惊叹。”

    喇嘛王:“这正说明,郭守敬不但聪明,而且还敢想敢干,给后人作出了示范。不简单,不简单……”

    纪蒲泰:“这事儿,还没完。为了使圭表除观测日影以外,再对月亮,行星和恒星进行测量,在这大型圭表上,郭守敬又设计了‘窥儿’的附属仪器。”

    喇嘛王更来了兴趣。忙问:“那窥儿又是什么样子?不管我怎样努力,就是想象不出来。”

    喇嘛众臣:“大王,您别再多费心思了。还是让他痛快地讲出来,也省得我们瞎猜?”

    纪蒲泰:“这一切都来自郭守敬的巧妙构思,精确地制造。它好象是面上开有长缝的长方桌,长六尺,宽二尺,放置在圭面上,长缝长四尺,宽二寸。”

    喇嘛王:“这东西到底怎么用?”

    纪蒲泰:“那古人可真动了脑筋。在圭面上移动‘窥儿’,人在几下观测,当透过长缝看到星和表上的横梁时,可以根据刻度,推算出这些天体对太阳的高低差来,也就是和太阳的赤纬差。”

    偌尔曼大失惊色:“呀,呀……这样的发明可是太伟大啦,简直是空前绝后,天下绝伦,世界惟此一人!”

    喇嘛王:“那可能是神仙下凡,遵照上天的旨意办事了。不然的话,他怎么会有这种发明呀!”

    喇嘛众臣:“郭守敬能看懂天上的日月星星,莫非他是太白金星下凡,与凡间沟通?”

    外交大臣:“他这是为上天增光,来替人间造福,才发明出这种神器。”

    喇嘛首相:“很不简单,不简单,他竟能看懂天!”

    扎布:“可叹,可叹。我也不发表意见。不过,听了这,我很高兴。郭守敬真能,象是个天下的大英雄!立下这么大的功。”

    纪蒲泰:“别看圭表结构简单,它的用途却不小。”

    喇嘛王:“你的说明,就是全世界最好的介绍,而且还很有道理。我非常重视,你的知识,可真叫我钦佩。你能说道这般程度,我真不知道说什么才好。你还是往下介绍,我们才真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纪蒲泰:“这是必要的。这种圭表的结构意义重大,用它能测定一个地方的子午线,就是正南正北的方向。也能测量当地的地理纬度。”

    喇嘛王:“呀,天呀!人竟能有法子将这些看个清清楚楚?不过,假定我们挑一个地方,按照这个方法,是否可以让木里人在那儿,清清楚楚地把一切全都看见?”

    纪蒲泰:“如果是那样,您得接受郭守敬的方法。不过,建造这样的设施的时间也太久了。就看您怎样实现这种浩大的工程了?不过,要紧的是,您究竟怎样才能办好这件事?”

    喇嘛王:“如果是那样……我可挑不起那样的大梁……那种事,这儿不可能再重演一次了。因为木里不比内地,也没有那样的人物和财力。”

    纪蒲泰:“如果正如您所想,那我就什么话也没得说了。我想,这种事是不会有的。”

    喇嘛王:“但是,我想干出一件前所未有的事。这事,你就不用管了,我自有安排。”

    纪蒲泰:“这句话,真有点令人不容易明白。大王,刚才的话,可不是这个意思啊?”

    喇嘛王:“正因为这事太伟大了,所以我想效法古人,在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