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见716涅槃_第三十五章、第三节 古观象台 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五章、第三节 古观象台 下 (第3/5页)


    纪蒲泰:“听我说吧。纪理安为了制造地平经纬仪,又毁坏和熔化了遗留下的部分元、明古仪。”

    喇嘛王:“这个纪理安算是个什么东西!竟然冒天下之大不违,毁溶了祖宗遗留的仪器,这等于破坏了宗庙社稷。这卑劣的行动,可造成了无法弥补的损失,而他还竟让获得了做一件好事的光荣?叫我说,这叫天理难容,破坏成风,才使那些仪器毁在那些坏人手中。这种卑劣的事,你得说清。”

    纪蒲泰:“梅榖成记录了这件事。他写道:‘康熙五十四年,西洋人纪理安欲炫其能而灭弃古法,复奏制象限仪,遂将台下遗元明旧器作废铜充用。”

    偌尔曼:“偷梁换柱,这怎么行?他这一下子可毁了中国古代仪器,我真不知道说什么才好。这种是搅得我心神不安……”

    纪蒲泰:“还有,乾隆初年,在钦天监的西方传教士,戴进贤又企图把明代正统年间,制造的浑仪、简仪、天体仪三件作为废铜处理销毁。后因刑部右侍郎张照等人的反对才幸存下来。”

    偌尔曼:“上帝保佑,没遭黑手,才使古仪器保存下来……”

    纪蒲泰:“乾隆九年(1744年),戴进贤设计了玑衡抚辰仪,安于观象台上,三件古仪移放紫微殿前边。不管怎么说,这些西方传教士,除了毁熔我国古代仪器所犯下的罪行,但在某些天文学方面,总算作出了一些事情。他们这些工作,我们站在公正了立场上,评论时还不能全盘否定。”

    偌尔曼:“这种评判我赞成。功过分明,我是同意这样做的。”

    喇嘛王:“小伙子,你的意见是很好的,而且很有道理。功过是非,我非常重视。总之,那些西方传教士若是再来到木里,我一定提高警惕。因为我知道是怎么回事了,决不轻易上他们的圈套。”

    偌尔曼:“假如是那样,那我就……我没什么话可说的了,但我想,这事是不会有的。”

    喇嘛王:“防止上当受骗,这是必要的。”

    偌尔曼:“好,就这么办。咱们对此,什么话也别提了。说点别的,或什么话题。”

    喇嘛王:“现在,离了天文古迹,就没有别的话题。咱们还未讨论到底。”

    偌尔曼:“北京古天文台,是中国珍贵的天文古迹。象这座古台那样能完整地反映中国古代天文学面貌的,在中国是独一无二的,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应当更加重视和精心保护。”

    纪蒲泰:“此外,我们仔细研究、分析古观象台上的这些仪器,除玑衡抚辰仪的结构,完全是我国汉唐以来浑仪的传统制度外,大部分采用欧洲当时的制度。比如黄道经纬仪和纪限仪,完全是欧洲式结构。”

    偌尔曼:“因此,北京古观象台的这些观测仪器,又显示欧洲古代天文学的面貌。”

    喇嘛王:“啊。经你们一说,我们才知道,原来是这么回事。不过,名誉是最值得保护的,这还不算,为了好好地跟他们斗一斗天文大法,看你们还有什么法子可想?”

    偌尔曼:“一切都是大王的旨意,应该遵从。然而,如此古老的天文观测仪器,在欧洲已经极为罕见了。”

    喇嘛王:“这些仪器,还是保存下来最好。”

    纪蒲泰:“由此可见,北京古观象台,不仅是研究我国古代天文学的宝贵古迹,也是研究世界天文学史的重要文物。”

    喇嘛王:“二位的意思我明白了。这些天文学古迹保护的重大意义,它不但使我们师法祖宗,而且还要惯通西中,中为西学,西为中用。”

    纪蒲泰:“这就使我想起了黄道十二宫,有人说,黄道十二宫起源于四千年前的巴比伦(现今伊拉克)。而在宣化一座辽代墓中,穹窿顶部绘有彩色形象图,可宣化星象图并不是照搬的。已有了不少改变,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图像。图象与后来《明史》中,十二宫形象基本相同。”

    喇嘛王:“那么说,从那张星图可以看出,我国少数民族和汉族,在文化上的交流的紧密联系。”

    纪蒲泰:“是的,同时,这也反映出我国古代就和外国,有了友好往来的文化交流。”

    喇嘛王:“这才是我们所赞许的。一个人的行为原本应当如此,何况一个民族,古人所做的事情,是我们应该模仿的表率。我们应该学习中国古代的思想,历法和掌握时间的方法。这样才能继承发扬民族文化,维护一统的国家,不断创新进步呀。”

    纪蒲泰:“说得真好呀。不过,你听我说。在中国古代,历法和时间都是由朝廷一手掌握。”

    喇嘛王:“不错,朝廷叫臣民怎么作,臣民就怎们作。”

    纪蒲泰:“换句话说,标准时间由官方统一掌握。由于古代生产力不高,相对来说,对时间的精确度要求不高。”

    喇嘛王:“但是,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离不了时间,仍然需要统一的时间标准。这样才能发号施令,统一行动,处理好国家的每一桩事情。”

    纪蒲泰:“是的,大王,您无疑是个人人尊敬的一为博学的君主。比如,皇帝处理国家大事的‘上朝’,各级政府的‘点卯’,甚至杀人也有‘午时三刻’的规定。在战争中,传送奏摺,调动部队,掌握作战时机,也都需要统一的时间。”

    喇嘛王:“掌握时间可不简单。古人所测回归年,朔望月等数据和五大行星会合周期,都测量的十分精确。”

    喇嘛首相:“不错。如果没有比较准确的计时设备,那是不可能的。”

    纪蒲泰:“所以说,记时的漏壶,从隋代开始,就成为皇帝的仪仗之一。”

    喇嘛众臣:“这是怎么说的?”

    外交大臣:“这正是我们需要了解的。”

    纪蒲泰:“据隋《大业杂记》说:‘大驾羽卫,有行漏车、钟车、鼓车。今为舆。’,这就是国家掌握统一时间的一种表示。”

    喇嘛王:“说到这里,我还得夸奖你几句。因为此时,全部学识几乎都汇集在你一人身上,象你这饱学之士,犹如神明降世,给我们带来不少知识。”

    纪蒲泰:“承蒙大王夸奖,我可不敢当。我也算不上博学之士,学识也一般,不值得钦佩。”

    喇嘛王:“哎,你不要谦虚。在座的,跟你一比,差了十万八千里。他们只会打坐念经,做一天和尚,念一天经,那个也没你能,个个浑混混呵呵,人人都象是糊涂虫。”

    纪蒲泰:“大王,我可不比他们聪明。因为学习的东西不一样,怎能比高低用功?”

    喇嘛王:“佛经和科学是两种不同的东西。至于佛经就不需要你讲啦,你还是说说那科学的东西,讲出在宫廷之外的那些受人尊敬的仪器。”

    纪蒲泰:“现在的守时工具是石英钟和原子钟,由于他们十分精确,以致使用他们时,发现地球自转不均匀。”

    喇嘛王:“中原各地的古代所建的钟楼,鼓楼,他们都是定时报告时间的建筑。”

    纪蒲泰:“朝廷用它们统一全国的时间。”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