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五章、第三节 古观象台 下 (第5/5页)
从三个到六个壶式不等,但水位还是要减少,为了使水位保持一定,宋代人又发明了一种新方法。它不是靠中间的补偿壶补偿水,而是在中间加一个恒定水位壶。” 喇嘛王:“这个法子叫我相信。但我还不了解其中的窍门?” 纪蒲泰:“我讲的恰恰就是人们可以看见的事实。这个壶除向受水壶滴水外,还连着一个平水壶,专门承受水为增高时溢出去的水。” 偌尔曼:“这种方法想的真对,设计解决了溢水问题。但愿这种设计成为事实。” 喇嘛王:“怎么?这件事,就这样令你不能相信吗?” 偌尔曼:“不是,大人,这件事是蒲泰亲口说出,我怎能不心。我的意思是说,有机会我一定得亲眼目睹,一饱眼福。” 喇嘛王:“算了吧。你要是不相信他的话,这可不是儿戏呀。” 偌尔曼:“不,他没有白说,我也信得过。” 喇嘛王:“那末就相信吧。” 纪蒲泰:“我告诉你们……到了清代,结合这两种形式,出现了更为复杂的综合形式,安装在北京古观象台上。真可系,被侵略者们破坏了。” 喇嘛王:“我们怎容得他们任意猖狂!以后总得跟他们算帐。” 纪蒲泰:“这笔帐,我们暂且记下来。” 扎布:“是的。我们中国人的财产怎能让外国人侵占破坏。” 喇嘛众臣:“是的,我们听了这话,肝火不能不冲上来。” 此时,喇嘛们尽管嘴上不说,可他们的心里实在是想得更多。虽然他们个个义愤填膺,可也不敢随便乱动。为的是这场讨论能继续进行,因为任何事情,他们都仔细斟酌过。 扎布还记得他问的那句话,蒲泰还未回答。此时,为了重题话题,他又问了一句。 扎布:“那些气人的话都记在心里吧。常言道,君子报仇,时间不晚。那日晷到底是什么样子?蒲泰,你还未说哩?” 纪蒲泰:“你放心吧。日晷保存下来的还比较多。以后,你若有机会,到故宫去,就能看到。” 喇嘛王:“好,好,保存的多就好。我也想看到,不过,这种机会,不知何日能来到。” 纪蒲泰:“有机会,会看到。” 喇嘛首相:“你你就讲讲日晷的模样,也好叫我们在心里想想。” 纪蒲泰:“这可是举世无匹的宝贵遗产。日晷可能是由圭表演变而来。它是利用日影位置的变化计量时间的一种仪器。” 外交大臣:“它是怎样一种表现形式?” 纪蒲泰:“我国传统的日晷,是一种赤道式日晷,晷面一般为石质,晷面和地球的赤道面平行。” 扎布:“那它怎样用?” 纪蒲泰:“换句话说,它和地平面成一角度,这一角度随地理纬度不同而变化。” 喇嘛王:“啊,原来是这样呀。你往下说吧。” 纪蒲泰:“在晷面中心立一根垂直于晷面的铜制指针,这个指针同地球自转轴的方向是平行的。晷面边缘,刻有子、丑、寅、卯……等十二个时辰。每年春分以后,看盘面上的针影。秋分以后,看盘下面的针影。” 偌尔曼:“我在北京故宫所见的,就是这种赤道式日晷。” 喇嘛王:“现存的古代日晷,年代最早的是哪一年?” 纪蒲泰:“目前,出土年代最早的日晷,是清光绪二十二年(公元1897年),在内蒙古托克托城(今********),和1932年在洛阳金村(即古金镛城)出土的玉盘日晷(号称玉盘,其实是石制品,由于制品精美,古代则往往美其名曰玉。)。” 喇嘛众臣:“那这些日晷都在什么地方?让人们一睹芳容?” 纪蒲泰:“前者,现今保存在国内。后者,现今藏于加拿大略皇家博物馆内。它们的制作年代,安字的书法考察,是在汉以前。晷面刻有很多辐射线,辐射线中端有小空。” 扎布:“那些线和孔,有何用?” 纪蒲泰:“这种日晷,不但能判断时间,还可以判断季节。中央部分可能是一个长方形石板,石板可以转动,辐射纹末端的小孔中放置一‘T’形‘表’(即‘T’型杆),该日晷也是赤道式日晷,‘T’形‘表’直立部分的影子正好和某条刻线重合,指示当时的时刻。‘T’形表横杆的影子,会投射到石板上,石板上有刻线,可以看出当时的季节。(近期有人认为,********出土的这类仪器,其用途是测定方向,应称‘晷仪,资料注。)” 喇嘛王:“这就是说,这两个两千多年前的日晷,展示了从圭到日晷演变的途径。” 纪蒲泰:“这还说明,圭表的使用在我国至少可一追溯到周代以前,从圭到日晷有它自然发展的过程。” 偌尔曼:“这么说,认真考察一下,还可以发现,中国式赤道日晷,比西方地平式日晷先进得多。” 喇嘛王含笑地问:“为什么你这么说?” 偌尔曼:“因为中国式赤道日晷,在晷面上可以等分刻度。而西方地平式日晷,因晷面平行于地面,因而晷面上的刻度大小不等。” 喇嘛王哈哈大笑:“相比之下,西方日晷相形见绌,设想不足啊!” 偌尔曼:“历史上,有好多先进的东西,是西方向东方学西的。特别是通过丝绸之路,西方接受了不少中国先进的科学知识,推动了西方文化科学技术的发展。” 喇嘛首相:“我们还是再说一下时间。我有个设想,制造一个日晷,在木里做一做实验。你们看怎么办?” 纪蒲泰:“我只能给你们提出一点意见。要注意,现在都不用日晷计时了,因为,日晷上指示的时刻是真太阳时,而现在人们使用的是平太阳时。” 喇嘛首相:“这是何道理?你得解释解释。” 纪蒲泰:“由于太阳在黄道上运动,而黄道和赤道有交角,还由于太阳在近地点运动快,远地点运动慢,因而真太阳是不均匀的。平太阳时克服了这两种不均匀性,是一种比较均匀的时间。它们之间的差称做时差,时差的数值,登载在每年的天文年历上。” 喇嘛近臣:“通过以上介绍,我们也稍稍知道一些天文知识。但是,日晷为什么能校对漏壶,那么,晚上又怎样测时间呢?” 喇嘛王:“虽然前面介绍过,但还是有必要再说说?” 纪蒲泰:“起初古人观测天象,晚上也用圭表测量。但它不方便,而用璇玑玉衡这种仪器,又过分简单。” 喇嘛众臣:“那古人怎么办?” 纪蒲泰:“正因为遇到了这个难题,古人因此发明了浑仪。” 扎布:“那浑仪究竟是个啥东西?” 纪蒲泰:“浑仪是古代先进的天文观测仪器。是我国古代天文学发达的象征。” 外交大臣:“那你就更有必要,作专门介绍。” 喇嘛众臣:“是呀,只有你介绍清楚,我们才知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