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五章、第四节 浑仪简仪 (第1/7页)
纪蒲泰:“要说我们古人经过长期实践摸索,发明的那些巧夺天工的浑仪和简仪,还得从浑仪和浑天说说起。” 喇嘛众臣:“你要想说,你就说仔细,因为那些仪器看可不简单的。” 喇嘛首相:“是呀,在座的,谁也不清楚你将要说的那些事。” 扎布:“总而言之,我的孩子。我们必须听你的,因为我们谁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喇嘛王:“我们都想听你所说的。我的心里的确有这个打算,想让你把这些仪器介绍完。” 纪蒲泰:“我完全尊重您的意见。或许你们不知道,南京紫金山天文台上,还有一架明代浑仪保存在那里。” 喇嘛众臣:“不知道,不知道?” 喇嘛王:“这话倒爽快,我们真不知道。不过,这事真好,总算有一架祖宗制造的仪器保存下来了。” 偌尔曼:“队长,你刚才告诉的这个消息,令我激动不已。这个消息真是妙不可言,我还是头一会听说哩。在座的人,一定很想看一看它的面貌。” 外交大臣:“确实的。真可惜,我们没机会,去不了。” 喇嘛近臣:“那我们就听他详细介绍。” 喇嘛王:“那就让他讲得明明白白。因为到南京,我的心里的确是有这个打算,可,也不知道那一天能实现。” 扎布:“去南京?那可不是闹着玩的。” 喇嘛王:“我知道,远隔千山万水,那将是一路难经的历程,也不知道我的身体行不行?” 喇嘛首相:“有心就行,大王不必远行。因为木里一可也离不开您,许多事都等您处理。” 喇嘛王:“你看我该怎样才好?” 喇嘛首相:“您该改变主张,听蒲泰讲一讲,就等于您去了南京一趟。” 喇嘛王:“还是你替我出了个主意,打消了我的念头。听他讲吧。” 纪蒲泰:“首相大人,说得有道理。我现在就介绍那架浑仪,它是我国唯一的一架古代浑仪了。我亲眼目睹过他的全貌。你们可能想象不到,它姿态雄伟,气势磅礴,世间无双。你们想,托起整个仪器的四条铜龙,生气勃勃,欲上九天,表现了我国古人高超的铸造技术,观测天象,日月星辰,可上九天揽月的英雄气概。” 喇嘛王:“这我听着倒心里痛快。可你只说了个大概,具体细部我们并不清楚?” 纪蒲泰:“仪器上部,圆环相套,浑厚纯朴,是我国古代天文学体系完整的象征。” 喇嘛王:“中,这就是古人的科学发明。由此可见,古人聪明,值得尊敬。哎,我有些激动,又打岔了。往下进行,进行。” 纪蒲泰:“从外形看,整个仪器结构牢固,工致华美,近看高大,远看玲珑,是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工艺美术,冶铸技巧,机械构造等方面,领先于西方高度发展的结晶。” 喇嘛王:“照你所说的,它真是巧夺天工的天文观测仪器,罕见的艺术珍品!” 纪蒲泰:“是的,是的。您可以这样想的。” 偌尔曼:“你说得对,西方也没有这样的制造水平。真是这么回事儿。” 纪蒲泰:“这架浑仪,是明正统二年(公元1437年)仿郭守敬的设计,用铜铸造成的。它是一台结构比较复杂、具有多种用途的天文观测仪器。它继承和发扬了我国古代浑仪制造的传统,并把它发展到新的高峰。” 喇嘛王:“这架浑仪为,什么命名为浑仪,你得讲明其中的道理?” 纪蒲泰:“当然的,您是抓住了问题的主题。这和我国古代流传的‘浑天说’有关。正因为这个高明的主意,古人才发明了这种仪器。” 喇嘛王:“对了,中国人这种发明是难能可贵的,人人都称赞这种事情。并且愿意这个事马上就成功,这正是我衷心所祝愿的。” 纪蒲泰:“是的,大王,我就让您称心如意吧。‘浑天说’是在长期观测日月星辰,在天空的运动后,我国古代人建立起来的一种宇宙理论。譬如早晨,太阳从东方冉冉升起,中午经过南方,到傍晚,落山的太阳染红了朵朵晚霞。天黑后,在东方看到的星象,第二天,天亮前,挂到了西边的树稍上。日、月、星辰就这样周而复始地运动着。” 喇嘛王:“对了。你是抓住了一个很重要的主题,来说明问题。它们日复一日地这样运动着。下面就看你怎么说?” 纪蒲泰:“古代人们把这种运动,叫做天体的周日运动。” 偌尔曼:“至少你们得记住,天体的周日视运动,是地球自转运动的反映。” 纪蒲泰:“关于这样一个问题,我国汉代的《汉书考灵曜》有出色的分析。它说:‘地恒动不止,而人不觉,譬如人在舟中,闭(?)而坐,舟行而人不觉也。’” 喇嘛众臣:“确实如此。地上的人们不觉得自己随地球在旋转,而是感到日、月、星辰在东升西落。不过,这种观念,我们都是跟大王学的。” 喇嘛王:“跟我学的?好,正如你们说的,就算是这样吧。它给人们一种表面的印象,就好象日、月、星辰都在一个球面上,围着地在旋转。这大概就是古人的观天印象,‘天圆地方’说最早就是,从这种直观感觉中产生出来的吧?” 扎布:“大王说的真对呀,我就是这样想象的。” 喇嘛王:“面对着天空的周日旋转现象,古人提出了许多问题。两千多年前,楚国的爱国诗人,还做诗发问。” 纪蒲泰:“不错,有人译文:‘这天盖的伞把子,到底插在什么地方?……太阳和月亮何以不坠,星宿何以嵌得很稳?’在那诗里,诗人不仅对修改了的‘天圆地方’说(修改了的‘天圆地方’说,把天看成一把大伞,而高高地悬在方形的大地上面)提出了怀疑,还提出了天轴在什么地方的问题。可那时,古人还没人能回答这样深刻的问题。” 喇嘛王:“有问题就要提,要探索就有收获。后来,古人逐渐发现了北天极附近的北极星——天枢星,它不随众星转动。因此,北认为是‘伞定’——天极。你的看法呢?” 纪蒲泰:“大王,看来您很有这方面的知识。关于这个问题,您又为什么还跟我讨主意呢?” 喇嘛王:“为的是,看看到底你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 纪蒲泰:“是吗。这是古人已经定了的事。古人把一圆周分为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度,半周就是一百八十二又八分之五度。从北天极到南天极共一百八十二又八分之五度,其中间就是天赤道,赤道附近的星周日运动的速度最大,变化最明显。如著名的二十八宿中的参宿三星,就在天赤道附近。于是,从‘浑天说’引伸出天体的赤道坐标系统,浑仪就是按这个坐标系统设计的观测仪器。这一点,在张衡的《浑天仪图注》中,有明显注释。” 喇嘛王:“这个张衡,有这样伟大的发明,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