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第四节 浑仪简仪 (第5/7页)
嘛王:“我祖圣明,保留传统,这样就好,还能让后人看到。” 偌尔曼:“那可是难易寻觅的资料。那书怎样介绍?” 喇嘛众臣:“怎么回事?我们也想知道。” 纪蒲泰:“这本书,真好。把仪器讲得十分头彻,并附有插图六十余幅。提到的机械零件一千五百多个,是我国历史上流传下来的最早的机械设计史料。” 喇嘛王:“这可是难得一见的天书,不知我是否有没有福,能亲眼目睹?” 纪蒲泰:“苏颂《水运仪象台》的出现,是我国古代浑仪、浑象、滴漏多种仪器结合合发展的标志。” 喇嘛王:“据我读书所知,到了元代,就出现浑仪革新和发展的产物——简仪。” 喇嘛众臣:“大王,识深似海,简仪又是个啥东西?” 外交大臣:“它是个天文仪器吗?” 喇嘛王:“我只知道,简仪是对浑仪革新和发展的产物。可具体构造我并不清楚。” 扎布:“看样子,还得让蒲泰说个清清楚楚?” 纪蒲泰:“那我就说……自从汉代以后,虽然历代的浑仪都有改进,但结构仍然十分复杂,规和圈交错,常因相互遮挡而影响测量。” 喇嘛众臣:“那怎么办?难道古人就停止不前?” 扎布:“唉,天呀,你们就不用cao心了。听他讲吧。” 纪蒲泰:“北宋以后,开始了对浑仪的改革,但大规模的改革,是元代天文学家郭守敬、王恂等人进行的。所以说,简仪是这一改革的典型代表。” 喇嘛众臣:“你说得真好。刚才以上你所说的郭守敬,已牢记我们心中,他是个大英雄。” 喇嘛王:“长话短说。但说郭守敬创造的简仪,它简到哪里?” 纪蒲泰:“简仪从浑仪的复杂的环圈中解放出来,分解为互相独立的赤道装置和地平装置,每个装置结构都十分简单。” 喇嘛王:“是呀,世间的任何发明,都是从简单到复杂,可若从复杂到简单,就难多啦!” 纪蒲泰:“大王的话,一点也不差,是那样的。从总的环圈看,简仪只保留了浑仪中的四游、百刻、赤道、地平四个环,增加一个立运环。” 偌尔曼:“从你的介绍来看,这个装置不仅避免了环圈的相互遮挡,而且能作多种工作,大大提高了观测的精确度。” 纪蒲泰:“是啊。这种简仪,被后人誉为‘卓有绝识’的新创造。” 喇嘛王:“说得好,元代郭守敬、王恂等人创制的简仪,是我国仪器制造史上的一次大飞跃。我想,在当时的天文仪器制造上,无人超越。” 纪蒲泰:“大王总结得真好。它是那个时代一项先进的技术,若与现代有关观测仪器先比较,原理是一致的。” 喇嘛王:“那你还得说出其中的原理,以便我们了解得更仔细?“ 纪蒲泰:“例如,简仪的赤道装置,与现代天文台内大型望远镜的赤道装置,特别是英国式的类型相比,其结构原理完全一样。所不同的是与四游、赤道、百刻等环相当的刻度盘位置不大显眼罢了。” 偌尔曼:“看来,后者是从简仪脱胎而来。” 喇嘛王:“你说的后者,指的是谁?” 偌尔曼:“当然是英国人制造的天文仪器。” 喇嘛王:“这么说,英国还是学习了中国的先进技术,才造出英国式的天文装置?” 偌尔曼:“这是必要的。没有学习,就没有进步。” 喇嘛众臣:“谢天谢地。我们的老祖宗制造的仪器,还是先进的。” 外交大臣:“直到现在,我紧张得才喘过气来。” 喇嘛首相:“中国人能制造出简仪,这才是圆满的结局。” 喇嘛王:“制造简仪,观测天象,不可想象。在此以前,谁能想得到简仪会这么好啊!” 纪蒲泰:“此外,郭守敬在赤道装置上,还安装了一个候极仪。” 喇嘛王:“那他为什么要安装这样一个候极仪?这其中难道还有什么更深刻的原理?” 纪蒲泰:“自从唐代制造的黄道游仪开始,安装时就注意到用观测北极星的方法,校正仪器极轴的正确方向。但由于当时的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始终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所以,郭守敬创造了用候极仪巧妙的校正仪器极轴的正确方向,大大提高了观测的准确度。” 喇嘛王:“那你还得总结一下简仪的具体用意。以便提高我们这方面的知识。” 纪蒲泰:“那我就更进一步地解释。简仪的地平装置,叫做立运仪。它包括一个固定的地平环(也叫阴纬环),和一个直立的可以旋转的立运环,以及一个窥衡(即望筒)。这个装置可以同时测量天体的地平方位,和地平高度。这在我国天文仪器中还是首创。”
偌尔曼:“这都是郭守敬的功劳,后人决不能忘!在我看来,近代工程测量、地形测量及实用天文测量用的经纬仪,航空导航用的天文罗盘,其结构与立运仪,实际上属于同一类型。因此,简仪可算为所有这些近代仪器最早的型式。” 喇嘛王:“简仪的改革创造,看似简单,实际上并不简单啊!它凝聚着古人的心血,为后人开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才使后人制造的仪器有今天。” 纪蒲泰:“所以说,简仪的底座上安装着正方案,这是郭守敬对圭表测日影方法的发展,是又一项重大革新。” 喇嘛王:“什么是正方案?它简单吗?” 纪蒲泰:“与圭表比较,正方案不仅能测影定向,而且不论平置或倒立,都可以当测角器使用,这是圭表所做不到的。” 喇嘛王:“那么说,这个正方案真好。可它轻巧灵便,便于携带吗?” 喇嘛众臣:“是呀。它是什么样子呢?” 纪蒲泰:“不错,这正是众人所关心的问题。这个正方案不仅可以随身携带,而且还可以随时使用。更为重要的是,正方案上刻有同心圆十几个,测量时可以同时使用许多圆,因而测量误差显著减少。” 喇嘛王:“这个正方案不简单,使用就是挺方便。” 偌尔曼:“这简仪的设计真超前!” 纪蒲泰:“简仪独立的赤道装置,为郭守敬于公元1276年创造和使用,而欧洲的第谷采用类似的赤道装置,是在相去三百多年的1598年。” 偌尔曼:“看样子,欧洲远远落后于中国的科学技术。难怪,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引用根舍赞谈中国古仪的话说,欧洲人看作是文艺复兴后,天文学主要进步之一的赤道仪,中国人在三个世纪以前就已经使用了。” 纪蒲泰:“不错。这让我想起,著名的《新总星表》(即n、g、c星表)的作者,英人德耶尔在评价简仪的历史重要性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