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见716涅槃_第三十五章、第四节 浑仪简仪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五章、第四节 浑仪简仪 (第7/7页)

用不着跟我多说什么啦。还是听他们说吧。”

    纪蒲泰:“我可以肯定地说,这使我国传统制造的‘水运浑天’,又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此后,元祐年间(公元1086年),又出现了苏颂等人制造的测量、表演、报时三用的‘水运仪象台’。”

    喇嘛王:“是这样的。那是古人特意制造的。他们在继承古人的基础上,都会照着创造做出新的仪器来。我想,当时人们观看天象表演时,往往会问起天象仪的制造年代。”

    纪蒲泰:“这个问题好说,只要查阅一下我国古代天文史料,就不难发现,天象仪并吧是近代才发现的。它只不过是古代浑象的一种类型。”

    喇嘛王:“哈,哈。这话说到我心窝里啦。若说天文史料,我也看过不少。我国早在三国时代,吴国的天文学家,葛衡就制造过一种浑象,(古代把人在天球里边看天象变化的浑象,称作浑天象,它类似于现代的天象仪。)用机器转动天球,而地静止不动,人就在里边观看天球上星球的运动。”

    纪蒲泰:“大王用不着跟我多说什么啦,你的天文知识值得我们敬重。”

    喇嘛王:“我从来没有遇见过一个象你这样的学者,要想遇见你这么一个天文学者,真是打着灯笼也难找呀。可是,我已经用我的眼睛看清了,耳朵也听你说明白了。”

    纪蒲泰:“我已从您的眼神里得到了夸奖,这让我心情十分舒畅。”

    喇嘛王:“既然你心情舒畅,那就往下讲。”

    纪蒲泰:“那更好,我就把我知道的都说出来。刘宋元嘉十三年(公元436年),钱乐之也造过这种浑象。这个特殊的浑象,地在他球之内,球面上刻有二十八宿,北极星、南极、北极、赤道。太阳、月亮以及五大行星都在黄道上。”

    喇嘛众臣:“那古人怎样看星象和天象的变化呢?”

    纪蒲泰:“钱乐之造的那种浑象,一般人不可想象。他用漏水转动天球,人在里边所看到的星象变化,与实际的天象变化完全一样。”

    扎布:“呀!人在里面看天象,这浑象可太大了。”

    喇嘛首相:“不可想象。说实话,在当时的世界上,谁也做不出比这更好的了。”

    偌尔曼:“了不起,了不起。我对这创造喜欢极了。那浑象可以说是近代天文台的鼻祖,这实在是太超前了。”

    纪蒲泰:“在中国古代,还不光是这一种浑象。此后,梁、隋、北宋等都造过类似的浑象。”

    喇嘛王:“我再问一一个问题,古代造的那些浑象,与近代的天文仪器相比,有什么差距?”

    纪蒲泰:“我来告诉您。我国古代制造的那些浑象,可非同凡响,与近代的天象仪相比,其原理大体相同,只不过浑象的光源在天球的外边,而天象仪的光源是在球内。”

    喇嘛王:“啊呀,我明白啦。一个光是在外边,一个光是在里面。看样子,中国古人真不简单,经能在浑象里看天!”

    偌尔曼:“您的话叫我吃惊,这实在是让我太震惊了。我从来没想到过,中国古人竟会制造出那么多的天文仪器。可,谁也说不出那些古人制造的天象仪,在哪儿呢?”

    纪蒲泰:“我国古代创制的浑象,实物虽然没有了。但清代的天体仪,可算是古代浑象的仿制。因此,它也反映着我国古代天文学发达的历史。”

    偌尔曼:“是这样的,这实在是太好了。我是一窥班豹,了解得少,必须去看看,再开开眼界。”

    纪蒲泰:“从众多的天文古迹中,我们已知,在近代欧洲自然科学的兴起。十六世纪以前,我国有世界上最完善的天文仪器,有数量丰富、历史悠久的天象记录,有精确的天文数据,有数目达一百多种的名家历法。”

    喇嘛众臣:“那些天文数据,历法有什么重要的意义?让古人费那么大力气,去研究制造天文仪器。”

    纪蒲泰:“天文学科,在中国的高度迅速发展,是由我国古代政治、经济各方面因素所决定的。”

    喇嘛王:“农业生产发展,需要知道天气变化。人类生存,离不开游牧和粮食。而这一切既对天文制历提出要求,又为天文发展提供基础物质条件。再说,历代皇帝都很重视天象的发生。为维护他们政权的稳固,这一切都离不开占卜、占星……”

    偌尔曼:“纵观这种现象,观天就是考察宇宙星体,会对人类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所以,古人都很重视天象的变化,以便掌握农牧业生产和预防灾害的发生。”

    喇嘛王:“从信仰角度说,古人只所以注重星象,认为年月日时都是星星变换所形成的,不可避免地会对地球和人类发生作用。”

    纪蒲泰:“在古人看来,正因为有万物自然才会有人类社会。所以,人类应该尊重自然,恭敬自然,顺从自然,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把自然之道,当成人类生存之道的准则,永远与自然融合,才能自然发展人类的历史进步。”

    喇嘛王:“这可以说是一种不可逾越的自然法则,谁也不能逾越,谁过界破坏自然,谁就会遭灾受难。而中国,自古人类就追求与自然的融合,就把天人合一当成人生的至高无上的境界,并称达到这一境界的人为‘圣人’。现在,你们可以说说,都是那些人?”

    纪蒲泰:“我国历史上许多学者,注重实践,对我国天文学的发展,一直起着重大影响。如天文学家下闳、张衡、祖冲之、一行、沈括、郭守敬等等,都为我国古代天文学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喇嘛王:“那当然。这些天文学家研究天文仪器,是为了知道天象变化。因为,远古神话,明确地暗示,远古太阳曾长期消失不见,还有多日并出和洪水泛滥,给人类造成了无数灾难。”

    纪蒲泰:“这些残酷的环境,给人类敲响了警钟。在原始先民的脑海里引起了无数疑问,激发了无限的想象力,所以,在人的身上,由于自然环境的磨砺,让人产生了自我意识,努力去观察世界,消除疑虑。正是这种不懈的探索,才产生了解除疑虑的答案。这就是神话与传说的来历。”

    偌尔曼:“即然大自然创造了人类,就是让他们认识自然界本身。”

    纪蒲泰:“从人类脱离动物,独立学会思维的第一天起,就如饥似渴地探索宇宙万物的奥秘,寻求各种自然现象的答案。”

    喇嘛王:“我知道,在中国的神话里,曾有过不少动人的故事。据传说,太阳是由御者羲和驾龙车奔驰,月亮是由御者望舒驾天车飞跑,雷霆是天神在擂鼓,或天神的肚皮在轰鸣。至于开天辟地,原始初民的神话传说,就更多了。我也就不必一一细说了。还是让二位学者发挥吧?”

    喇嘛众臣:“既然大王发话。那我们就听听,他们二位能说些啥?”

    喇嘛们顿时来了兴趣,都想听听人类是如何观天察地,开天辟地,创造世界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