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见716涅槃_第三十六章、第三节 尧舜禹记 上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六章、第三节 尧舜禹记 上 (第1/4页)

    听了三皇五帝的传说故事,喇嘛们十分惊奇,从此,他们才知道了中华民族古老辉煌的历史,深深地印在他们心里。已经习惯平静诵经的喇嘛们,还是难易按捺着内心的激动,眼睛里闪耀着求知的渴望。他们的神情,好象小草享受着阳光雨露,使人看去,他们的心房正在为获得新的历史知识荡漾。

    偌尔曼的内心更是涌出一股还未满足的求索,他觉得还有话说。于是,他就提出了自己心中的疑问。

    偌尔曼:“我凭我浅薄的历史知识,再提出一个问题,希望在座的能回答。”

    喇嘛王:“那是什么问题呢?你可不能闷在肚里,憋怀了脑子。”

    偌尔曼:“那是的,我得多学习,开窍自己。在学西中国历史时,我就听说过尧舜禅让之谜,可从来没人告诉过我谜底。现在,特请大王指教。”

    喇嘛王:“啊。我当是什么复杂难解的问题,这个事儿,我看过许多古籍,我从中找出了深隐的秘密。”

    偌尔曼:“那就请大王揭开谜底,让我们了解历史真象。”

    喇嘛王:“我告诉你这禅让之谜之前,我得先说‘举贤’的故事,以便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其中之谜。”

    偌尔曼:“我看中国史书上说,尧是自愿将权力让给舜的。”

    喇嘛王:“史书夸赞他是‘举贤’,称那是权力交接的典范。”

    喇嘛众臣:“那尧是怎样举贤的呢?”

    喇嘛王:“根据史书上记载,善于治理天下的尧,任命羲和掌管天地,派羲仲等臣掌管东、南、西、北四个方位。他还制定了历法,颁布天下,把一年分为春、夏、秋、冬四季,共365天。从此,农牧、渔猎都有法可行,按季节进行。”

    喇嘛首相:“大王所说的尧帝,可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立了大功!我也听说过,尧在位70年,86岁那年,自觉年老力衰,再没精力领导臣民,便想找个继承人。不知这事儿,是否可真?”

    喇嘛王:“蒲泰,你对这如何认识?”

    纪蒲泰:“那我就说上一句。并不影响大王您讲故事。”

    喇嘛王:“你说你的,我讲我的。反正这是神话传说,全当讲述故事,只要大家乐意,就达到了我们的目的。”

    喇嘛众臣:“是呀,从故事中,我们就学到了历史知识。”

    纪蒲泰:“其实,真实不真实,这不是根本问题。这本来就是远古时代的传说,一代一代口头相传,一直流传至今天,并无文字记载。这种远古故事,直到后来的春秋战国时期,才有人收集整理,形成文字。因此,这种传说的真实性,历来受到刨根问底人的怀疑。”

    外交大臣:“这种争论,虽有玄虚,但在我们听来,没有多大意义,毕竟它是一个历史传说。下面,我们还是听听大王所说的故事,我们并不要求真实,只求好听的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

    喇嘛王:“在尧身体实在不行的时候,臣民们个个发愁。于是,就有人带头,让人们推选了贤能有得的舜,接替尧位。”

    喇嘛众臣:“那尧会甘心情愿禅位,让权给舜吗?”

    喇嘛王:“这里面还有故事,感动了尧帝,所以,他才放心大胆地交权,想颐养天年。”

    偌尔曼:“这是什么原因,使这种权力交接如此顺利?请让我知道。”

    喇嘛王:“以前我们说过,舜是一个有双瞳的奇人。据传,舜从小失去母亲,父亲双目失明,又娶了继母。继母带过一个儿子,叫象。他好吃懒做,顽劣凶悍,好搬弄是非。为独吞家产,象和母亲密谋,想害死舜,除了此人,好独撑家门。但舜宽宏忍让,以德报怨,不记前嫌,一直善待他们母子,并不记恨在心。尧知道这种善性,很感动,便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姊妹二人,嫁给了舜,以便再对这个未来的继承人进行考验,再交权。”

    偌尔曼:“那后来呢,舜是否通过考验,接掌了政权?”

    喇嘛王:“在此其间,舜靠美德行善,对尧的臣民用德规劝,以稳定尧的政权,防止天下争乱。在历山,他苦口婆心,循循善诱,使争夺土地的子民,懂得了谦让,不再争田。在雷泽,他宣讲善性,身体力行,使争夺河湖的渔民,化敌为友,和睦得共住房屋。在河滨,他无私地献出自己的技艺,使陶工制作的陶器,更加精致。从此,他的这种英明远扬的政绩,感动了人们。在爬山涉水,维护尧的统治中,每到一处,许多人就追随其后。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将村落形成,以后,又形成了乡镇,城市。为表彰舜的功绩,尧给舜很多东西,作为赏赐。”他望着纪蒲泰,又说:“我说了这么多,不一定全面正确。有些不足的你可接着说。”

    纪蒲泰:“大王说的都确有其事,即然大王这么说,那我就补充地说说。若按史料《尚书序》说:虞舜长在民间,尧听说他很能干,心里便有打算,他是个合适的人选,由他来继承帝位,让给他江山。但他还是让舜经过各种困难,通过考验锻炼他的才干。于是,人们根据这件事,写成了《舜典》。”

    喇嘛众臣:“那舜都经过了那些考验?”

    喇嘛王:“我刚才说的并不全面,你还说说看。他都有那些才干?”

    偌尔曼:“是呀,大家都希望你坦言,因为他的政绩我们还知道的不完全。”

    纪蒲泰:“古时的帝舜,智慮深邃,极其聪明,其才德与帝位相称。尧让舜宣传五常之道,他非常认真向黎民百姓宣传,结果尧的臣民都能遵守无违。头关考验一过,尧又将各项棘手的事务交付天处理,谁知,舜对各项事物都处理得合情合理,第二关考验顺利过去。接下去,尧命舜在四门导迎宾客,四门宾客都被调理得进出以礼,第三关也通过测试。最后,尧令舜守护山林,结果,舜在有狂风暴雨的山林中,也不会迷路。于是帝尧说:‘好吧,舜,我已考察过你的言行,证明你中,各方面的事都干得很好。现在,三年考察已过,我老了,你就接班登上帝位吧。”

    喇嘛众臣:“那舜登基了吗?”

    纪蒲泰:“谁知,舜推辞说自己还缺乏这方面的才德,不愿继位。”

    喇嘛首相:“那后来呢?”

    纪蒲泰:“日子一天天过去了,此事传到舜双目失明的父亲,和兄弟象那里,二人非常嫉妒。他们便想出毒计害舜。一天,父亲让舜到粮仓顶上干活,随后他撤掉梯子,放了一把火,想烧死舜。幸亏娥皇、女英赶来及时,递上了两顶斗笠。当大火烧起时,舜手个持一顶斗笠,如同两个翅膀,从房上飘落下来,安然无恙。又有一次,父亲让舜去淘井,象象趁机往井里填土,活埋舜。二人没有料到,舜竟在井壁上凿了一个洞,从斜道爬了出来,死里逃生。成功后,舜并没有怪罪他们。这事深得尧的信任,对他更加放心。于是,他决心把治国大权交给他,自己则到各地视巡。”

    喇嘛近臣:“那舜是否接受了呢?”

    喇嘛王:“推让再三,他岂能有不接受之理。再说,尧禅让诚心诚意,这也说不过去。”

    纪蒲泰:“几番谦让后,在正月的第一个好日子,舜终于在祖庙接受了帝位。”

    喇嘛王:“你说得很对。舜用璇玑玉衡观测天象,校正日月五星的位置。此后,对上帝举行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