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见716涅槃_第三十六章、第四节 尧舜禹记 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六章、第四节 尧舜禹记 下 (第1/4页)

    纪蒲泰:“大禹可是个谦恭的人呀。他说:‘我才德浅薄,重担未担当过,无法胜任,天下人不会听从于我。我推荐一人,皋陶播种德政,政令通行,及于百姓,人民听令。帝王还是考虑他,让他统管天下吧。”

    扎布:“那为啥?”

    外交大臣:“蒲泰,那得解释一下呀?”

    喇嘛众臣:“是呀,那禹王还都说了些什么?”

    纪蒲泰:“大禹说:‘皋陶的本事也很大。因为,谋划政略的是皋陶,对天下民众,解释的是皋陶,讲说政策的是皋陶,施行政策的实际上也是皋陶。还是请帝舜考虑他为好,因为他的功德和影响,已深入民心了。”

    喇嘛近臣:“那帝尧同意了么?”

    喇嘛王:“这段史册我知道。帝尧说:‘皋陶,现在臣民,没人再冒犯我的政事。而你做士官后,却严明五刑,辅助五教。期望政事能得到治理,刑罚能因和平安宁,而不被使用,黎民百姓安定和睦,不违法度。这是那的功劳,了不起啊!”

    喇嘛众臣:“那皋陶被胜任了吗?”

    喇嘛王:“而皋陶却盛赞帝尧说:‘这是因为您帝王的政德,没有差错,才能很好地治理这个大国。再说,您用简略的行政手段统治百姓,以宽厚之心统领民众,十分成功。还因为,您惩罚不祸及子孙,赏赐福延后代。宽宥过失无论大小,惩处故意犯罪不分轻重。犯罪事实,有疑的从轻发落,功绩有不清的从重赏赐。与其错杀无辜,宁可放过偶然的罪过。您重视百姓生命的仁德,使老百姓感恩戴德,合乎他们的愿望。所以,天下百姓,不轻易犯法。这都是帝王您,治理得很好的国家呀!赢得了万民称颂呀!您的功绩遍天下呀!”

    扎布:“一听这话,那帝舜会高兴呀。”

    喇嘛王:“帝舜当然心花怒放呀,可他却说:‘使我从心所欲治理天下,四方闻风而动,贯彻我的政令,这都是你的功劳啊。”

    喇嘛众臣:“那后来呢?帝舜用皋陶了吗?”

    喇嘛王:“这蒲泰也会知道,他也该解绍解绍?”

    纪蒲泰:“可,后来,帝舜改变主意了。他说:‘来吧,大禹,我看还是你有本事。”

    喇嘛首相:“那为什么呢?帝舜看重大禹哪些功绩呢?”

    纪蒲泰:“那时,社稷万分危机,帝尧说:‘天降洪水,无人应对,曾使我万分震惊。你挺身而出,率领民众,奋不顾身,信守诺言,治理洪水,你一马当先,三过家门而不入,最能干。以我看,你能勤勉治国,勤俭持家,还不自高自大,只有你最贤明。你不矜夸自己的才能,天下无人与你比试才能。你不炫耀自己的功德,天下无人与你争功邀赏。我感叹那你的美德,嘉许你的巨大功绩,上天赋予的使命,就在你的身上,你必将成为万邦之王,国家君主。’帝尧又告诫禹说:‘人心若不实,是容易动摇的,正道之心却很微细,有了坚定不移,干事儿才能务实。所以,你一定要务实,精诚专一,诚心执守正道。没有根据的话,不要听,没有讨论过的计谋不要使用。’帝尧还语重心长地说:‘人民,何不爱戴那君主呢!君主,何不敬畏那民众呢!天下,民众除了君主,还能拥戴谁呢!你啊,要全心全意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我的期望莫要负。你想,如果天下陷入穷愁潦倒的境地,人民没有好日子,那么,你的末日也就来临了。我说这话是为你好,对你不会再重复了。’”

    喇嘛众臣:“那大禹接班掌权了吗?”

    喇嘛王:“那大禹谦虚地说:‘舜帝,您还是逐个占卜功臣吧?谁的卦兆吉利,就由谁来继承帝位。”

    喇嘛首相:“那帝尧怎样表示?”

    喇嘛王:“帝尧说:‘禹,你不要谦虚谦让。我有个规矩,负责占卜的官员,要先隐藏自己的想法,然后,才能求命于大龟。现在,我的想法事先已定,谁也不能改动,经商议,大家也都同意我的想法。所以,鬼神一定会依从我的想法,龟筮的结果也定会如我说,与此一致。我看,就不用占卜了吧。’”

    喇嘛近臣:“那最后结果怎么?大王说,我记下。”

    喇嘛王:“禹拜行大礼,坚决推辞。可帝尧却说:‘不要推辞,群臣里,只有你最合适。’他对纪蒲泰说:‘学者,你还得往下说。这里的事儿,也许你知道得很多。”

    纪蒲泰推辞不过,只好接着说:“正月初一,禹在帝尧的宗庙接受任命,如同帝舜开始接受尧命一样,当上了帝王。可事儿并不顺畅,有族氏不服违抗。于是,帝尧就说:‘哦,禹,现在,有苗氏不服政令,就由你受命,率军征伐吧!‘”

    喇嘛众臣:“那大禹怎么办呀?他率军出发了吗?”

    纪蒲泰:“大禹继位后,招集诸侯,在众人前,宣誓说:‘各位诸侯,我现已接受他命,从此,都要听我的命令。现今,有苗氏占偏远之势,山高皇帝远,蠢蠢欲动,昏庸迷乱,自高自大,轻忽傲慢,不守政令,违道败德,目无王法。君子放黜民间,小人得志在位,百姓弃置一边,地不能耕种,人不得安宁,政令不能通行。上天降下灾祸,黎民有哭不能诉说,为救民众于水火。所以,我率领各位将士,尊奉帝尧的指令,讨伐他的罪行。各族首领,你们务必齐心协力,在战争中英勇善战,勇往直前,建树功勋。”

    扎布:“那场战斗,怎么样,胜了吗?”

    纪蒲泰:“大战一月之后,胜负未定,苗民依旧抗命不服。于是,伯益建议禹说:‘只有仁德能够感动上天,并能降服敌人,不管它有多远。满招损,谦招益,这是永远不变的天理啊!舜帝当初在历山,每日在田里,对着老天号泣,但是对父母,却愿意承担罪过,招致坏名声,恭恭敬敬侍奉他们。他去拜见瞽叟,诚惶诚恐,战战兢兢。结果,瞽叟竟然答应了他的要求。禹王啊,至诚能够感动神灵,何况有苗呢?’”

    喇嘛众臣:“那大禹听伯益的话了吗?”

    纪蒲泰:“禹很谦恭,他拜受伯益的善言,说道:‘好吧。就按你说的执行吧。’于是,禹王就整顿兵马,率师返回了。边疆平静了……”

    喇嘛王:“于是,帝禹大力推行文教与德化,希望平定天下。在宫殿两阶陈列盾牌和羽毛。七十天过后,三苗就归服了。”

    喇嘛首相:“这策略真好,不费一枪一刀,天下就太平了!”

    纪蒲泰:“这就是我要告诉你们的。治理天下的道理。”

    喇嘛首相:“那大禹的治国以后执行得怎样?我们还想知道。”

    喇嘛王:“那我就再说一下皋陶。他曾对禹说:‘你治理国家还算行。如果真能践行帝尧的德性,你就能谋略英明,辅佐得心,获得天下人的信任。’禹谦虚地问道:‘说得好,有些治国方略,我还真不知道。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呢?我还得领教,听你的忠告。”

    喇嘛近臣:“皋陶会指点迷津,用真言相告吗?”

    喇嘛王:“那我来说古时的皋陶。他对禹说:‘哦,要想获得治国要领。你,首先得洁身自好,经常地陶冶自己的情cao,执政纲领要逐步提高。敦睦九族,劝勉天下人,敬重各位贤明,此政令就可由近及远,号令天下,政令通畅,得到推行。你掌管天下,为政的关键就在这里。我的话就说到这里,望你执行过程中,得以仔细,用心治理。”

    喇嘛众臣:“那大禹听从皋陶的教导了么?”

    喇嘛王:“禹拜受伯益的建议:‘说得好。我接受你的训导,一定将天下治理好。’,皋陶还说:‘哦,有些你还不明了。为政之道,还在于知人善任,安邦治国,善待百姓,天下太平。’,禹说:‘是啊,我听你的教导,要将这些全做到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