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七章、第三节 两幅画作 (第1/7页)
喇嘛王:“那你们说西方的裸体,是怎样起源的?” 纪蒲泰:“据说,裸体的维纳斯是个概念,最初是公元前5世纪中期,从东方文化传到希腊的。” 喇嘛王:“啊。原来是起源于东方!” 纪蒲泰:“起初,它并不象后来的维纳斯作品那样,展示出女性的完美和rou体的魅力。此种演绎过程,经过整个5世纪才产生了表现女性人体的理想的维纳斯概念(如罗马暖房宫中的所谓埃斯奎利尼的维纳斯)。这个概念影响了从波利克里托斯(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希腊雕刻家。)、普拉克西特利斯(公元前370—公元前330的希腊雕刻家)、鲁本斯、拉斐尔(1483—1520,文艺复兴盛期,意大利最杰出的画家。)直到雷诺阿(1841—1919,法国印象派重要画家。)的每一个人。” 偌尔曼:“啊,好家伙,连我们法国最著名的画家,你都了如指掌。这不能不让我作他想。在西方的艺术审美中,人体各部分的比例,是借助数学尺度来计算的。” 喇嘛众臣:“啊。人体的各个部分,还要计算尺寸?” 喇嘛首相:“这我们可不知道。” 喇嘛王:“既然他们想知道,说说也好。” 偌尔曼:“从事艺术创作的雕塑家、画家是以头部作为基准,整个人体是7个‘头’高,两个**之间的距离,从胸口到脐部,以及从肚脐到两腿的分岔点,都是一个‘头’。” 喇嘛王:“啊,这就是西方‘雕画’艺术的由头!还有啥理由?” 偌尔曼:“实不瞒您。人体艺术的这种比例间的平衡,由波利克里托斯通过姿态上的均衡,而达到完善。有些雕塑作品,在表现形式上,身体的重心落在右腿上,左腿弯曲,好像正要向前移动。这样就突出了臀部的丰满感。” 纪蒲泰:“在严格遵循有关形式与动作的规范下,创作的所谓科尼杜斯的维纳斯中,普拉克西特巧妙地塑造了古典时期,艺术中最美的维纳斯作品之一。并鼓舞了所有那些后继者。” 喇嘛王:“这就是西方艺术的魅力?还有哪些表现形式?” 纪蒲泰:“在西方,希腊化时期的模式,如‘米洛的维纳斯’,或波提切利(1445—1510,意大利佛罗伦萨杰出画家。)的名画《维纳斯的诞生》(它们展示的姿态与古典时期相同),以及拉斐尔、鲁本斯、提香(1488—1490—1576),意大利伟大画家。)等的维纳斯,直到雷诺阿的《带狗的浴女》,都可追溯到科尼杜斯的维纳斯。” 喇嘛王:“经过你们介绍,我知道维纳斯是个女的。可西方人在艺术创作中,又是怎样表现男的?” 纪蒲泰:“这还是让偌尔曼回答您。” 偌尔曼:“我现说一下女的维纳斯,再回答男的人体艺术。提香绘的‘乌尔比诺的维纳斯’,现藏于佛罗伦萨乌菲齐美术馆,是赞颂青春魅力的圣坛。” 喇嘛王:“那是一幅怎样的画作,你说说?” 偌尔曼:“整个画面中,姿态中的高度和谐感,由于半开的帷帐那条笔直线条的衬托,而得到加强。所以,人体的轮廓线也从床单的褶皱上得到呼应。正如大王所提到的,西方男性人体,在古典时期起着主导的作用。” 喇嘛王:“我想,西方的绘画绝不会少了男性。可西方男性人体绘画的前提是啥?” 偌尔曼:“这可能是由于希腊人,对阿波罗所体现的美的崇拜,才产生了男性艺术的创作。西方的美术史,无论是以阿波罗的或运动员的人体作为主题,还是,每个男性人体作品的目的,都要表现明快,均衡和完美。那些创作灵感,可能来源于阿波罗的那些属性和运动员体魄矫健之间,才有完美的表现。” 纪蒲泰:“早在波利克里托斯时代,通过姿态中的重量与均衡,已经达到对称的完美效果。甚至那些有关比例的数学准则,也是波利克里托斯制定下来的。” 喇嘛王:“那么说,是他制定了人体艺术中数学的规矩?” 偌尔曼:“也许是这样的。随着菲迪亚斯(约公元前490—公元前430的希腊雕刻家。)和普拉克西特利斯的作品的出现,男性人体达到了无与伦比的完善阶段。所以,文艺复兴时期,古典艺术重视数学,和信赖测量比例的思想得到了传播。” 喇嘛王:“蒲泰,你也在西方上过学,你可否说说,他们怎样传播?” 纪蒲泰:“若说传播,这就使得许多人重建维特鲁威(公元前1世纪的罗马建筑师。),所制定的有关人体正确比例的法则。” 喇嘛王:“那是个怎样的法则?是如何表现的?” 纪蒲泰:“维特鲁威写道:‘四肢伸展的人体,必须与‘完善’的几何图形,即正方形与圆形相吻合。’莱奥纳多·达·芬奇(1452—1519,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画家。)所画的‘维特鲁威’式人体,要算是最著名的一幅。” 喇嘛王:“啊。意大利?达·芬奇!说下去。我得听一听那些外国人画的画,有多出奇?” 偌尔曼:“达·芬奇按维特鲁威的思想所作的男性人体,在西方艺术中享有崇高的地位。达·芬奇以毕生的精力探索各种现象的法则。人们发现,在绘画处理上,他有许多观察,直至今日仍很值得后人赞赏和借鉴。所以,这些艺术作品,正如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与古希腊的神庙不同一样,艺术风格各有千秋。男性人体作品,与古代作品也不相同,尽管它受到古典作品的影响。但是,以希腊人体作品来说,平直的胸部以两腿为‘支柱’。而文艺复兴时期的人体作品,则与圆顶教堂的建筑体系有着直接的关系。它不仅仅包含一个简单的正面平面,而是以许多由一个中心点,向外辐射的轴线为基础,完成整个绘画艺术构成画面的。” 喇嘛王:“那达·芬奇一定有很神奇的经历,你可以讲一下这位画匠的伟大之处,还有普通的故事,以便让大家全面真实地了解这位艺术画匠?” 偌尔曼:“五百多年来,列奥纳多·达芬奇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所有伟大艺术家中涉猎面最广,也是最神秘的一位。达·芬奇1452年4月15日出生于佛罗伦萨附近托斯卡纳的芬奇镇。在他生涯的六十七年的岁月中,他从乡村到不同城市之间辗转,到处漂泊。” 喇嘛众臣:“他都去过哪里,你得给我们说说?” 偌尔曼:“他从托斯卡纳乡村到佛罗伦萨,米兰、威尼斯、罗马、法国……初到佛罗伦萨的学艺生涯,为他日后在艺术的成就奠定了基础。日常生活中,他是一位喜欢整洁干净,并且十分讲究的人。同时,他的心中又充满了猜忌、孤独和不满,有一种局外人的感觉。” 喇嘛近臣:“这位伟大的画匠,怎会有这种令人捉摸不透的性格?说说其中的原因,也好让我记录在案。” 纪蒲泰:“这也许很大程度上,源于他私生子身份对他的影响。” 外交大臣:“啊,他是私生子,讲讲这位画匠特殊的身份?” 纪蒲泰:“他的处境使他在生存和为庇护人效力,以求建立功业之间周旋。” 扎布:“那他的生活一定很艰难!” 纪蒲泰:“不错。他的私生子身份,使他与父亲一直处于一种不太和谐的微妙关系之中。” 喇嘛王:“那么说,他们的父子关系不和?” 纪蒲泰:“是啊。正是这个原因,他父亲的遗嘱最终给他们父子之间,留下了一道永远无法弥合的裂痕。” 喇嘛王:“啊,他是一位充满艰辛的人!” 偌尔曼:“另外,他还是一位更加神奇的人。所以,他常常把这种情绪掩盖起来,投入在自己所喜爱的事情之中,而在表面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