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见716涅槃_第三十九章、第四节 探索火星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九章、第四节 探索火星 (第3/3页)

技,依靠它,人潜入大海深处寻找矿产资源,又想飞向蓝天,寻找外星资源。”

    偌尔曼:“但是,这个神灯呼唤出来的巨人,也使人感受到它的威胁;地球在40亿年间生成的能源,也正在迅速地枯竭;维系人类生活的生物圈,已濒于十分脆弱的平衡中。”

    喇嘛王:“这事儿,你们还未说清?”

    偌尔曼:“我打个比喻,科学技术的发动机,不停顿地牵引着飞快行驰的列车,迅速把人类推向不可知的未来。”

    喇嘛王:“你的意思是说,人类尚未适应新的环境,科学技术又把我们引到了,一个更不熟悉的世界。那现代科学家们怎样说?”

    纪蒲泰:“如果说,在牛顿和伽利略的时代,科学家和哲学家们还可以颇为自信地告诉人们:‘科学究竟是什么’的话。那么,今天没有一个真正的科学家敢夸海口了。”

    喇嘛王:“那为什么?难道有科学家说过什么话,告诫人们了吗?”

    偌尔曼:“是有伟大的科学家说过感慨的话。”

    喇嘛王:“那是谁呀?”

    偌尔曼:“爱因斯坦也只能缅怀往昔,他感慨地说:‘幸福啊,牛顿,幸福啊,科学的童年!”

    喇嘛王:“他不是伟大的科学家吗,为什么会出此言?”

    偌尔曼:“那要问问他自己,究竟是什么意思。”

    纪蒲泰:“不言而喻,今天,科学已经不是一种不证自明的方法。人类曾陶醉于他的过去的成功,和无可估量的远景。但是现在,环境污染和过度滥用资源,已经动摇了人们对于科学一定会给自身谋福利的信仰。”

    喇嘛王:“那人类又会怎样?”

    偌尔曼:“因此,在这个科学技术奇迹般地改造人类生活的时代,反科学和伪科学又是如此盛行。科学技术掀起的巨浪,已把人类冲击得不得不重新正视目前所面临的问题。”

    喇嘛王:“如果说科学发动机,在西方科学家引起的忧虑是难于驾驭它,那么对于我们这个古老的民族来说,怎样对待它?”

    纪蒲泰:“自从明末清初近代科学技术,陆续从西方传入之后,我们的前辈就不断努力把各种近代科学知识,技术向这个文明古国移植。他们买来了科学发动机的各种部件,又按照世界上各个国家的不同模式装配它。然而,由于处在各种原因下,它一直没有发动起来。”

    喇嘛王:“那是为什么呀?还是买来的东西不管用?”

    纪蒲泰:“究竟是为什么?人们思考着,希望找到毛病,等待奇迹的出现。但是,许多年过去了,奇迹并未出现。”

    喇嘛王:“难道目前中国的科学不发达?”

    纪蒲泰:“当前正处于兵荒马乱的时期,我也不好回答您。只有等到我们的国家富裕强盛后,才能真正驾驭好科学这个发动机。也许到那时,聪慧的中国人会创造出奇迹。”

    喇嘛王:“但愿如此!这还得靠我们的子孙后代坚持不懈的努力。”

    偌尔曼:“西方科学家对未来悲观,中国的科学家为如何使自己国家的科学技术飞速发展而用心良苦,这两种观念都具有时代性。”

    喇嘛首相:“这个我们可不懂,请讲明?”

    纪蒲泰:“这些观念,出于同一根源。虽然我们在寻求科学救国之道,但这就是人们都迫切感到,我们对科学是什么,是这样的无知。”

    偌尔曼:“今天,从宇宙的黑洞到微观世界的夸克,从大脑思维的本质到遗传密码的破译,人们已经在用科学的光芒来照亮一切。然而,什么是科学?科学是怎么产生的?它和社会结构有什么关系?这些问题若明若暗,并不十分清晰。”

    喇嘛王:“那我们就先放下这些问题。还回到我们刚才谈的外星生命的命题。我还真对这个事情感兴趣。”

    偌尔曼:“那我们就再谈宇宙星际。1840年,威尼斯天文学家约瑟夫冯利多沃提以议,在撒哈拉沙漠挖出一些巨大的深沟渠组成图案。然后在其中注上煤油进行燃烧——不过这个方法似乎太浪费能源,而且与环境保护原则大大有悖。”

    纪蒲泰:“你说得对。30年后,法国发明家夏尔克罗提出,用七面按特定位置精确摆放的镜子,向火星发射太阳光。这样火星人便会看到第三行星上,有七个排列成北斗星形状的闪烁光点……那是智慧的眨眼。”

    喇嘛王:“哈哈。这个法国人真会出点!”

    偌尔曼:“大自然象个朴素和蔼而又渊博深沉的学者,在地球上它深藏着博大精深的内涵,若在高空看,它外表是美丽、平易、迷人、神秘。但当人类试图了解靠近、探究它深层的秘密时,却一下子又显出朴素迷离、错综复杂、深不可测,奥妙无穷谜题。”

    喇嘛王:“我服了你。大自然总是给人类出复杂的难题,这样,苦恼总是属于头脑复杂者。你们看,我们是不是属于这样的人?”

    纪蒲泰:“是啊。就是当今一些科学巨匠、探索这也被它那不可思议的美妙、深邃、庄严与复杂所震撼。他们思考着……古人曾说:‘天有九层天,地有九层地’。这说明天与地之间大小是对称的,大地之内必定包含着一个‘无限小’的微观世界,来与宇宙的‘无限大’相对称。”

    喇嘛王:“你说这话,我赞成。所以,在这两个神秘的世界里,一定隐藏着一个新的宇宙奥秘让我们去认识它。”

    喇嘛众臣:“这些我们都很难理解,一切的一切,都使我们睁大了眼睛,好奇、惊恐、崇拜、敬仰、迷惘使我们不断幻想。可人们又在自我探索。我们却又不知怎样说?”

    喇嘛首相:“不错,人从何而来?来到这世界干什么?我们自己又该怎样生存?生命的源、宇宙的边在哪里?人类又是怎样寻找外星人的呢?”

    偌尔曼:“有一种观点是人类由天外起源。这些年来,一系列发现又重新唤起了人们,对生命天外来源说的热情。这种事情,首先是人们注意到,地球上的生命尽管种类庞杂,但他却具有一种模式,具有相似的细胞结构,都由同样的核核酸(核糖核酸-DNA,在细长的丝条上刻有的四万个文字的生命密码)组成遗传物质,由蛋白质构成活体。”

    纪蒲泰:“由此而产生的问题是,这就使人不能不问,如果生命真是在地球上由无机进化而来,为什么不会产生多种生命模式?再则,还有人注意到,稀有金属钼在地球生命的生理活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钼在地壳上的含量却很低,这也使人不仅要问,为什么一个如此稀少的元素,会对生命具有如此重要的意义?”

    喇嘛王:“这我们可更不懂的,这要问问你们自己?”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