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见716涅槃_第四十五章、第五节 斯坦因篇 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五章、第五节 斯坦因篇 下 (第2/5页)

更为有力。”

    喇嘛首相:“说一下其中的道理?”

    偌尔曼:“希腊早在公元前六世纪,就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艺术,特别是希腊古代雕刻、绘画的技艺,正如马克思称赞的那样:‘至今还继续供给我们以艺术的享受,而且在某些方面还作为一种标准和不可及的规范。’。这就是马克思的称赞,希腊文化也在各地流传。因此,在古代,希腊雕刻、绘画,确实是世界艺术高峰之一,而那时别的艺术不能渗入,也无法代替。”

    喇嘛王:“这就是我想知道的东西?”

    纪蒲泰:“再说,那种雕刻、绘画自然对大夏的影响十分强烈。公元前二世纪,贵霜王朝在古大夏地区兴起,其统治者大力推行佛教,并采用希腊式的雕刻、绘画作为宣传、表现佛教的手段。由于今巴基斯坦的白沙瓦和阿富汗东部一带古代被称为健陀罗,而这种美术又兴起于此地,所以,这种以希腊雕刻、绘画艺术为形式,以佛教为内容的美术,就被称为健陀罗式美术。”

    喇嘛王:“那斯坦因又怎么说?”

    偌尔曼:“斯坦因在考察中国沙漠中,这几个遗址的佛像雕塑、庙宇壁画后得出结论,认为它们都属于这种健陀罗式美术。对于健陀罗式美术的内涵,一些专门研究佛教艺术的学者,也有不同看法。”

    喇嘛王:“那都有啥看法?”

    偌尔曼:“有的认为,对于这种美术的形式,单说是佛教和希腊文明的结合是不够的,应该把这种美术看作是‘印度的感情与希腊的美的协调的结合。’。”

    喇嘛王:“那这种美术产生于什么时间?”

    偌尔曼:“对于这种美术产生的时间,有人认为是公元前二世纪半,有的认为在公元前一世纪,或称在迦腻色王以前不存在等等。”

    喇嘛王:“那又为何传入中国?”

    纪蒲泰:“对于这种美术在中国的发展,一般认为在西域发现的三、四世纪的佛教美术与健陀罗美术十分一致;五、六世纪的佛教美术具有最接近健陀罗美术的要素;七世纪时的佛教美术,即唐以后,则具有明显的中国本身的特点。因此,斯坦因在丹丹乌里克遗址、尼雅遗址、米兰遗址以及楼兰遗址中群发现的佛教美术,各期均有。”

    喇嘛王:“斯坦因在沙漠中还有什么发现?值得大家谈谈。”

    纪蒲泰:“斯坦因在塔克拉玛干沙漠中,发现和盗掘的文物,都是我国的稀世珍宝,对研究我国新疆历史和东西文化交流,是极其珍贵的历史资料。但是,由于当时清政府的腐败,这些珍贵文物都被他成批的窃运到国外。”

    喇嘛王:“这家伙之所以如此猖狂盗运我国的无价之宝,如入无人之境,主要是清政府的无能,才使他敢如此横行!现在,它们主要存放在哪国?”

    纪蒲泰:“目前,主要保存在英国。”

    喇嘛王:“这些文物流失的经过,深深地吸引着我。你们还得往下说,我们才能知道斯坦因盗运我国珍贵文物的经过。”

    纪蒲泰:“这些事情,都牵扯到丝路古道和汉代长城。”

    喇嘛众臣:“丝绸古道我们要了解,可我们更需要了解古代长城,以便了解我国古代历史的文明?”

    纪蒲泰:“行,我告诉他的行程。1907年,斯坦因在考察楼兰遗址后,又从米兰出发,沿古罗布泊南部边沿,朝东北方向西行,穿过库姆塔格沙漠,在经古阳关遗址去敦煌的沿途,发现了很明显的古代道路的遗迹。”

    喇嘛王:“这条古道遗迹,他是怎样认识的?”

    纪蒲泰:“斯坦因认为他所走的这条路,就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一条通道。这条通道在楼兰改称鄯善,特别是在楼兰遗址废弃、鄯善国的政治中心移至若羌和米兰之后,就成为由中原沿昆仑山北麓到于阗等地去的最主要的通道。”

    偌尔曼:“罗布泊南部丝绸之路的古道,虽然也是一条重要通道,但文献记载中对罗布泊北部的那条丝绸古道,却更为重视。同时也是斯坦因渴望考察的一个地区。”

    喇嘛王:“斯坦因是否去过那里?”

    偌尔曼:“斯坦因在考察昆仑山北麓去于阗通道时,还发现罗布泊东部有一个大盆地,内有一连串明显的干湖床。他认为这个现象说明,古代疏勒河(源出青海祁连山西段,西北流经玉门、安西和敦煌北部。)曾从敦煌流经库姆塔格沙漠北部,注入古代罗布泊。因此,他认为,古代罗布泊是塔里木水系的汇合点,也是东部祁连山雪水的汇合点。这也是他考察的重点。”

    纪蒲泰:“1914年,斯坦因第三次到我国西北考察时,就把实地探察罗布泊北部的丝绸之路,作为考察重点。”

    喇嘛王:“说说他考察的具体时间?”

    纪蒲泰:“1914年2月,斯坦因从若羌向东北出发,去寻罗布泊北部的古代丝绸之路的痕迹。他经过楼兰遗址,穿行于古罗布泊北部边沿。那里完全是硬盐层粘土地面,硬盐层皱成倾斜形大块,人和牲畜行走十分艰难。走一日路程,连骆驼的脚掌都被磨破,不得不给骆驼钉上皮掌。”

    喇嘛王:“那种路程可令人紧张?”

    偌尔曼:“斯坦因一行,在干涸的古罗布泊北部一直向东。他是这样描述的:‘忽然前面有一高达百余呎的陡壁挡住,这是古时的湖岸。回头西望,只见无垠的一片褐色盐池,这是古罗布泊北观的遗影。’。这就是他所说的情形。他们走出罗布泊的干湖底,在湖的北部发现有驿站遗址,与楼兰遗址正好在东北方向的一条线上。”

    喇嘛王:“他若是没发现有价值的文物,那他不失望?”

    纪蒲泰:“他们在湖的北部,找到了古代交通大道的痕迹。不时看到散落在古道上的钱币、金属器皿等物。在一段古道上,每相隔二十多公尺,就散落一枚汉代五珠钱,由西南向东北,共有二百多枚。”

    喇嘛王:“发现了这些钱币,他不后悔。我想,这显然是行路的官员,或商人从钱袋或箱子的破洞中漏出来的钱币。”

    纪蒲泰:“不光这些,路上还散落有一些崭新的青铜箭簇等物。”

    喇嘛王:“斯坦因所走的路,你们更得说清楚?”

    纪蒲泰:“斯坦因沿罗布泊北部东行,进入白龙堆沙漠。白龙堆沙漠虽然极其荒漠,但古道痕迹却十分清楚。斯坦因站在一个高坡上看到一条由车辆、牲口和行人踏压出的大道,由西一直向东延续,伸向遥远的前方。”

    喇嘛王:“那他会怎么想?”

    纪蒲泰:“斯坦因在经过了,这段由楼兰经白龙堆沙漠的丝绸古道后,曾十分感慨地说:‘中国文书上所说如此伟大的贸易,通过自古以来便已无水、无燃料、无草、穷荒不毛的那一条近两百公里长的大路,是怎样组织、怎样支持的问题,我无需在此处讨论。这在文明的交流上,有极伟大的成就。——老实说,这可以视为精神胜过物资的一种胜利。’对此荒凉之地,他就是这样描述的。”

    喇嘛王:“斯坦因对汉代长城,是怎样发现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