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五章、第五节 斯坦因篇 下 (第3/5页)
?” 偌尔曼:“我知道一些。1907年3月,斯坦因经库姆塔格沙漠东行。在若羌县东端的大盐泽盆地边沿,发现了一座高达七公尺的碉堡。” 喇嘛王:“能发现碉堡,看样子,就是长城的遗迹了?” 偌尔曼:“大王猜测的真行。这座碉堡全用土砖垒成,构筑方法也是两层土砖之间,墊一层红柳枝。这种典型的汉代筑墙法,斯坦因从帕米尔到楼兰,曾多次看到。” 喇嘛王:“那座碉堡是否保存得完好?” 偌尔曼:“那座碉堡十分坚固,保存完好,象一座雄伟的宝塔矗立在平坦的荒野中,迎风威风。附近还有一些小的建筑物地基,看样子,很象防守者居住的地方。在其附近,还发现了一些毛织物、铁器、木器等物的残片。” 喇嘛王:“那座碉堡是不是汉长城的遗迹?” 纪蒲泰:“从以后的考察得知,那个碉堡正是一直延伸到罗布泊的,汉代长城亭障的一个碉堡。” 喇嘛王:“他离开碉堡后,又到哪里去了?” 纪蒲泰:“斯坦因离开了那个碉堡后不久,在新疆与甘肃的交界处,发现了一系列东西方向的碉堡群。” 喇嘛王:“这家伙,真是个不简单的探险人?那这些碉堡群是怎样排列的?” 纪蒲泰:“它们在将近四十公里的距离内,几乎排列成一条直线。其位置都是最理想举烽火之处。在其东部,斯坦因又突然发现附近平沙中,露出一些苇束,再仔细一看,有一道墙基横过低地,露出地皮,一直向东伸展。” 喇嘛王:“那墙基有完没完,是否中断?” 纪蒲泰:“斯坦因追踪近五公里,这段墙与另一高大碉堡相接。墙仍是两层土之间夹苇杆束筑成。这些相连的碉堡和墙,引起斯坦因极大的兴趣。于是,他沿墙迹继续东行考察。这条墙连续不断,仍是隔一段有一碉堡。可以看清楚的碉堡和墙的残迹,沿疏勒河北部,有一段延续达八十多公里。” 喇嘛王:“他是否考察完那里的残迹?” 偌尔曼:“斯坦因已到那里考察第三次,曾沿着这条墙,由玉门关址起向东一直到额济纳河,再沿额济纳河北上,达居延海,其长度有七百多公里。” 喇嘛王:“他考察那段残墙什么样子?” 偌尔曼:“从遗迹看,这段墙一般宽约两公尺半,有些残存墙的高度达三公尺多。斯坦因说:‘我注视着耸立于前面的几乎垂直的城墙,不能不惊叹古代中国工程师的技巧。在这一望无际的沙漠中,无有一切出产,有些处所甚而滴水俱无,建筑这种坚固的城墙,一定是一桩很困难的工作。’。这话就是斯坦因亲口所说。” 喇嘛王:“还有那些碉堡,你没介绍?” 偌尔曼:“这段墙被斯坦因发现,一般是每隔一段不等的距离,就有一个碉堡。碉堡的基部方约六七公尺,其上端逐渐缩小。碉堡多为实心,作瞭望之用,瞭望者用绳索攀援而上,碉堡位置一律选择在较高处,以便瞭望。” 喇嘛王:“它属于什么时代的城墙?” 纪蒲泰:“这种墙,显然就是我国古代的长城。” 喇嘛王:“怎样证明?” 纪蒲泰:“我国长城,自秦始皇时始连成一线。东自辽东,西至临洮,这是人所共知之事。” 喇嘛王:“西边这一段长城,是何时及如何修筑起来的呢?” 纪蒲泰:“对于这段长城,我国史籍中也有明确记载。它是随着汉朝势力的发展,及汉朝与匈奴斗争形势的需要,分几次修建成的。” 喇嘛王:“你就将这段历史,介绍介绍?” 纪蒲泰:“西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统辖河西地区的匈奴浑邪王等,归附于汉朝,河西一带始为汉朝政府管辖。汉朝政府在河西设立了郡县,同时‘筑令居以西’,也就是‘筑令居塞’。” 偌尔曼:“什么叫塞?我不明白。” 纪蒲泰:“所谓‘塞’,一般就是指长城这种防御建筑。” 喇嘛众臣:“令居在哪里?” 纪蒲泰:“令居即今甘肃永登。这次修筑的‘令居塞’,大体是东起永登,西至酒泉。这是汉朝在秦长城以西,第一次修筑的长城。” 喇嘛王:“那你还得说说那段的历史过程?以便他们心知肚明。” 纪蒲泰:“汉得河西后,又派张骞二次出使乌孙等地,与西域各地建立了联。于是,丝绸之路正式开通,不久即出现了东西方使者‘相望于道’的局面,河西走廊遂成东西交通的咽喉要地。” 喇嘛王:“那时的东西交往是否顺利?” 纪蒲泰:“但是,那也是一段不平静之地。那时,匈奴贵族却不断侵袭河西,胁迫车师、楼兰,不时阻断通道,使刚刚开通的丝绸之路,受到严重威胁。在这种情景下,仅仅修筑令居塞,已不适应要求。” 喇嘛首相:“那汉朝怎么办呀?” 纪蒲泰:“在这种情况下,汉武帝于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派兵击破被匈奴控制的车师和楼兰,清除了这一带的匈奴势力,又从‘酒泉列亭障至玉门’。” 喇嘛众臣:“列亭障是何意?我们可不懂的。” 纪蒲泰:“所谓‘列亭障’,也就是修筑长城。” 偌尔曼:“啊,原来是此意,你不将清,连我也是个糊涂虫。” 纪蒲泰:“你也只算是半个中国通,那能知道那么多事情。这是汉朝在西部第二次修长城。” 喇嘛王:“那段长城从哪里修起,修到哪里?“ 纪蒲泰:“这段长城从酒泉修起,因此必然与‘令居塞’相接。作为这段长城终点的玉门,并非古玉门关遗址,而是在敦煌以东今玉门县附近。” 喇嘛王:“我还有事要问。” 纪蒲泰:“大王尽管说。” 喇嘛王:“汉朝所修的那些城墙和碉堡,是否能阻挡匈奴的sao扰?” 纪蒲泰:“汉武帝太初三年(公元前102年),又命强弩将军路博德吞军于额济纳河下游居延海,在这一带修筑长城。当时称‘遮虏鄣’或‘居延塞’。” 喇嘛王:“遮虏塞在什么地方?” 纪蒲泰:“我讲。遮虏塞的起止虽无记载,但在当时的情况下,短距离修建一些碉堡和城墙,对防止匈奴骑兵南下显然是无济于事。” 喇嘛王:“可是,为了防止匈奴的侵袭,修筑那些长城和碉堡,还是必要的。它的起止都在哪里?” 纪蒲泰:“大王说的也是很有道理。所以,它必然也是一条很长的防御体系,这条防线实际上就是,由居延海溯额济纳河一直南下的那条长城。也就是说,它北起居延海,南至酒泉。” 喇嘛众臣:“啊,这就是汉朝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修建的防线!” 偌尔曼:“也可以说,中国的长城是世界第八大奇迹!它不但举世瞩目,而且非常了不起!世界各国根本找不出象这种规模浩大的工程遗迹!” 喇嘛王:“是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